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家门前有条河 » 第一章 我家门前有条河(代序)

第一章 我家门前有条河(代序)

    清清地、缓缓地,自门前流过的是那条承载着童年的小河。

    家乡是一个小山村,周围是连绵无际的山峦,久居其间,无法分辨哪里是起点哪里是终点。在起伏连绵间,有一块凹进且平整的地方,便存放了这小小的村落,山势低缓的一面由不知哪一辈勤勉的乡人凿开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

    小河自村中心流过,没有梦境中的那般美丽。河道窄窄的,流量也不大,当然夏季雨水充沛时另当别论,若冠之以学术名词“径流量”来评说自是微不足道。河的两岸不是青青的河堤,而是两道石砌的河沿,青灰的砾石彰显着岁月沧桑,与之相配的是两座不知何年修建的石桥,质朴而稳重。石桥上焊接着粗线条的铁管栏杆,常年漆着深绿色的油漆,闲散的村人或孩童时常或倚或坐在桥栏杆上,扯扯闲篇,思考人生。如此看来,虽然是“小桥、流水、人家”均已具备,但随风而起的尘土和偶尔传来的马达声却难以让人体验到诗人所传达的那般意境。能够为这小河带来一点慰籍的倒是岸边那两排粗壮的白杨。

    因村落的地势原因,河水自东向西奔流,这对我此后地理知识的学习增加了不少困惑。河水源自山涧溪流,常年水流不断,流量虽小,却也清澈,河中的鱼虾,成了村中家禽的美食。于是,河水舒缓之时,便可见河道中成群的鹅鸭觅食,就连岸边白杨树上栖息的鸟雀也时不时飞落河道,找寻些许美味。

    清清的小河是我孩提时代的乐园,一条短裤,套个背心,赤着脚,提着只大口的玻璃瓶,便全身心的投入到小河的怀抱中,捕鱼、抓虾……即使背着书包上学了,包中也总有那只大口玻璃瓶。每当夏季雨水充盈之季,小河自是另一番景象,平日里恬静的小河一刻间也似乎有了些脾气,夹杂着往日河道中瘀塞的柴草,一路吼了过来。雨季一过,流量便开始减缓,此时便真正成了小孩子的天下。那时候,小河中、河岸上全是赤条条的孩子,一会在岸上追逐打闹;一会又扑通扑通的跳进水里。清澈的河流不仅带去了夏季的酷热,更是带来了不尽的欢乐。

    小河不仅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欢乐,也滋润着四周的庄稼、树木,即使是农家的洗衣淘米也源自她的恩惠。长长的河道中,到处散落的是一块块平滑的洗衣石。村妇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洗衣、聊天,手中的棒槌“扑扑扑”地敲打在衣服上,不时还传来一阵阵欢愉的笑声。几个孩子也夹杂其间,拿块毛巾、手帕之类的小东西,寻块方石,有模有样的揉搓一番,以便得到大人们的夸奖。那时的我因为家临近小河,便三天两头地拿条毛巾到河里洗,掺在几个婶婶大娘中,为了得到几句称赞,有时一天居然洗许多次。喧闹的小河不仅是洗衣嬉戏的场地,更是村中诸多新闻得以传播和扩散的中心,这也难怪时常也有三五条懒散的汉子坐在岸边的条石上,竖着耳朵妄图探听村妇们口中的秘闻轶事,这类似于“井户端会议”的传播模式,对我后来学习新闻学理论知识有了极大的便利。

    事随时易,一晃数十载。童年的一切似乎都随着这条小小的河流远远地流去了,河边那条随风起尘的山路,早已被装饰一新的柏油路替代,闭塞的山村也因几条穿山的隧道而变得四通八达。村中的小河虽被方正的青石重新整砌,却因道路的加宽使得原本狭窄的河道更加局促起来。前几年,因在山上发现了矿石,便开始了一连串的开采,山上的树越来越少了,小河里的水也不再那么清澈了,甚至还有些油腻,呼啸的卡车昼夜不息,原本让人艳羡的临河宅子深受其害。此时的小河也不再是乡民的衣食之源,几年前村里通了自来水,有的家中早已配备了洗衣机。那条小河似乎也被人们所遗忘,只是默默地流淌着,静视者所面临的一切。

    春节回乡,平整的河岸两侧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车,几个硕大的深绿色铁皮垃圾箱摆放岸边的某处,类似“讲文明,树新风”的标语随处可见。据说村里出台了政策,严禁往河道倾倒垃圾,矿山的开采也被政府勒令叫停,一切似乎又在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往日里河道摸鱼抓虾的小伙伴都已成家立业,身着干净整洁的服装,没人斜倚或歪坐在桥栏上,见面都有了套路式的问候语,虽亲切却没有往昔那般的亲近。零星的鞭炮声忽远忽近,如今村里的孩子都见过大世面,电脑手机玩的很溜,鞭炮对他们的吸引力远不及其他,下河捕鱼捞虾成了天方夜谭,即便孩子们有此雅兴,小河里也恐怕难以觅得鱼虾的的踪迹了。

    如今的小河在村人的生活中不再那般举足轻重,在孩子们的成长岁月中也没了那么深的印记,没有了小河乡人们似乎生活的更好;没有了小河不知道孩子们的童年是否如我儿时有那么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