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M君的相亲小记 » 第十三次相亲176

第十三次相亲176

    可笑的是,有些城里人居然信以为真,竟然真把乡下人与淳朴二字划上等号,从心底里认为村里人就都是淳朴、无私,如山泉水般清澈单纯。

    m君自小生长在小县城,亲眼见识过一些乡野间发生的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关系极为脆弱,就像易碎的玻璃杯,就算拿在手里极具分量感,一经碰撞就会瞬间化为一地残渣碎片,再也无法和好如初,因此就没有产生过那些过于理想主义的幻觉。

    早在十几岁时,他就明白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黑白电影,善恶也不是黑与白秋毫无犯的剪影画,真实情况是黑的不会再变白,白的却随时有可能变黑。

    理想主义者在经历过现实的鞭挞后,往往开始愤世嫉俗地认为,乡下人是故意披着羊的皮囊,心怀叵测地在愚弄他们。

    事实上,人与人的交往中,除去父母对儿女的无私付出,大部分人际关系都是对得失的选择。

    这种选择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心为根本驱动,辅以自身追逐利益的力量为动力。

    这种力量可能来自拳头,也可能源自约定俗成的地位,或者法律认证的权利。

    总而言之,在人际交往中,有人居于有利地位,于交往中所得颇多;有人处于不利地位,与人博弈中所得就甚少。

    迥异的结局与二者的社交技巧关联不大,基本上由“力量”强弱决定。

    简而言之,人际关系就是依靠“力量”的博弈。

    这种博弈和人的出生地无关。就先像武侠小说描绘的血与剑的世界一样,只要有人,或者说只要人数到达三个及其以上,人们之间就会发生斗争,或者是真刀实剑,或者是唇枪舌剑。

    m君对于这一点,深有体会,从小到大经常遇到一种怪事。某些人单独与他交往时,彬彬有礼,一旦有第三人在场,就变得张牙舞爪。

    在最初的几年,他不明白其中奥妙,只是慨叹人心不古。

    后来,年岁渐长,他才明白一件人类社会的基本常识。

    人际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对比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高低贵贱是通过广泛对比得出的一种结论,因此捧高踩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如果,某人因第三人的在场,而对m君不敬,就说明该人认为他自己与第三人地位高于m君。

    如果这种情况广泛存在,m君就应该反思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如果在社会地位上低于大多数人,一定是要反思过往行为的。

    虽然,m君很同意一个人的起点,能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终点,但是,起点对终点没有决定性作用,人还是应该努力的。

    人生实际上就是一幅画,每一笔都必须亲手画上去,无法凭空产生。

    如果我们没有在作画时,用颜料填满正片画布,就一定会有留白,或者空洞的部分留在画面上。

    这些空白处,就会变成画的缺陷,使其价值无法与他人的画作比肩。

    以画来说就是会贬值,以人而言就是会陷入困境。

    换就话来说,就是我们的很多困境,本质上都是自己造成的。

    就好像,很多考不上好大学的人是由于高中时贪玩、不努力,许多不能读研的人其实是因大学期间懒惰、荒废学业。

    先天条件不足的人,能通过努力逆转颓势吗?

    其实是可以的。

    历史上有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朱元璋。

    人们包括m君,总会在遇到困难时,慨叹没有出生在富贵无双的家庭里。

    但是,大家的家庭境遇再差,能比朱元璋出身更贫苦吗?

    虽然,有史以来只出现过一位这样的杰出人物,但足以说明努力可以在人生中催化出奇迹。

    就是这种奇迹极为罕见,总还是可以创造的。

    更何况,作为普通的大多数,我们无需追求朱皇帝创建的丰功伟绩,不过是对现有境遇做出些许改变。

    这种改变很难做到吗?

    对于m君来说,的确很难,比之登上月球的难度,可谓是不逞多让。

    自从他认识到这一点,就意识到自己与历史上一切杰出人物的差别。

    那些人杰大约是神用黄金打造出来,而他不过块是普通的石头。

    他和许多事实上的失败者一样,喜欢看国际新闻,喜欢聊历史故事,最爱畅谈古今战略家的奇谋诡道,有时甚至觉得自己能与古今军事名家一较高下,争一日之短长。

    现在回头来看,这不光是幼稚,简直就荒唐至极。

    倒不是说位卑者没有智慧,一定想不出破敌良策。

    m君一直认为,人地位的高下,与智商的高低无关。

    荒唐的是,一个人不去思索改变窘迫现实的办法,却为一些空中楼阁般遥不可及的事浪费精力,就像是固执于虚幻假象的堂吉诃德一样,全心全意地在毫无价值的事上浪费生命。

    堂吉诃德可笑吗?

    在m君看来,这位活在骑士梦里的骑士不可笑,很可悲。

    世界上的大多是人其实都是自身脑中世界的堂吉诃德,只是迷茫地活在那个自认为真实的那个世界里,至于世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既没人知道,也没多少人真正关心。

    城里可以有淳朴的人,乡下也能有奸诈之徒。

    人品的好坏不是完全由地域环境决定的。

    家教与社会环境就像是自然界里风化地表的风雨,共同塑造着一个人的品格。

    当然,如果一个人自小就完全被虚假的温柔包裹簇拥着,或许真的会没法辨别人情真伪。

    但是,大多数人怕是不能得到世界这么完美的照顾。

    毕竟,世上绝大多数的都是普通人,没法一人口含一个银汤勺降世。

    有时候,m君觉得那些皇帝身边的普通卫兵很奇特。

    这些人一定比皇帝更有时间与心情,去领略紫禁城里金碧辉煌的风光。

    宛如人间玉京的紫禁城与他们自身简陋的家,以华丽程度相较,大概如黑白般分明。

    这些人的心理素质应该比普通人要强,几千年来都没有因嫉妒发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