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大周绣衣使 » 第二十九章 可否愿意皈依佛门?

第二十九章 可否愿意皈依佛门?

    风波平息,李青云如往常一般与李长安外出巡逻,伍长秦猛不知道是不是经过醉花楼一事拉不下来脸面,竟连点卯都未出现,而其他兄弟都知晓李青云昨日的经历,有不少人出言安慰与提醒。

    “那王聪真是个软蛋,你要是我,当场就把二十大板给他打了,哪能让他这么舒服的回去,仗着有个姐夫了不起是不是!”李长安不忿道。

    李青云翻了翻白眼:“那章巨树可太开心了,刚好给你安一个公报私仇的罪名。”

    两人在街上走着,还是讨论着昨日的遭遇。

    这时,广陵郡城来了一位异人,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有损伤,是为不孝,但这位年轻人脑袋光溜溜的,没有一根头发,身上穿着一件宽大的白色袍子,长相倒是颇为俊美,唇红齿白,男生女相。

    他的身后,跟着两男两女,三人神色恹恹,显然不是自愿跟随,一名女子衣着颇为暴露,紧跟在年轻人的身后,看向他的眼神中流露着赤裸裸的欲望,就像是…女儿国国王见着唐僧。

    御弟哥哥……

    呸!扯远了!

    他一进城,便引起了郡城百姓的注意。

    “这人好奇怪的衣着。”

    “脑袋也光溜溜的。”

    “这小哥真俊呐!”

    年轻人拄着禅杖,任凭周遭百姓指指点点,脸上依旧带着和煦的笑容,昂首向前。

    恰好年轻人路过李青云二人辖区,李长安率先注意到了此人,捅了捅旁边的同伴,道:“这人颇为怪异,走,上前问一下有无路引。”

    凡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当地官府发给一种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叫路引,若无路引或与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治罪的。路引实际上就是离乡的证明,也是辨别流民与匪寇的凭证。

    李青云从别处转头,看向李长安所指之人时当即乐了……和尚!

    白袍袈裟,金光禅杖!

    大周王朝是没有佛教的,这是李青云看到的第一个和尚。

    李长安胯刀上前,语气不善道:“停步,出示路引!还有你身后四人,出示路引。”

    后面四名妖怪脸色剧变,他们一身法力遭受封禁,此时又碰上查路引,要是拿不出路引难免会被官府羁押,他们妖怪的身份又颇为敏感,没害人倒还好,若是害了人定是走不出衙门,况且他们四个被衙门照妖镜一照,哪个不是血光冲天!

    年轻人微微一笑,如春风拂面,道:“贫僧玄鉴,从西域而来,欲往中土京师传教。”

    李青云闻言莞尔,脑海里不禁浮想起一段台词:贫僧玄奘,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

    李长安心生皆备,道:“从西域而来?西域是哪里?大周三十六大郡,六十三小郡可都没有这个地方。”

    “西域在无尽之海往西。”

    李长安瞪大了眼睛:“你的意思是说,你横渡了无尽之海?”

    玄鉴颌首。

    “不可能,不可能!千年来没人横跨过无尽之海。”这是大周常识,无尽之海一望无际,浪涛汹涌,根本没人敢尝试。

    “出家人不妄语。”

    李长安又道:“你既是异域人,没有路引,何以能走到广陵?”

    在大周,没有路引可谓寸步难行,遇到官府盘查就要嗝屁。

    玄鉴如实相告:“贫僧一直以来行走于山林间,此处,是贫僧来中土进的第一座城池。”

    “那这身后几人?”

    “是贫僧沿途降服的妖怪!”

    此言一出,身后四人身体紧绷,巨蟒小七咬牙切齿……那贼秃安的什么心?把他们四个的身份向官府如实相告?

    李长安闻言,已然抽刀,眼神警惕地扫过他们,李青云却是笑呵呵道:“长安,怎可对出家人无礼,出家人讲究慈悲为怀,既然这位小师傅将妖带在身边,肯定已经全部镇压了,无妨,无妨,不用大惊小怪。”

    玄鉴略感诧异…….中土有人了解过佛门?他双手合十,宣了句佛号:“阿弥陀佛,施主了解我们佛教?”

    “略知一二。”

    “我们佛教从未踏足过中土,贫僧是第一个。”玄鉴此言,言外之意就是你是怎么知道的。

    李青云尴尬地笑了笑,便随意编了个理由:“午夜梦回,似听闻过。”

    玄鉴瞳孔微缩,略带激动地说道:“阿弥陀佛,这位施主佛缘深厚,可否愿意皈依佛门。”

    这牛皮吹大了,别开玩笑了,老子来这异世做和尚?说出去都是丢穿越者的人……李青云继续道:“小师傅,在下六根未净,贪恋尘世,恐与佛无缘。”

    玄鉴闻言,脑后升起金光,犹如泛起涟漪……他竟连佛教语六根都知道!此等佛缘之人,定要引入佛门,否则是佛门一大损失。

    李青云殊不知自己无意中暴露的太多了。

    “施主,还未知尊姓大名。”

    李青云张口就来:“李…”可瞥了一眼同伴,老老实实地答道:“李青云。”

    “李施主,希望你考虑一下。”

    不用考虑了,我不做和尚……“好,不过答案怕是要让小师傅失望了。”

    “贫僧愿意等。”

    “大可不必,小师傅不是要去京师传教吗,何必为了我,耽误小师傅如此伟大的事业。”李青云怪自己多嘴。

    “那可等我传教之后再回来。”

    李青云连忙扯开话题,好奇地问道:“你们佛门教义是什么?”

    玄鉴肃然,回道:“即生断除烦恼,希望了生死、离贪爱、灭尽身智,得证阿罗汉果位!”

    李青云前世对佛、道都好奇,也带着好奇心去了解过这两教,类似玄鉴所说的教义,在前世被称为小乘佛法。

    前世,在释加牟尼坐化后,佛教有一次内部分裂,即有小乘与大乘佛法之分。

    小乘佛教总的倾向是“法有我无”,追求个人解脱,即只否定人的实在性,不否定法的实在性,小乘自度。

    认为只有一位佛陀。

    大乘佛教则认为单求自我解脱是不够的,在除断自己一切烦恼外,还应该修持成佛,建立佛国净土,让更多的人脱离苦海,人人皆可成佛。

    佛,是无相的。

    一旁的李长安听的云里雾里,出声打断道:“玄鉴是吧?你没有路引,在大周是寸步难行的,你且在此等候,我禀报一声上面,让他们定夺。”

    “好。”说罢,玄鉴直接在街边找了一个角落,随后开始闭目打坐,四名妖怪则在他身后老老实实不敢乱动。

    “你在这里盯着,我去禀报何大人,看他怎么说,嘿……这种事儿还是第一次遇到。”李长安叮嘱道。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