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M君的相亲小记 » 第十三次相亲97

第十三次相亲97

    第二天早上,m君在上班的路上遇到几只个头不算太大的流浪猫。

    那是一群花色各异的小家伙,有黑白花色相间的、有白底黄花的、有虎纹的、还有两只纯黑的。

    它们懒洋洋的趴在不远处,像是酒足饭饱的醉汉,似乎在享受阳光带来的,穿越时空的温暖。

    m君没去过太空,实在想不通,阳光发出的热是如何来到地球的。

    这到底算是微波,还是热量呢?光在黑洞洞的星际空隙间有热量吗?是因为没有介质,所以不能传导热?如果这是原因,那么地球上感受到的热是哪里来的?

    猫大概不会浪费精力,去想这些无关果腹问题的杂事儿。好像一般人也没心思想这些有的没的。特别是成年人更不会把注意力放在此等虚无缥缈的事上。

    m君作为一个成年人,单是脑中闪过这些念头,都会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那感觉就像是一个正在减肥的人偷吃了两口东坡肘子,满心满脑的都是发自灵魂深处的负罪感。

    有时候,他觉得,幻想与懒惰互为表里。爱幻想的人容易懒惰,懒惰的人多爱幻想。这样说来,幻想大概就算是无力改变现实者逃避一切的麻醉剂了。

    猫大致上是不会幻想的,可它们中的绝大多白天看起来都是副懒得动弹的模样。或许,以昼为夜是夜行性动物的本能。并不是它们懒,而是睡觉的时间到了。

    那只虎纹猫似乎比其它猫咪更困,一直是哈欠连天。有趣的是,它每张大嘴吹出一口气,身体就不自觉的蜷缩一下,几个哈欠打下来几乎缩成一个椭圆形的毛团子。

    他觉得,这家伙要是纯白色的,看起来一定会像是煮熟的汤圆。

    这些小家伙比一般的无主生物要胆大,看到他之后竟然敢于主动靠近来求食。

    最让他惊奇的是,它们居然知道人类喜欢听哪种猫叫声。几只猫比着劲儿般的奶声奶气的叫着。那场面有点像几个美女在开门揖客。

    其中一只黑色的小猫更是直接走到他的脚边,发出柔嫩的喵喵叫声,还不时趴在地上伸展腰身,讨好他这个异类,那动态像极了搔首弄姿的波斯舞娘。

    他是个忠厚人,总不愿平白接受他人的好意,哪怕对方不过是一群毛茸茸的猫。

    猫似乎能敏锐的发现他属于哪种人,是愿意为异类的取悦而付出代价的,还是只顾自己快意,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不过,猫的嗅觉显然不如狗灵敏。否则,它们就能先知先觉,不会白白浪费珍贵的卡路里。

    m君很想随便喂它们点什么,却失望的发现口袋里空空如也,于是就像患有海尔默兹症的老人一样,茫然失措的呆立在那里。

    小猫们很快就读懂他的窘态,先是停止那种惹人怜爱的叫声,接着就扭头各自轻快的跑开。

    这让他多少有些失落,就像是一个本拥红抱翠的男子,因为无意间暴露出穷小子的身份,瞬间就变得孑然一身,无人问津一样。

    他看着因猫离去,而略显空旷的空间,无聊的自问了一句:没有猫粮的我,和有猫粮的我,难道不是同一个我吗?

    这实在是句废话。对于猫而言,两种状态,真的就有本质区别。

    这看起来有些荒谬,实际上,这种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的真实。

    也就是说,我们所坚持的自己,或许与他人眼中的我们根本不同。

    也许,我们自认为只是生命长河中的某个片段的瞬间,反而是被他人认可的真实完整的我们。

    而那个我们在大多数时候所保持的姿态,反倒被旁人认定为是虚假的。就好像一个平素自诩胆大的人,有一千次不避斧钺,哪怕平生只有第一千零一次面对敌人退缩了,也会被人们评价为胆小鬼。没人还会记得,此人英勇过一千次。人们只会记得,这家伙畏敌如虎,面的敌人胆怯退缩。

    这种事在历史中并不少见。

    比如:在日本战国时代,曾经称霸一方的今川义元。他不是以曾把藩国治理的井井有条的优秀政治家身份被牢记,而是以一个在阵前被敌人以少胜多轻易斩杀的小丑形象载入史册。

    如果今川氏死后知道这一切。他一定很不服气。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就是如此的以偏概全。

    人们认识一个人,真的就像是公孙龙所说的坚白石,是无法全面了解他人的。

    m君认识别人,也是通过该人的某些特征,或者生活片段,来识别该人,并把其人与他人区别开来的。

    比如:他大学时代,有一个身高接近两米的同学。此人体重在两百斤以上。有人说这人有半吨重。

    正是因为其人肥胖臃肿的体型,远比其身高更具有视觉冲击力。m君向别人介绍此人,总会先介绍他的外号“大河马”,很少向他人说,这是一位又高又胖的同学。

    至于对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该人特别擅长游泳。

    “大河马”除了个子高、体型臃肿、会游泳,就没有其他特点了吗?

    当然是有的。

    但是,m君不知道。

    或许,他本是知道的,只是没记住。这样一来,那人其他的一切都不存在于在他的记忆里。

    这个好比是他记忆里的大明崇祯皇帝。有些人能写出这位皇帝的一系列的优点。但是,在m君的认知里,这位皇帝是一位亡国之君。

    或许,这位皇帝真的有许多优点。但是,他本人的所有能力、有点、特质,与其人生经历的终点相比,都变得不值一提。

    于是乎,m君记忆深刻的是他是亡国之君,而非其他。

    崇祯皇帝最终的失败当然只是其生命中的一个时间点,而非生命的全部。

    但是,作为人生的结局,这显然不应该被当做点来看待,而应被视为时期序列。

    实际上,这结局是由他一生中所做的一切事项,以及其个人所有优点与缺陷引发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