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后三国之鼎新 » 第134章 良将初逢惑不安

第134章 良将初逢惑不安

    金城。此处地势险要,一面为河,一面是山,素来有“倚岩百丈峙雄关,西域咽喉在此间”的美誉。得知王猛在大战之前调万余精锐前往助战,金城之中仅有三千老弱残兵把守的消息,北宫纯一面安排向姑臧城报信,一面整军备战,准备攻打金城。毕竟在金城失守之后,只能背靠乌梢岭天险设防,小小的安远县城根本就容纳不下他手下的五万兵士。眼看着西凉的冬季即将到来,严寒的天气对于驻扎在城外的军士来讲无疑将是非常难熬的。

    得到姑臧飞马传信之后,北宫纯擂鼓聚将,道:“众家兄弟,我等昔日在金城之中好不快活,却因敌人诡计,败退此等穷乡僻壤。如今金城之中仅有三千老弱残兵,此乃天赐良机也。命令:北宫信为先锋,三日之内赶到金城,伺机偷袭之。如事有不谐,立刻退后扎营制作云梯等物,等待大军携带其他攻城器械到来。”

    早有斥候将北宫纯出兵的消息传回,留守金城的郡守刘安慌忙请邓羌前来商议。邓羌是安定郡之人,跟随家人逃避兵祸于此,虽年仅十六岁,但晓畅兵法、武艺超群。在征召军士之时,被王猛发现,原本计划将其送往长安军校学习,只不过因为这场战斗给耽搁了。

    邓羌闻言,道:“北宫纯大军五万有余,更是常年征战,个个晓勇无比。金城之中仅有老弱残兵三千,岂能久守?不如留下有用之身......”

    “住口!”刘安闻言大怒:“某家受汉王救命之恩,得大都督提携之义,焉能不战而撤乎?素闻大都督对尔颇为赏识,欲将重用之,奈何今日出此无君无父之言!”

    邓羌笑道:“郡守且熄雷霆之怒,此乃某家试探之言也。如郡守决意死守金城,末将自当舍命相随。为今之计,我等可分头行事。某家已将甄选的二千能战之人安排到城墙之上,稍后某将登上城墙,贼军不退,不离开城头半步。郡守可向全城发出动员令,征召青壮协助守城及制作防御器械,舍弟邓华略通行伍之道,可令其带领五百军士整训壮丁,以为预备队。大都督在此颇有人望,想来征召青壮和民夫之事基本没有大碍,关键是后勤补给工作一定要跟上。如此一来,一月之内金城必定固若金汤。”

    刘安闻言转怒为喜:“如此我等分头行事,必教北宫纯折戟于坚城之下。”

    金城西面地势狭窄,有五百人防守足矣。某家已安排甄选的两千余可战之士在城墙布防。舍弟邓华已带领五百人在南山密林中埋伏,贼军先锋到此后一并金鼓大作。贼兵先锋狐疑而不敢进,必会退后扎营等待大军到此。如此一来,至少可以争取三五日的时间。

    大人可带领剩余五百军士盯住城中大族,维护城中治安,并从庶民中征召青壮民夫,择选三千勇武之士,由舍弟带领五百军士编练之。数日之后或可参与守城。

    不出邓羌所料,北宫信带领五千骑兵先行赶到后,见城中防御森严,担心陷入内外夹击的困境,只得退后十里扎营。

    “蠢才!好歹你也从军征战多年,就算分不清百战之军和民夫的区别,还不知道试探攻击一下吗?”带着大部队在五日后姗姗来迟的北宫纯厉声骂道,“如今天水援军已到,城中至少有四千作战之兵,若是迁延日久,关中援军赶到,我等岂不是又要功败垂成。”

    翌日,凉州军的进攻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下午,除了中午略作停顿进行休整之外,几乎没有停歇过。激烈的喊杀声和兵器碰撞声绵延不绝、震天动地,空气中肆意飘散的血腥展示着厮杀的残酷。年仅十六岁的邓羌尽显名将风采,自从北宫良先锋军到达金城之外,他始终坚守在城头,有条不紊的指挥着军士一次次挫败对手的进攻。

    “邓将军,张英大人派遣一千军士携带大量物资进城。”一个士兵气喘吁吁的跑过来报告。

    “援军到了,太好了”,邓羌笑容嘎然而止,惊讶地问道:“一千人?也罢,速请带队之人前来见我!”

    看着有些漫不经心的邓羌,带着一部人马登上城墙的近卫军偏将拱手施礼道:“邓将军辛苦了,末将乃近卫军第一旅第三部校尉刘释义。请尽快组织军士们撤离城头休息,此处交由我部防守即可!”

    邓羌悚然一惊,要知道近卫军可是主公麾下最为精锐的部队,地位自然不同凡响。当下便转身对着一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也是一脸稚气地少年将令施礼,非常客气地说道:“原来是刘将军当面,不过某家麾下尚能一战,不如各位暂时在城头休息片刻。稍后我等在抽调千余人和将军麾下人员混编城几队,共同防御如何?”

    刘释义笑道:“邓将军有所不知,目前张英将军正率领大军沿长城以北行军,预计数日之内将会攻战安远县,围歼这一支凉州军于金城。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休整部队,届时方可由余力行里应外合之计”。

    邓羌疑惑的问道:“将军手中仅千余军士,如何能抵挡数万人马的轮番攻击?”

    “邓将军尽管放心,某家视城外凉州军乃土鸡瓦狗耳。若为公子将令要将这五万人马尽数擒杀,某家一部之兵足以将其追亡逐北。”

    这真特么的是骄兵悍将呀,一千多人面对五万敢战之军还大言不惭地说什么追亡逐北,真以为自己是铁打的金刚呀。邓羌在腹诽之余,挑选了一千左右的精兵作为预备队在城墙上休整,命其余军士下城休息。

    刘释义也不解释,随即命令五百军士呈散兵线在城墙上排列,还有一部分军士将四门看上去十分笨拙、带着一个又粗又短的圆筒搬上城墙。

    “邓将军请看,此乃长安工院新近研发的小型火炮,射程仅有一千步,杀伤半径约十步左右。”

    邓羌闻言暗自腹诽:这特么是人话吗,射程一千步,还特么仅有?

    看着一旁一脑门官司的邓羌,刘释义耐心解释道,“这些武器还没有批量生产,预计数年之后将会列装各部队,将军可在此观战,看一看什么叫做军校里说道代差”。

    看着相隔五六步左右、前后分别站立的军士,邓羌大惊失色的叫道:“刘校尉,此举似有不妥,一旦敌军攻上城墙,每个军士的防御面积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你手下人手不够,不如让我等协防如何?”

    “呵呵,谢邓将军好意,如果让这些敌军爬上城头,我等岂不是要与他们白刃厮杀?纵然我等近卫军士不怕刺刀见红,但是如果能零伤亡守住此城,我等自然不会舍弃强大的武器与敌军做性命之搏。”

    邓羌闻言只是一惊,这特么又是几个意思?敌军每次进攻人数都在三千人以上,您这就放了五百人,还想着零伤亡?还计划不让一个人爬上城头,真当自己是战神呀。看着刘释义坚决的表情,邓羌也是不再搭话,暗暗传令手下众军随时做好接应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