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 » 第244章 答疑解惑

第244章 答疑解惑

    “好了,这些就是京城的建设规划了,目前大体上就是这样了。”

    陈凡话音刚落,下面就陷入了激烈的讨论中。

    大家早就憋不住了热议了。

    刚才只因陈凡没有讲解完,大家也不好打断。

    现在,诸位大臣可以放开了讨论。

    “这规划好是好,就是不知道我能不能在有生之年见到这一繁华盛景!”

    李邦华感慨万分,昏浊的目光中闪过一丝遗憾。

    真要按照国师规划的那样建设京城,想必到时候京城一定比传说中的天上宫阙还要繁华吧!

    而他今年已经五十有六,很有可能看不到京城繁华盛景了。

    就这样大的规模建设,少说也要好几十年才能完成。

    至于国师说的,在十年内,把京城建设完成,李邦华是万万不敢苟同的。

    坐在李邦华旁边的礼部尚书李易之安慰道:

    “想那么多干什么,我们能参与其中,也不枉此生了。想这样建设盛世的机会,千百年来也就这一次,我们能抓住这次机会,不知道要羡煞多少先人圣贤,我们必将名垂千古。再说了,哪怕我们这一辈见不到京城建设完成之后的盛景,但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啊!”

    李邦华认真思考了一下,绝对很有道理。

    不知道多少先人圣贤以老百姓安居乐业为己任。

    可自从有历史记录以来,就从没有实现这一宏愿。

    由此可以看出,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是多么的难以实现。

    可现在,在大明,在他们这一代人,很有可能实现这一个夙愿。

    让天下的老百姓安居乐业,不用再遭受天灾人祸的摧残。

    而他们很有幸,可以参与到这一盛世的建设中来。

    他作为大明内阁首辅,将是主导这一盛世的重要人物,他的名字也必将流芳百世。

    作为一个文人,能够名垂千古是他们毕生的追求。

    现在,这个机遇就在眼前,李邦华要牢牢的抓住。

    这样一想,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呢!

    能不能看到京城最终的繁华景象,对于李邦华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他能主导这一进程,就足够了。

    “我那小孙儿能在这样的盛世中生活,我也就满足了。”

    说到家里的孙儿,裴元庆一脸欣慰。

    他可能看不到这一盛世的来临,但没关系,他的孙儿长大后,可以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这就够了。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崇祯开口说话了。

    一瞬间,大家立马就安静下来。

    “这个京城规划是很诱人,连朕都很迫不及待的要立刻实现它。可贤弟要把五千万大明百姓迁入京城居住,这个恐怕不容易办到。”

    见到陈凡有些疑惑,崇祯接着解释道:

    “贤弟有所不知,大明的老百姓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种深入到骨子里的依恋。不到生死存亡,老百姓是打死都不愿离开故土的。”

    就好比大明这些年,时不时就有天灾人祸发生,让老百姓活不下去。

    饥荒严重时,老百姓没办法,只能带着全家老小离开故乡,千里迢迢的去外地逃荒。

    可一旦灾情好转,这些远离故土的老百姓,就会带上全部家当,从千里之地回到自己的故乡。

    因为故乡,是他们的根。

    哪怕前面有刀山火海,他们也要不辞辛劳的回家。

    由此可见,老百姓的故土难离可不是开玩笑的。

    因此,贤弟要把五千万老百姓迁入京城,崇祯有些不看好。

    不过,不看好归不看好,但崇祯一点都不担心贤弟能不能完成这个目标。

    崇祯对贤弟很有信心。

    既然贤弟提出了这个规模庞大的人口迁移计划,那想必贤弟是有应对之策的。

    崇祯提出这个疑问,也只是好奇贤弟会如何应对老百姓的故土难离。

    陈凡淡淡一笑,脸上满是自信的表情。

    崇祯的担忧对陈凡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陛下知道老百姓为什么不愿意背井离乡吗?就是死也要死在家乡,落叶归根吗?”

    不等崇祯回应,陈凡自问自答的继续开口道:

    “因为大家一遇到战乱灾荒,就不得不逃亡外地求取生存。可即便他们不远千里,来到异地,又有几人可以在异地落脚呢,绝大多数人想在异地安家落户,是非常困难的,几乎不可能。他们一无所有,哪里有能力在异地落脚。”

    “因此,横竖都活不下去,还不如回到家乡落叶归根,至少家乡是他们熟悉的地方,有他们的几亩薄田。”

    “陛下应该很少听到老百姓离开家乡,在异地安家落户,事业有成后,抛弃一切回到故土的吧?”

    “因此,只要可以在异地有更好的生活,谁会愿意回到贫穷的家乡吃苦呢?”

    “而这些老百姓在家乡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有病没地方治,只能等死。这还算好的,一旦遇到旱灾,庄稼颗粒无收,那他们就只能等着饿死了。”

    “现在,在京城,在大明最繁华的城市,我给他们准备好了一个安稳的家。让他们可以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不用再颠沛流离外出逃荒。有宽敞明亮的高楼给他们居住,有吃不完的大米饭给他们填饱肚子,有每个月二两银子的工作提供给他们,有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提高他们的寿命。”

    “试问,对这些老百姓来说,这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把他们从贫困的乡村迁移到繁华的京城,一步登天,享受现代化的便利生活,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同意?”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我把这些福利条件告诉他们,他们只会恨不得长两双翅膀,立马飞到京城来,哪里还会想着他们贫苦的家乡。”

    陈凡此言一出,立即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引得大家不时点头赞同。

    在场的诸位大臣,有不少都是家境优渥,在自己的家乡属于权贵世家,豪华的宅院那是标配。

    即便是这样,看了国师的京城规划后,他们对家乡没有半分留恋,只想在京城安家落户。

    甚至于,裴元庆都已经暗下决心,要把家乡的族人全部迁入到京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