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 第四百零九章 公交上的弱者,超市里的勇士

第四百零九章 公交上的弱者,超市里的勇士

    好不容易把其他人送走,张安准备往丈母娘那边拉去。

    但是食堂里的那位负责采购的老大叔突然跑出来,拽着张安不让他走。

    “小张你这就要走了啊,你这车上还剩下这么多,要不商量商量,你这辣椒青瓜匀上一两百斤给我们呗,这两天我们后厨的大师傅一直愁着没什么菜做,正找我麻烦呢。”

    这当然不是大叔自己要买的,他刚才已经给自己买了十多斤放着了,这一批而是给林业局的食堂采购的。

    他原本没想到,但刚才他回去的时候,看到朱玉良一个劲给他使眼神。

    都认识那么久了,他自然知道朱玉良什么意思,刚进去把自己买的放下,就立马出来找张安。

    一两百斤对于个人家庭来说非常多,但对于这么多人吃饭的食堂来说,也坚持不了多久。

    “我说叔诶,你就别为难我了,这剩下的可是我丈母娘那边钦点的,我要是拉过去不够,回家可就惨咯,这样,待会我拉到那边去,如果还有剩下的,我就给大叔你拉过来,如果真没有了也好办,大叔你抽时间去我家里,不仅样式多,想要多少还不随你高兴嘛。”

    看着拉叔死死的拽着自己,张安知道不把这位搞定,今天怕是走不了了。

    所以略微思考,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干脆让他们直接回家去进货算了,省得自己麻烦。

    “可是去你家那里的路我不太熟啊?”

    “这简单,大叔你把老朱给拉着一起,我家在哪他熟的得很,闭着眼睛都能找到。”

    张安再次把朱玉良拉下水,这人还以为刚刚他使眼色的时候,张安没看到呢。

    好说歹说,总算是把这位摆平了,张安赶紧发动车子,迅速溜掉。

    然后跟赶场似的,朝着丈母娘那边赶。

    到了门口,把车停好,张安赶紧进办公室找丈母娘。

    这会儿已经一点钟了,得在这一个半小时把这边解决。

    可等张安找完吴秋萍,再出来的时候人都傻了。

    这会儿他车边围着一群老太太,一个个都开始对着他车上的辣椒、青瓜上手。

    “老人家们,麻烦你们让一让哈,我这里要开始忙了。”

    这个人群打不得、骂不得,只能好好跟她们说,声音大点都不行,不然她们会教你什么叫骂街。

    “诶好好,小伙子你这些菜都是要卖的吧,快把袋子拿出来,我们也要买一些,这提前成熟的辣椒可是个好东西,我得多买点。”

    这些阿婆也倒是听讲,马上就给张安让出了一条道儿。

    “阿婆,我这些菜是不打算卖的,已经被人给订了,你看就是她们。”

    这里张安都不知道够不够丈母娘单位的那些人,哪还敢答应卖给这群阿婆啊。

    当下便指了指随着吴秋萍出来的众人,跟这群阿婆说道。

    “小伙子,你可不兴这样啊,做生意怎么还挑上人了呢,她们是职工可以买,我们就不可以了?”

    阿婆们一听张安说不卖给她们,当下就同意了。

    有几个看着脾气挺大的老人家,立马就想跟张安说道说道。

    不过还是被带头说话的阿婆给拉住了,开口就要跟张安讲道理。

    “不是阿婆,这是人家昨天订的货,我今天是负责送过来,不是今天才拉过来卖的。”

    可不能让她们继续说了,再说就变成他张安远离人民群众,这个大的锅他可背不动,也不能背。

    “就算是她们订的,你今天可以送来,那明天也可以啊,今天卖一点给我们这些老太婆怎么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阿婆跟她身后的老姐们都是一副买不到不罢休的样子。

    “好了小安,你这里剩下的也多,这些老人家们也没多少人,你就一人卖她们一两斤吧。”

    光天化日之下,吴秋萍也不想跟她们争,所以就开口跟张安说道。

    继续在这里吵下去,待会儿传出去,就变成她们欺负老人家了。

    反正这群阿婆也没几个人,肯定也要不了多少。

    “阿婆,先说好我这里不管是青辣椒,还是黄瓜和青瓜,都是一块钱一斤,别待会说我坑你们。”

    见到丈母娘开口,张安也没有继续再说什么,他刚刚也是这么想的,肯定不能一直让她们围着耗下去。

    “什么?一块钱一斤,菜市场里不才四毛钱一斤吗?小伙子,做生意可得讲良心啊。”

    吴秋萍那边松了口,让这群老太太跟打赢了仗似的。

    可一听张安说起价格,她们淡定不下去了,仿佛要了她们的命一样,扯着嗓子跟张安抗议。

    “那菜市场卖得便宜,您几位去菜市场买啊,那边服务又好,何必在这里耗时间呢。”

    张安可不是泥菩萨,一点脾气没有,可不会惯着她们。

    前后都被她们耽搁十多分钟了,要不是因为她们在这里闹,这会都称了好多人了。

    “小伙子你这话说的,菜市场要是有,我们还跟你说这些干嘛。”

    这副咄咄逼人的样子,跟张安后世看到那些公交上的弱者,超市里的勇士真的如出一辙。

    “感情您也知道菜市场没有啊,菜市场里的那些现在刚从泥巴里发芽呢,您要嫌贵就等一等,等到菜市场上市了就便宜了。”

    张安心想,我这算什么贵,等到以后大棚发展起来的时候,那会儿一斤反季节蔬菜卖你四五倍价钱都算良心的了。

    “是啊各位阿姨,人家这些蔬菜能提前那么久成熟,肯定花了不少功夫的,肯定要贵一些,正常种的才没几天,我奶奶种的那些现在刚从泥巴里发芽呢。”

    “嫌价钱贵不买就是了,人家花了那么大功夫种出来,肯定是奔着赚钱去的,你们这还嚷着贵,不是让人家亏钱是干嘛啊。”

    张安话音刚落,周围一群人就开始替他说话。

    这些人都是刚刚被这里的热闹场面给吸引过来的吃瓜群众。

    在国内,无论是哪里,任何地方,都不缺这一类人。

    “谁说我们买不起的,买东西讲讲价也不行吗?你们家大人怎么教你们的。”

    本来倚老卖老的她们,并不打算放过张安。

    但现在旁边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肯定不能继续撒泼下去。

    “小伙子,你给称一斤。”

    “我也要一斤。”

    “我称半斤就行,多了吃不了容易坏。”

    这几个老姐妹果然是一类人,全都是一斤半斤。

    周围的人一听,人群里传出“切”的一声。

    感情在这里吵了半天,就为了五毛一块钱的事情。

    张安也不管其他,麻溜的给她们称好,现在他只想着快点把这群麻烦送走。

    “小伙子,你可得给我们称足秤哈,要是短了斤两,我可得提下来找你。”

    被周围的人嘘嘘了一阵,所以她们只得把怨气发泄在张安身上。

    <divcss=&ot;ntentadv&ot;>“您要觉得不放心,不买就成。”

    张安并没有继续回怼,他现在就盼着这群“社会的毒瘤”赶紧走人。

    要是继续给她们话头,说不准还能跟你耗到什么时候去。

    张安也是无语,怎么他净遇到这些人。

    送走这群瘟神以后,张安才得空把车上的筐子搬下来,让大家自己搂。

    原本他以为,这边的人会跟林业局那边一样,每个人都抱着搂,装个十几斤。

    可没想到,这会儿一个个都只装了四五斤就拿给他称。

    亏得他还担心,这车上剩的不够这群人分。

    结果现在称完了以后,还剩下大几百斤。

    “小哥,你这些是剩下的吗?还是在等人啊。”

    见到排队的人都没了,旁边一直在看的人过来问起。

    这些都是刚才围过来看热闹,还没走的人。

    “不等了,这些都是剩下的,你们想要的话,就自己搂了称,不要的话,我就拉回去了。”

    张安自己也没想着会剩下这么多,当下就想拉回食堂里去的。

    不过旁边既然有人问起,卖他们一些也可以。

    “行行行,给我拿个大一点的塑料袋,我可在这里瞅了好久了,看她们刚才拿着直接吃太馋人,我还以为你这些都是被人订了的,还想着待会问你明天来不来呢。”

    这大哥是刚刚帮着张安说话的人,张安一听声音就听出来了。

    “哈哈,我不是卖菜的,只是这是我丈母娘的单位,她的那些同事都想要,所以我就拉了一车来过,以后应该不会再来了。”

    “那就可惜了,这次我得多买点,不然下次就找不到你了。”

    接过张安给的塑料袋,搂了十多斤青椒还不够,又开口要了一个,继续搂了一口袋黄瓜和青椒才算停手。

    其他人也一样,听说张安只来这一次,本来只要半袋的人,直接把整个塑料袋给装满。

    原本张安还想着,等大哥这一群称好以后,剩下的直接拉回林业局食堂去。

    可没想到,有了大哥他们的带头,越卖周围的人越多,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竟然就这么卖完了。

    。。。

    时间一晃,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早起来,张安就感觉得一阵寒风扑面而来。

    走到院子里,发现外面正在稀稀拉拉的下着小雨。

    看样子今年不能跟往年一样,带着一大家子人到山上去祭祖顺便吃饭了。

    张安才洗漱完,家里开始来人。

    尽管是一家子人,但每一年清明都没有个固定的地方。

    都是今年在你家,明年在我家,并不只是找个地方做饭,而是由这一家人来带头。

    基本上在一家子人里,每一家都要出来成一次头。

    今年正好到张安家,所以一大早,张二爷就率先过来。

    吃完早饭,张安跟着长辈们去镇上买祭祀用的东西。

    今年清明下雨,明显不可能跟往年一样,一大家子拖家带口的到去山里。

    往年都是全部去山上,祭祀完成以后,就在那里开火。

    今年山路湿滑,带着孩子们去不方便,而且挑着各种东西上山也麻烦。

    只能先去山上祭祀、修葺祖坟以后,回来家里吃饭。

    张安作为长孙,不管什么事情,都有他一份。

    刚带着几个叔叔到镇上买完东西,回来以后张二爷已经打好了纸幡。

    所以备齐祭祀用的东西,又跟着老人们马不停蹄的上山挂纸。

    一般这种时候都是家里的男人上山,女人们都留在家里准备饭食。

    小孩子们想要去凑热闹也可以,不过太小的就不被允许。

    “铁娃,你哪里找来的葫芦?我怎么没看到。”

    挂纸的队伍一般都是从远到近,这样挂完最后一位先人也方便回家。

    等最后到张安爷爷奶奶的坟茔,张安刚修好坟头,上好新泥。

    转头一看,不知道张铁从哪里弄了三五个葫芦,正跟其他几个堂弟吵嚷着怎么分。

    这葫芦一看就是一根藤上的蚂蚱,而且还是去年结出来的,明显已经干透了。

    “嘿嘿,刚才我跟大伯去砍竹子的时候,在那边山牙子上遇到的,不过只有一根藤,我给拔起来了。”

    张铁指着远处的山头给张安看,那是刚刚张建国带他们去砍坟标的地方。

    难怪张安没看到,感情还在那边山头。

    以前张安过来上坟,都是在山下砍的青竹,所以并不知道那里还长了根葫芦藤。

    “先把这葫芦给我,等回去我把里面的葫芦籽扣了,再把葫芦给你们。”

    张安以前就有种葫芦的想法,只是他一直没有找到葫芦籽。

    虽然房背后那个山顶上长了好些,但是村里的那群娃娃经常中午跑上去玩。

    每次葫芦还非常青嫩的时候,都被他们摘走了。

    长箐没有吃葫芦的习惯,他们摘下来也只是为了当个玩意儿。

    “哥,你是不是要在家里种葫芦?会种出葫芦娃来吗?”

    听到张安要葫芦籽,张铁连带着旁边几个小屁孩眼睛一亮。

    看过葫芦娃的他们,心里都有一个种葫芦的梦想。

    哪怕是今年已经上初一的张铁,心里对葫芦娃也还存有幻想。

    “这可说不定,万一真能种出来呢,所以你把那葫芦给我,等我回去把葫芦籽扣出来种着,看看能不能种出来。”

    张安打算在院子里种上几株,其他的都种到空间里。

    说实话,按照空间的尿性,他还真不敢肯定。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