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时空投资人 » 第五十五章 战车

第五十五章 战车

    中军惨败,岑虎、吴卫被杀,整个秦军士气低迷。

    特别是吴卫,可是中尉军的武勇第一。这样的勇将被敌将阵斩,对于士气的杀伤力太大了。

    幸好,司马欣率领三千骑兵将二世皇帝的犒军赏赐丢弃在撤退道路上,引起周文军的哄抢,让董翳的进军速度滞缓下来。

    农民军的逆风投,顺风浪的品质,展现的淋漓极致。

    董翳连杀数名百人将,还是约束不住这些农民将官。

    周围的几个农民军副将看向董翳的眼色已经很不友善了。董翳无奈,只能放弃追击,任由秦军剩下的五个步兵方阵后撤。

    ………………………………

    周文大营。

    “报!另一支秦军杀过来!”

    周文在营帐之中,桌案上放着羊羔皮做的地形图,上面密密麻麻的圈圈点点,描绘着两军军力。

    “想袭我大营?众将士听令,弓弩手准备!还有把函谷关上面拆下来的重弩都架起来!”

    “喏!”

    周文营寨的士兵们立刻忙碌起来,众人七手八脚将几十具笨重的重弩架在秦军攻来的西南对向,折腾了不少时间,才将这些笨重的玩意儿在营寨西南栅栏处放置好。

    相比组装复杂的重弩,弓箭手们就快很多,在各个百人将的率领下,迅速占据营寨各个射击位置。

    因为组装重弩耽误时间,如果这个时候秦军杀到,就周文大营就麻烦了。

    但是,根据斥候观望的消息,攻来的秦军有三万之众。但是,全是步兵,而且是漫步小跑过来,速度极慢。

    周文营帐大帐内的重弩、弓箭手都已经在西南方面集结完毕,秦军还在三里地开外。

    周文在羊皮图纸上面注明一笔。

    胜券在握也!

    看来,秦军已经不是当年的秦兵了。春申君!项燕将军!你们未完成的灭秦大业,就由我周文来实现!!

    ………………

    秦军缓缓进入射程之内,接着即使暴雨般的破风声响。

    密集的箭矢在周文大营腾空而起,在空中形成一阵阵黑压压的乌云,以绝对的威力碾压过来。

    “全体架盾!”

    秦军军阵一个老将一手持大盾,一手是单刀,大声喝道。

    周围的士兵们纷纷放下手中兵器,大小圆盾、牌盾、重盾纷纷加起来。密集的金铁撞击声响不绝于耳,一些倒霉蛋的因为盾牌缝隙穿透的箭矢,中箭倒地,立刻有士兵填补空缺,继续撑住盾牌。

    嗖嗖嗖嗖!

    又数十杆一丈长的铁枪射来,将几十个秦军连人带盾一起插穿在地上成了人手串。

    重弩这种装备虽威力强大,可毕竟是单体杀伤,一发重弩诸多杀死数人而已。所以,重弩平时主要是对付攻城部队的冲车、井栏车、云梯车、投石机等攻城器械。

    面对这种纯步兵的军队,重弩的杀伤力有限。不过,对于秦军的士气会造成极大压迫。

    一阵箭雨过来,因为秦军指挥得当,只损失几百人。

    秦军整顿一番,继续突进。

    ………………

    大营内的周文得到斥候报告,弓弩手攻击效果不佳,秦军仍缓缓推进。

    周文立刻下令点燃狼烟烽火。

    这是周文和诸将约定的总攻信号。

    前方的董翳和众义军将领看到后方一条细长的烽火直冲云霄。

    这是周文下令总攻了。

    这个时间比约定的时间要提前不少。

    看来那支由侧翼袭击大本营的军队不是那么好对付,逼得统帅周文提前下令总攻。

    在各个百人将、千人将的催促下,二十万义军再次向秦军压迫过去。

    章邯这次亲自出征,将后备的秦军也融入中路军,组成一个层层环绕的巨型圆阵进行防御,章邯金鼓旗帜部署在中央和军队同生共死。

    董翳率领二十万大军猛攻,一边是起义农民军,一边是骊山刑徒,两边军事素质一样烂,可以说是半斤八两。

    不过,因为骊山刑徒军的伍长、什长、百人将等都是中尉军的士兵,所以真正实战中反而还有些优势。

    利用基层军官和圆阵的优势,二十万大军围攻,一时间竟然拿无法攻破章邯的七万刑徒军。

    占据陷入焦灼的时候,将军的才能就成为胜负的关键。

    叛将董翳再次祭出冲阵打法,而这次他率领的不仅仅是本部兵马……还有战车!

    周文大军的五千乘战车!

    这时代已经不是战车的巅峰时代了。

    春秋时期,那才是战车的时代,人们用各个诸侯战车的数量,来评估各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总之,当时的战车兵就相当于后世各国的主战坦克数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陆战实力。

    一些大的诸侯国,如晋国和楚国,拥有战车的数量已达4000乘以上,有“万乘之国”之称。

    《战国策·秦策一》:“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

    就是那个时代“万乘之国”的真实写照。

    但是,等到战国时代,随着兵器改进和弩的采用,极大提高新式军队中步兵的作战能力。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事件,又让骑兵的重大战略被各大诸侯国充分认识。

    战车是战术性的武器,而骑兵变成了战略性的力量。

    战争并不一定是双方拼得你死我活的硬怼。军队的机动性在战略方面表现得更好。

    部队丧失了机动性,只能固守,无法追击.没有机动性的军队虽然规模庞大,但是无法寻歼敌主力。

    反过来,具有高机动性的骑兵,总是能获得战场主动权,并能够在战斗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安全撤出战斗。

    同样道理,战车的机动性劣于骑兵,战车车体笨重,驾驭困难,其机动性受地形和道路条件的限制,虽然威力大,但是缺乏机动性。

    同样多的马匹建立的战车部队,还需要步兵的协同,花费大于骑兵部队,又缺乏骑兵的战略奔袭能力。

    ………………

    但是,训练一名骑兵花费的时间是步兵的数倍。起义军明显没有这样的时间。相较之下,训练一个马车夫就简单很多。

    而且,和这些一辈子在田间农作的农民讲什么战略机动,什么迂回作战,毫无疑问是鸡同鸭讲,天方夜谭。

    对于农民军来说就是一力降十会,一波硬怼,这才是正道。

    这种机动性差,冲击力强,只能朝着一个方向硬怼的战车,很明显更符合起义军。

    所以,周文将收缴的战马集合起来,组成这五千战车的战车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