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筑家 » 第九章 大势雏形

第九章 大势雏形

    大宿老听罢高大的身躯晃了晃,一旁的老兄弟赶紧扶住,安慰道“大哥,开山也是为孩子着想,此举倒是........”

    大宿老却摆手打断,扯过凳子扶着拐杖死死盯着牛开山,半晌哆嗦着问道“开山,我想你不会这么简单的就把人迷晕了吧,何况还是迷晕一位医者,说说后手吧”

    “文郁和我打算...........”

    虽然牛开山不在言语,但是众人都心领神会,都是刀口舔血过来的,那点花花肠子,谁不知道?大宿老绝望的闭上眼睛,颤抖着直指牛开山,低头无力长叹一声,却无话可说。

    “大哥,还有补救的余地啊!青兕啸虎还算是先生弟子”一旁的老者开口安慰道。

    大宿老有气无力道“是啊,即便是出了这等事,还有青兕啸虎做弟子,可是这跟牛家村有什么关系呢?即便啸虎是我孙子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他日俩个娃娃若是青云直上,也只是从牛家村走出的的!不是牛家村的人!”说到最后声色俱厉。

    “你干的好事啊,现在你跟你的袍泽兄弟无论如何都立于不败之地了”

    “牛家村的其余人怎么办?一辈子老于山林?看你二人风光?”

    旁边老人们赶紧劝道“大哥我相信开山并无此意啊,再说将来啸虎功成名就还能不带咱们一把?”

    大宿老呵了一声叹息道“老五啊我知道你好心,你想过没有,若是啸虎青兕功成名就,你们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是狗日的逃兵!是北地弃民!是乱匪!”

    “若你是先生,被人把刀加脖子上?还不计前嫌,带他们脱离苦海?飞黄腾达?”

    “我等虽说是不受金狗压迫而来,但是别忘了!你们还是登记在册的厢军”

    几人顿时面色难看,无言以对。

    大宿老见众人情绪低落,苦笑一声“明日使个下流的法子吧,今晚去通知一下各家各户的乡亲,明日一早全部去先生家.......赌一把.....就赌先生心怀悲悯。不迁怒牛家村”

    地上跪着的牛开山听到“不迁怒牛家村”身子一抖,大宿老见惯不怪,苦涩道“你俩做的事你俩自己抗吧,这近千号人不能全折再山里。”

    往日高大的身影佝偻着,颤颤悠悠站起来再不复往日的龙行虎步,捏捏牛开山的肩膀苦涩道“好自为之”

    于是才第二天乡亲齐聚张安门前

    ...........

    上午一顿折腾,全村人也都精神不振,张安便想着给各位乡亲找点事干,秋天完了就冬天了,听村里人说村里过冬每年都要冻死或者闷死一两个,他便想着取点煤炭,用木板泥巴湖一个简易的锅炉,冬季也能再屋里安全取暖,不用担心火盆熄火或是闷死人。

    今天张安特意要求村里青壮在家先呆着,现在有活干了,但是听说张安要指导大家辨别采集黑金,大宿老可就呆不住了。看着对自己毕恭毕敬的大宿老张安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谁能受得了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先生在跟前一口一个先生、一会一个有劳,但人家又没有恶意,这么大岁数赶又赶不走,人家一口咬死来帮忙的、张安也是无可奈何了。

    张安将青壮都叫来,手里拿着一块外边捡来的煤块,边展示便高声普及“各位看,这种黑色的块状的物事,大家有的可能知道,这是石涅,在我家乡可以叫黑金,如今山林里还有裸露地表的石涅很多,大家可以先捡回来一些,可能有的宿老以为此物不详或有亡命之危,诸位莫怕,此物燃烧之时确实会产生一种毒气,可使人窒息,但是只要使用得当,此物可比木炭强百倍。取暖时间比木炭长久,还能做饭还能取暖,大家先采集一部分,然后回来我叫你们做暖炉。”

    指派完众人之后,张安叫住村里的男孩子女孩子,吩咐大家去挖土取水和稀泥采干草,自己则带着老匠人去锯木板,锯看着像是一把朴刀改的,但是还管用,遵着张安要求,将砍来的木桩锯成两尺长三寸宽的小木板。

    张安再几个工地来回跑,身旁形影不离跟着大宿老,张安指挥怎么做,大宿老就在一旁做示范教材,一老一少倒也显得相得益彰,到了下午进山检煤炭的青壮们才回到村里,看着每个人都满满的一藤筐张安欣慰的笑了笑。指挥大家将和好的泥巴先彭起来做个炉子的模样,造型仿照他在后世印象里的那种黄泥稻草大肚炉子,炉芯起好胚子外边在用木板固定塑形,然后在用带着干草的的泥巴糊在外围,再在顶部搓出来锅坐儿,掏出出烟口和加煤口,用断裂的兵器坐底托放燃烧的煤,不一会,一个圆嘟嘟的炉子就展现的在众人眼前,张安满意搓搓手,招呼青壮将煤背过来,接过一支火折子,引燃木屑,引燃的木屑投入自己的手工炉,然后取来一捧煤,自己则在风口不停扇风,没一会炙热的火焰便从炉芯中窜出,而里面的煤炭不过是刚刚红边,离完全燃烧一看就还有个很久。张安满意度点头“这就是燃烧石涅的的炉子,风口底托还需要加一个挡板,防止过度燃烧,还是用黄泥加干草裹着木板做挡板吧,这炉子可以做个木制底座方便来回搬运。各位开始练手吧”

    已然入冬,今年冬季的牛家村与往年截然不同,往年冬日村里很少有人走动,今年则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青壮们在牛开山的带领下成行成列的扛着木头一二一喊着口号跑步。15岁以下的孩童则是列队踢正步,为首的正是辛青兕。

    往年冬季,为了降低粮食消耗,很少人外出,整个漫长的冬季全靠熬,在张安教会煤炉的制法,采煤的人也变成了村里的妇孺,青壮则开始专心训练。近千人的小山村也变得如火如荼生机勃勃。在暂时摆脱饥饿的阴影,这群极易满足的朴实汉人,就变得喜气洋洋起来。村里上了年纪35岁以上的村民则被张安集中起来趁着冬季伐木,准备来年开垦农田,张安看着这附近的地理位置跟记忆里的晋省龙城很相似,历史也大同小异,毫无疑问肯定适合种植粮食。另外在村子西侧建起一个大大的男女公厕,并告知村民如何依靠这些轮回之物自制肥料增加粮食产量。

    村里的老人们看着比往日更加整洁的村子,面色红润的乡亲,几位宿老相视笑了笑,感慨万分“短短半年,咱们牛家村就像两个人间。这手段了不得啊”

    “是啊,粮食统一收集统一分配,还整个告示板,给大伙说粮食还剩多少,今天吃多少吃什么?”

    “就知道吃的老东西。先生这手段明显就是为以后做准备的。”

    “一个村这样统一分配,那一个县?一个城?甚至........”

    “咳咳咳,这事不好说啊现在在咱们村这样好处多多,起码不会有人饿肚子,还不用担心过冬,人一多可就不好说了”

    “怎么不是呢,但是咱们苦惯了,如今能吃上饭能舒舒服服过冬就很好了,还操心其他干甚。”

    “呵呵,就看到吃,你们看到村里青壮了么?咱们几个老东西都是打过仗的,你们年轻时候这么练过?”

    “看不懂啊,这些练腿脚的我还能理解,但是这种扔石头这训练是干什么?”

    “啧,我也不懂,用先生的话就是不明觉厉。”

    “你倒是学的快,人先生夸一句李木匠的话,让你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