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牧羊人! » 第5章 南城遗梦(五)

第5章 南城遗梦(五)

    何子意从可怕的睡梦中惊醒,此时已经彻底天亮,昨天经历的一切,以及刚才的噩梦让他在床上瘫坐了许久才缓过神来。这时他才想起今天是周六,根本不用上课,但昨天的绑架和梦中的情形始终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回想自己大学在电动力学中学到的狭义相对论,只有当物质质量为零时才能达到光速,但自己如何被高阳婕弄得灵魂出窍却不得而知。也许只有高阳婕才能给出答案,然而她却已经离开人间。更让他感到难受的是高阳婕死前说自己的几句话,自己来这里支教却非是本意,但却被乡民树立成了道德楷模,这让他一度非常惭愧。还有就是他日渐讨厌自己现在平庸无为的样子。回想年少时,自己是一个对世界万物都充满好奇的人,意气风发,激情澎湃。他觉得物理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决定着其他所有科技的发展极限,而科技又在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甚至影响着人类的文明。其他像艺术、文学、音乐这些只是人类发展的支线,立志从事物理学研究的他,从小便觉得自己将是人类命运的主导者,然而却因眼前生活的一些不如意而放弃梦想,甚至性格上也变得唯唯诺诺,没有了当年的睿智和激情。

    何子意在家随便弄了点吃的,突然想起昨天在灵魂出窍时发现屈茉晗的母亲去世了。正好今天也没课,就决定去看望屈茉晗。来到茉晗家后,何子意发现昨天灵魂出窍时见到的一切都是真的,茉晗的母亲果然是在昨天下午离开了这个世界。茉晗此刻看上去似乎已经度过了最悲伤的时刻,但眼角的泪痕依然清晰可见,神情也十分漠然。联想到半年前茉晗的父亲刚刚离开人世,如今母亲又撒手人寰,年纪轻轻就遭受如此变故,不禁让人心生怜悯。何子意一再鼓励屈茉晗,希望她能坚强,以后能继续好好学习,这样父母在天之灵也会感到宽慰。茉晗问何子意:“他们都说妈妈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那何老师您知道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吗?”

    “何老师也不清楚,不过我相信妈妈在另一个世界一定很快乐、很幸福,所以你也不要太难过了。”话虽这么说,但何子意知道屈茉晗内心不难过是不可能的。茉晗的姨妈这段时间也一直在照顾茉晗的母亲,现在茉晗母亲去世了,她答应会像母亲一样继续照顾茉晗。何子意表示自己也会竭尽全能帮助她们一起操办后事,并尽力照顾茉晗。

    之后的几天里,何子意常常困惑于自己的离奇经历,但始终不得其解,思前想后认为只能先履行对高阳婕的承诺,或许届时一切都会明了。很快寒假来临,学校也结课。为了找到一名物理学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高中的好友——辛纬民。想当年读高中之际,他们感情深厚,在紧张的高考备战中,他们却总在讨论着宇宙起源和时间起源。虽然只是从高中课本上了解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皮毛,但正是这些皮毛让他们窥探到了宇宙的时空之美,并让他们深深迷恋,他们励志将来要一起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高考后,何子意以高分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但无奈选择了科学史专业,毕业后社会对他的专业认定是不文不理,最后成为了BJ中学的一名老师。而辛纬民虽然成绩没何子意好,但也考上了名牌大学BJ师范大学,之后便一直从事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多年来,他们一直保持着一年四五封书信的联系,即便是辛纬民在国外深造博士学位时依然没有中断。顺利取得博士学位后,燕南大学以高端人才的身份将其引进,现在距离高中毕业已经快十年,何子意想着正好利用假期南下看望下自己的老同学。

    来到了燕南大学,很顺利地找到了自己的好友,两人虽然十年未见,但仍是倍感亲切,一见面便拥抱在一起。的确,年少纯真的友谊总是刻骨铭心。

    辛纬民让何子意住在自己家中,等一切安顿好后,辛纬民带他参观了自己工作的大学。燕南大学环境优美,即便学生已经放假离校,但何子意依然能从一座座建筑中,感受到知识的浓郁气息。三年前毕业后,他就未再踏足大学校园,如今再次走进学术殿堂,往日求学时那充满朝气的岁月开始在何子意脑海中浮现,一时间感慨万千。如果能一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那将会是多么幸福,想到此处不禁由衷地羡慕好友,他感慨道:“真羡慕你啊,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环境,追求着自己的物理梦想,真是太幸福了。而我如今面对的都是无尽的生活琐事。”听到这些话,辛纬民也不置可否,只是笑一笑,何子意只道是老同学不知道该如何宽慰自己。

    来到大学的第二天,辛纬民邀请何子意来自己的办公室叙旧。可哪曾想到即便是假期,辛纬民依然是忙得不可开交。办公室内各种书籍和文件堆积如山,桌子早已被填满,甚至连地面上都扣着书,何子意甚至感觉都快无处落脚,不禁感慨道:“我的天哪,你这每天要读多少论文,看多少书啊?”

    辛纬民一条腿搭在办工桌边上,无奈地说:“哎,也没有办法,如今科学发展迅速,我们离欧美日这些国家的差距还不小,得努力追赶,不过除了科研,杂事还有一大堆。”接着随手翻了翻身边的文件,说道:“你看这是教师培训资料,这是科技处的项目审批、财务处的经费报表、人事处的人员信息,还有各种院内院外的、校内校外的、省内省外的项目基金材料,我每天都是焦头烂额。现在连找对象的时间都没了。”

    “是啊,老同学,你这么优秀,给你介绍对象的人应该很多吧。”

    “介绍的是不少,只是没时间接触。”

    此时一位女士给二人送来茶水,见到辛纬民的办公室乱作一团抱怨道:“我的天呐,怎么又是这么乱?还好意思带人进来,不嫌丢人吗?”

    “这丢什么人?这可是我铁哥们。”辛纬民回道。

    何子意看出来女士似乎是辛纬民的下属,但在他面前表现的非常随意,而辛纬民在接茶水时,眼神之中充满爱意。待她走后,便笑着问道:“她是你秘书吗?看着人挺好的。”

    辛纬民听出了何子意的话中之意,说道:“不是了,她是我们这边的学生辅导员,以前学心理学的,刚研究生毕业,年龄太小了,我就不老牛吃嫩草了。”

    听好友如此说,何子意也不再追问,随后他又说道:“对了老同学,能给我讲讲你们现在做什么研究吗?”

    “我现在的研究方向属于凝聚态物理,具体内容是蓝光二极管。目前日本人发现的氮化镓蓝光二极管发光效率是最高的,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什么蓝光二极管这么难做?”

    “主要是材料性能不够完美,我现在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氮化镓的发光效率。二极管发光的物理原理倒是很简单,类似于我们高中学的正负粒子碰撞变成光子,不过发光二极管里用的粒子要温和得多,用的是电子和空穴,他们复合后就会产生光子来发光。”

    “哦,这样啊,听着挺有意思的。这个东西做出来有什么意义吗”

    “这意义可就大了,有了蓝光二极管这块拼图,三原色的二极管就凑成了,这样就可以组合成任何颜色,可以用来照明,也可以用来做显示器,将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可能都离不开他。”

    “那真的是太有意义了,老同学,你可一定要成功做出来啊!”

    “哈哈,我努力就是,现在国际上许多课题组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大量财力和人力,研究竞争异常激烈。谁能把性能提高一点点,谁就能抢占该领域的制高点,不仅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极其有望获得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这是一个何子意和辛纬民年少时经常提到的名词,他们曾发誓一定要为中国大陆得一块诺贝尔奖牌。只是时光荏苒,这个名词对于何子意来说已经渐行渐远,此时又被老同学提及,心中不禁伤感。

    “这可是我们高中时的梦想啊!我现在没戏了,就看你了。”说完,何子意既羡慕又惋惜地拍了拍辛纬民的肩膀,羡慕是羡慕辛纬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惋惜则是惋惜自己离梦想渐行渐远。大学毕业后的这些年,他不再关心物理学的发展前沿,忘记了星空中有多少星座,忘记了原子内部还有多么复杂的结构。但自己儿时的梦想依然时常萦绕脑海,他也时常在想人该不该坚持梦想。而立之年的他常听人说爱谈梦想的人虚头巴脑、不切实际,也有人说没有梦想的人如行尸走肉、虽生犹死,所以人该不该有梦想他也不敢妄谈。尤其是现在,生活的负担又让他不得不面对现实,去为了生计做自己不爱做的事。

    两位故友见面总是有聊不完的话,晚饭过后,辛纬民带着何子意坐在自家的楼顶上闲聊。辛纬民回国后,学校给他分了一套90平米的住房,不过是顶楼。起初辛纬民还非常不满,但仔细了解后才知道,近年来燕南大学大量引入人才,很多优秀的留校博士根本分不到房,也就因为辛纬民有留学经历,学校才特殊照顾。即便是顶楼,周围的同事也是万般羡慕和嫉妒。

    此时的顶楼万籁俱寂,群星璀璨。

    “子意,你还记得咱们高中那会儿经常拿张纸记录星星的位置吗?”

    “当然记得。”

    于是他们回忆起在备战高考的紧张岁月中,他二人依旧每日在上完晚自习,回宿舍的路上数半个小时的星星,并标定各个星座的位置。他们还常聊起在古代,张衡年幼时酷爱数天上的星星,结果数着数着长大就成为了伟大的天文学家,于是数星星就仿佛成了他们成为科学家的第一步。何子意十分赞赏好友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并最终成为了一名科学家。

    可没想好友又一次露出苦楚,说道:“科学家可算不上,这么多年我的科研始终缺乏原创性的成果,就比如你刚才说的数星星的事,我只学会了张衡数星星的本事,却没能领悟出星辰变换中蕴藏的宇宙真谛。”

    何子意听得出辛纬民言语中透露着伤感,也许科学家并没有那么好做,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这时辛纬民又问道:“对了,老同学,说起张衡,我倒有一个问题很好奇,你是学科学史的,肯定了解。我记得张衡提出了浑天说,他说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这是不是代表我们国家在东汉时期就已经认识到我们的地球是球形了?”

    “这个问题非常好,这个问题科学史界也有很多争论,不过大多数人不认为张衡认识到了地球是球形。虽然鸡子中黄就是蛋黄,是球形的,但大家普遍认为张衡想表达的意思主要还是地球是浮在一种介质上的。”何子意解释道,语气中带着遗憾。

    “那确实挺可惜的,张衡聪明绝顶,在很多方面都造诣颇深,如果他能进一步认识到地球是球形的,那对我们古代的科学推动绝对不可估量。”

    “这个自然是,真的是非常可惜。感觉就差那么一点。”

    二人沉静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沉默片刻,何子意又想起他二人年少时关心的外星文明。在他们读高中那会,科学家首次探测到了系外行星,轰动一时,如今时隔多年,何子意好奇人类是否有更进一步的发现。

    “目前国际上很多大型望远镜都热衷于发现更多的系外行星,可惜的是目前发现的几十颗系外行星都没有任何生命迹象。不过射电望远镜越来越先进,只要他存在,假以时日一定可以找到。”辛纬民很有自信地说道。随后他又补充道:“不过我记得你小时候的想法更奇特,你当时说外星人未必生活在太空中,他们有可能会变得很小,或者隐藏在另一个空间中,所以人类永远不会找到。你当时的想法可是够新奇的!”

    听到好友提到自己年少时的奇思妙想,何子意开始觉得可笑,但很快他就察觉自己这种富有幻想的能力随着年岁的增加在一点点消失,自己已经被生活磨砺得没有热情,可能再也不会有当年的那份灵性来产生如此美妙的想法。

    辛纬民回忆着这些美好的往事,察觉到一旁的何子意突然暗自神伤,于是问道:“你在想什么?”

    “没什么,我就在想这宇宙中到底有外星文明吗?”

    “我想应该是有的,这天上有数以亿计的星星,虽然人类目前还没发现,但谁也不敢说没有。”辛纬民回答道。

    听着好友讲着这些他平日里根本不会了解到的科技前沿,内心对好友的崇拜之情又加深一层。其实在与辛纬民相处的这段时间里,何子意一直想和他说那天被高阳婕绑架的离奇经历,但出于对高阳婕的承诺,最终还是抑制住了倾述欲。为了找一名物理学家,他试探性地问了老同学:“纬民,其实这次我来找你还有一件事情,有人托我找一名真正的青年物理学家,要做什么我还不能和你说,但这个事真的很重要。”

    何子意本来觉得自己的老同学已经是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了,无奈这几天的交谈中,辛纬民似乎对科学家这个头衔并没有信心。在辛纬民再一次表示自己能力不足时,无奈的何子意只能希望老同学来推荐。然而没想到的是辛纬民却这样说:“我虽然算不上物理学家,但毕竟也在这个圈子里呆了很多年。众所周知,理论物理学发展到今天遇到了巨大的瓶颈,物理学的两大发展方向——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研究举步维艰,可以说这是一个理论物理落寞的时代。就说当今科学的主流研究方向吧,几乎都集中在如何将目前已经掌握的知识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就比如像我这样。因为应用科学远远落后于基础研究,要将目前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想至少还有数百年的历程。同时基本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十年里将是工科的天下,百年之后当应用科学和基础研究同时遇到瓶颈时,物理学这样的基础学科才能出现像上个世纪初那样的革命,届时时势造英雄,才能出现一批我们心目中的物理学家吧。”辛纬民的话让彼此都沉默了良久。

    之后何子意问道:“那现在物理学前沿中,具体有哪些解释不了的难题?”

    “有很多,概括而言就是两暗一黑三起源。两暗就是暗物质和暗能量,一黑就是黑洞,三起源指的就是宇宙起源、行星起源和生命起源。目前科学家只对黑洞和暗物质有些头绪,其他基本都是猜测了。”

    “那我们国家在黑洞和暗物质方面有什么研究成果吗?”何子意问道。

    随后辛纬民谈到我们国家打算在贵州建立一个500米口径的射电天文望远镜,一旦建成将对人类探测宇宙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他们所在的燕南大学也在部署地下暗物质探测实验室,目前还在选址。可惜这些领域都和辛纬民如今的研究毫不相关,他也仅是凭兴趣爱好关注这些领域的动态。

    “对了,你说的两暗一黑三起源,你觉得哪个问题最难了?”何子意好奇地问道。

    “这我就不好说了。”辛纬民笑着摇了摇头。

    一夜的深聊后,何子意对物理学的热爱似乎又被再一次唤醒。但是年关将至,何子意也不得不早点回家,于是只好和好友道别,相约来年暑假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