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学霸玩转大明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子的三件事情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子的三件事情

    第二天起床之后,刘牧便直接去皇宫问安了。有了陛下钦赐的腰牌之后,一切都变得畅行无阻了,无论京城还是皇城,都直接放行。

    到了午门外,还有专门的侍卫带着刘牧到了乾清宫,宫门前的太监拦住了刘牧。

    “刘公子,陛下正在跟几位大帅商量军国大事,特此下令,任何人等不得踏足乾清宫半步,还请刘公子在殿外稍等片刻。”

    皇帝已经下了命令,刘牧只好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着,大约等了接近一个时辰,徐达,李文忠,冯胜,汤和以及傅友德等人才从乾清宫中出来。

    一个个意气风发,摩拳擦掌,看样子都想在马上到来的北伐中大干一场,真是一群战争狂人。

    傅友德率先看到了刘牧,哈哈笑道:“这不是刘牧贤侄吗?从中都回来了。”

    刘牧点点头,“晚辈刘牧见过诸位将军,晚辈昨日刚从中都回到京城,今日奉旨前来给陛下问安。”

    傅友德脸上的笑容已经快有兜不住了,“赶紧去吧,等跟陛下问安之后,去我府上一遭,我跟你说件好事情。”

    刘牧想破头也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好事情能让傅友德如此开心。

    “宣刘牧觐见。”

    刘牧不敢怠慢,跟诸位将军拱手事宜之后,便赶紧进了乾清宫。

    简单地行过礼之后,刘牧看到朱元璋正盯着大明第一舆图若有所思,但脸上却流露出自信地表情,看来对这次北征信心十足啊。

    “你小子回来了,义正伯身体可还安好啊。”朱元璋伸了个懒腰,就坐到了龙椅上,身旁侍奉的太监赶紧端上一杯热茶。

    “承蒙陛下挂念,家父身体一切都好。”

    “嗯嗯,那就好。义正伯心慈人善,必定能够长命百岁的。对了,这次会中都,可曾见过韩国公啊。”朱元璋抿了一口茶,轻描淡写地说道。

    刘牧从怀里掏出了李善长写得那封信,由太监转呈给陛下,“陛下,这是韩国公托微臣交给陛下的信,韩国公身体很好,微臣还跟韩国公下了两盘棋,输的体无完肤。”

    按照李善长的吩咐回答完朱元璋的问题后,刘牧抬头看了一眼陛下,只见他连看那封信都没有,直接就扔到了厚厚的奏章里。

    朱元璋低声说了些什么,但是隔得太远,刘牧并没有听清楚,看他的嘴型,刘牧大概猜测出来朱元璋刚才骂了一句李善长。

    “儿臣有事禀奏。”短暂地沉默之后,站在一旁的朱标递上了一封奏章。

    “何事啊?”朱元璋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他对朱标寄予了厚望,现在见到他有事禀奏,必然十分上心。

    朱标走到刘牧右前方一步的位置,学着大臣的样子,向朱元璋回报工作。

    “儿臣有三件事情要向父皇汇报,第一件事情是,儿臣已经从国子学遴选出二百七十二名监生,不日便可送到各县衙门,开始见习办事,见习期是一年。到明年对这批监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优异者,可以直接授予官职,考核成绩中等着,则召回国子学继续读书,至于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则终生不可授予官职。”

    “不错不错。”朱元璋很开心地点点头,朱标奏事让他感到很满意,但还是有一点点不足的地方,“刘牧汤山书院的章程里也有见习这一制度,看来你消化的很快啊,这件事朕准了,但还有一件事情,朕要问问你,这考核成绩究竟怎么算优秀啊。”

    朱标没有丝毫地停顿,张口就来,看来是已经做好了准备,“回禀父皇,儿臣暂时想把考核成绩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办事业绩,就是看把朝廷交代的事情完成了多少,效果多少,这件事情可以责成吏部去办。第二部分由当地的官员给出评价,第三部分则是由当地的百姓给到评价。三部分成绩都是优秀,最终的成绩才能定为优秀。倘若其中有一部分的成绩是不合格的,则最后的成绩便为不合格。”

    刘牧在心底里狠狠地骂了一顿后世的史官,谁说朱标懦弱无能了,这分明就是以为雷厉风行的帝王好吗。

    “好。”朱元璋短暂的震惊过后,马上便开怀大笑,“你说的事情可行可行啊,朕准奏了。刘牧,你觉得如何?”

    靠,你都准奏了,还来问我的意见,我能说什么啊,还能说不好吗?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臣也颇受启发,将来可以写到微臣的汤山书院章程当中。”刘牧现在的状态就是典型的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那第二件事情呢?”朱元璋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听朱标汇报地第二件事情了。

    “第二件事情就是,儿臣已经让京城中的能工巧匠制成了二百七十二架大明纺织机,这些纺织机将会随着众位监生一同分到各个县里。”朱标回答道。

    朱元璋欣慰地点点头,“不错不错啊,一举两得,朕刚才还在愁怎么将这纺织机推广下去呢,这件事情,朕准奏了。”

    “那第三件事情呢?”朱元璋心情大好。

    “这第三件事情。”刚才还对答如流的朱标,此时却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如何张口,竟然直接跪在了地上。

    太子都跪下了,刘牧还不明白什么事情呢,也只能跟着太子跪在地上,一时间乾清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也跪在了地上。

    刚才还乐呵呵笑着的朱元璋此刻笑容也逐渐在脸上凝固住了,他脸色铁青地问朱标,“这第三件事情到底什么呢?”

    “儿臣请求父皇不要诛杀陈理和明升,他们还只不过是两个孩子。”朱标终于将自己的第三件事情如实地说出口了。

    陈理是陈友谅的儿子,而明升则是明玉珍的儿子,两个人都已经降了朱元璋,并且都获封了侯爵,现在陛下又想要诛杀他两人,这是要斩草除根吗?

    “原来是因为这件事情啊。”朱元璋冷冷地说道,“就是因为他们两个是孩子,朕已经容忍他们许多了,但他们还是屡教不改,屡屡发牢骚,压根就不牢记朕对他们的恩典,留在世上也不过是两个祸害。”

    “父皇。”朱标声泪俱下地说道:“他们两个只不过是个孩子,父皇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倘若我跟陈理易地而处,您是不是也会很心疼呢?”

    朱标的这一句话真得起到了作用,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死罪难免,活罪难逃,虽然是两个孩子,但就害怕被奸佞小人利用了,这样吧,将他们发配到辽东吧。”

    现在的辽东还是苦寒之地啊,两个孩子去哪里不死也得脱层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