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后三国之鼎新 » 第155章 一鼓作气峙襄樊

第155章 一鼓作气峙襄樊

    樊城始建于西周,城墙外形酷似一条船,和汉水南面的襄阳凭水相依。跟对面那个被高耸的岘山、绵延的汉江护卫的襄阳有所不同,樊城除了南面的汉江之外,其余三面全部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故而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的说法。

    得知杜曾叛乱之后,王廙立刻调集周边郡县部队八万余人,集结在樊城。看到仓皇而来的钱凤,王廙冷笑道:“钱将军何来?新野城中有郡兵五七千人,奈何坐拥城池却一触即溃?莫不是闻风而逃也。”

    钱凤面无惭色,辩解道:“杜曾勇冠三军,新野城小兵少,焉能抵挡十余万叛军之攻击?为今之计,莫不如退兵襄阳据守,等待大将军率领大军前来之后再作计较。”

    “些许小事,汉王何需派人专程而来。此事孤应下了,顺便告知汉王一声,如果需要帮助,某家也可率手下虎狼之师南下臂助!”石勒摩梭着宝刀,爽朗的笑道。

    “赵王且慢!”石勒身边一个中年文士起身说道。此人乃是赵王谋主张宾,此人心怀神国之谋,制胜之策,石勒弃江汉、克洛阳、占襄国、据河北皆是出自此人谋划。在石勒自称赵王之后,张宾总管朝政,可谓权倾朝野。

    “左侯何事阻我?”石勒疑惑的问道。

    “南阳,乃兵家必争之地,光武因之而兴,大王何故为区区利刃而诱惑也。此处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西临关陕,可以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谷粟;南通荆湖、巴蜀,可以取财源;北据三都,可以遣救援。更加之人口二百余万,得此一郡差可比拟荆州七郡,窃以为大王之不值也。”

    卢偃道:“左侯此言不错,南阳的确是天府之地,周边觊觎者甚矣。然赵王与刘曜大战之后,兵疲粮乏,青州内乱未平,北方燕代及各部鲜卑虎视于后,尚有余力出兵此四战之地并据守乎?所谓兵凶战危,一旦前线有事,赵国必定四面楚歌,数十年苦心经营必将化为泡影也。如此之危局,左侯岂能无视乎?”

    石勒笑道:“卢公子血气方刚,咄咄逼人也。不过话语之中也的确有理有据,丹山兄礼贤下士,网罗天下英才之名,果然是名不虚传。请告知丹山兄,昔年虎牢关承诺至今依旧算数。此次南阳之战某家便作壁上观了。数日之后,孤将亲率大军前往濮阳。一为监视刘曜,二为汉王之后备。汉王不发信求援,某家一兵一卒不过伏牛山!”

    樊城。王廙督率各路军队布下战阵。只见八万步骑兵混杂在一起,以郡县为单位,呈一字长蛇阵,旗帜各色,鼓角杂乱。

    杜曾笑道:“世传王氏龙兄鼠弟,果真名不虚传也。对方之军势八倍于我,却偏偏背水布阵,摆出一个严防死守的架势,在步骑兵之前密布鹿角据马,难不成怕自己败的太快吗?”

    在众人大笑之余,杜增又一次仔细观察对方军阵之后,喝道:“杜林何在?”

    “末将在!”杜增堂弟杜林拱手应道。

    “战斗开始后敌军必定全线压上,尔率领七千精骑攻击左翼,不得擅自冲阵,远距离骑射即可,等某家击败右翼,越过中军攻击左翼后方之时,我等再两下夹击,不得有误!郑攀!”

    “末将在!”

    “尔率领五千步卒卫护中军,只需略作抵抗之后便有序撤退,背靠在十里之外的大营阻滞敌军!”

    霎时间双方鼓声大作,荆州军果然是按照杜增预料的那样,齐刷刷的鼓噪前行。远远望见己方中军大旗在缓缓后撤,杜增冷冷一笑,从了事环上摘下丈二点钢枪,叫道:“弟兄们,让这帮荆州土兵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精锐吧!”

    杜增手下这三千精锐可以说是他的起家根本,跟随他征战多年,各个能征惯战,都是百死余生的悍卒。对面两万疏于训练的荆州郡兵根本就不敢抵挡,在杜增连挑数名副将之后,立刻狼奔豕突般的四散奔逃。

    “弟兄们,继续呈锋矢阵突击!”杜增带着骑兵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直接向着荆州军中军冲杀而去。

    “亲卫何在?速速出击挡住左翼攻势!”王廙高声叫道。不过他的亲卫也没能挡住已经跑起来的杜曾,甫一交手,就被冲杀的成了几截。虽然荆州众军有四万之中,但是战斗力却有着天壤之别。尤其是在杜曾斩落中军大旗之后,荆州士卒成了没头苍蝇,任人宰割,被杀以及自相踩踏至死者不计其数,更有许多士卒纷纷难逃,竞相跳入汉水求生。好在这些荆襄子弟个个都熟知水性,因此逃命者也比比皆是。

    “众家兄弟,还能战否!”杜曾高声喝道。

    “战!战!战!”三千杜家军挥舞着兵刃仰天长吼。三千匹狼的嚎叫令周边数万绵羊瑟瑟发抖。三千骑兵如入无人之境一般,直接向着敌方左翼包抄而去。

    在两军对阵之时,一旦中军大旗一倒,所有士兵都会认为中军已经被攻破,再也没有继续一战的勇气。杜曾带着三千精骑和杜林两下夹击之下,荆州军几乎斗志全无,纷纷扔掉手中的兵器,跪地乞降。

    杜曾更本就没有看一眼四周的降卒,会合杜林之后交待了一句“留下陪着郑攀收降”,便带着几千骑兵径直奔向樊城。

    此时的樊城大门已经是拥挤不堪了。想来也很正常,想要在数万亡命之徒中抢先进入城门,那简直就是必登天还难的事情。不过杜曾的骑兵却是如同“净街侯”一般,一鼓冲杀之后,城门口立刻变得安静了许多,樊城自此易手,“杜”字大旗已经飘扬在城头。

    一战惨败的王廙收拾五千残兵进入襄阳,看着满脸寒霜的王敦,立刻跪在地上嚎啕痛哭起来。

    王敦怒道:“八万军卒对阵不到两万的敌军,却是一日而亡。就是八万头猪,那些家伙一天也斩杀不完吧?在杜曾起兵之初,某家就命令你依托坚城而固守,等待某家前来,为何要急于野战,立功名如此心切乎?”

    其实,王敦非常清楚这个弟弟的品性,自幼志大才疏,却偏偏不自量力。原想的北方有荀崧坐镇,让其在后方安享荣华即可,孰料杜曾这个反复小人再次反叛,无形中给了这小子一个“送人头”的好机会。这可是用八万青壮换来的呀,代价也是太大了吧。

    不过毕竟是亲兄弟,不管怎么样也得保住他的性命呀。在一通怒火之后,王敦道:“如今襄阳城中仅有某家带来的五千水军尚堪一战。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速速前往江夏、长沙一带调集人马,一个月之后前来襄阳。否则二罪并伐,定斩不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