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星堆文明 » 第四十一章 巴蛇吞象

第四十一章 巴蛇吞象

    周易听到巴蛇吞象竟然是个古巫曲歌名,差点笑出声。

    那不是形容一个人贪婪无度的贬义词么?蛇怎么能吞掉大象?

    众所周知,即使体型最小的亚洲象,也有几吨重,如果想吞掉大蛇,那这蛇得多大?

    这不扯淡嘛!

    不过自己倒是看过《山海经》,难道这种荒诞志怪书籍里面的描述也是事实不成?

    据《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

    “西南有巴国,又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宋代陆佃《埤雅》也解释巴蛇:

    “巴者,食象之蛇,其字象蜿蜒之形,其长千寻,青黄赤黑。”

    意思就是西南方向有一个巴国,有一种巴蛇能吃大象。

    传说它黑身子,青脑袋,长八百尺,它把象吞下去后,需要消化三年时间,才把象的骨头吐出来。

    这种象骨服食后可治腹内的疾病。

    这种蛇是黑色的身子青色的头,在西边有犀牛的地方...”

    周易刚回忆到这里,那边大祭司已经开始表演了!

    大祭司彩羽衣一阵剧烈舞动,便开始吟唱:

    “大羿射日之后,大地已被十日烤为焦土,无法继续种植粮食。

    大羿只好带领一部分族人去往洞庭湖畔定居,那里有充足的水源,土地也因此没被烤焦,还可以种植!”

    而我们这一支部落族人则一路向西迁移,来到现在这片土地。”

    哦!周易若有所思,但没敢插话。

    “洞庭湖畔水草丰美,资源丰富,尤其有一种身躯庞大的动物叫大象,它们有特别洁白坚硬的长牙,长长的鼻子,很聪明!”

    “于是,大羿的部落成功地驯养了这种动物,成了部落的家畜。

    大羿的部落很快就发展起来,人口也大量增加,建立了巴国!”

    “而我们这里则是沙漠地区,资源相对贫瘠,所以渐渐的我们就落后巴国很多了。”

    “因此,作为龙族同胞兄弟,一般情况下,都是我们派遣使者去巴国求助,巴国却很少向我们求助!”

    唯独那一次,也就是夸父在野外被发现的同期,巴国的洞庭湖上出现了一条巨大的黑蛇。

    它的腹部橙黄背部黑色,长着青色的头颅,长达百丈。”

    大祭司唱到这里,周易又发现了一个疑点,心里犯起了嘀咕。

    这里哪块不太对吧?

    山海经里明明记载巴蛇长八百尺,也就是二百多丈,怎么到这里又成了一百丈?”

    周易刚想提问,接下来的歌词就解释了这个疑问,周易只好尴尬地闭嘴了!

    “那巴蛇平时藏身在洞庭湖中,经常偷袭吃掉来湖边喝水的牛羊和牧羊人,这引起了大羿的不满,决定除掉它。”

    “可是,它始终躲着大羿的围剿,大羿也一直没有找到它。

    几十年后,它已经长到了八百尺长。

    “原来那竟然是一条幼蛇,怪不得它要躲着大羿的射杀,人家巴蛇还未成年,不敢出战呀!”喜儿道。

    “因此,大羿改称它为修蛇!”

    周易……。

    山海经确实记载了凿尺、修蛇等六种怪兽,后均被大羿射杀灭绝,看来这点确实很吻合!

    “那巴蛇长大进化为修蛇之后,不再满足吃牛羊这些小型牲畜,改为吃大象了,这让大羿出离愤怒!”

    “多年之后大羿终于找到了它,它当时刚刚吞吃了一头成年的公象,大概要休眠三年以上,于是大羿对它进行了射杀……”

    “怎么样?杀掉了?”喜儿追问道。

    “肯定射杀嘛,这还用问,现在都没有这种生物了,笨蛋!”

    魔礼青这次可抓住理了,立刻狂怼他妹妹,报喜儿骂他笨蛋之仇。

    周易觉得大祭司这关键时刻停顿了一下,应该出现了什么意外,所以把心中的答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果然,大祭司唱到:

    “没想到啊!那修蛇竟然是铜头铁身,脑袋和身体都射不穿,大羿的神箭只是射伤了它的脖子,让它逃跑了!”

    “啊?”

    魔礼青顿时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事实再一次无情打脸,魔礼青脸都快绿了,引起众人哄堂大笑。

    可是周易却笑不出来,因为他又回忆起现实世界的一段记载:

    南朝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玥:“铜头铁额,兴暴皇年;封豨修虵,行灾中国。”

    唐朝李白也写过《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诗曰: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

    铜头铁额真的是形容修蛇坚硬无比的皮肤吗?

    还是另有原因呢?

    周易的大脑袋又开始嗡嗡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