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当乌云散去 » 第六章 几分欢喜

第六章 几分欢喜

    后来看时间不早了,怕打扰老人家休息,许知行便开车带她回去。

    出门时,奶奶站门边送他们。

    方岑是真心喜欢这个老人,脾气好,乐观,幽默,没有架子,两个人刚刚闲聊一通,这个年纪的人,难得不过问她的生活和家事,聊的都是一些有趣的不牵扯任何世俗的东西,她也不再拘谨。

    外边风太大,奶奶还围着围裙,露出脖子,方岑伸手替她捋了捋衣领,笑说,“您回去吧,风很大,别着凉了。”

    “好,好。”奶奶应着,脸上每一道皱纹都浸在笑里,“知行,有空了多带方岑过来玩,”她朝远处喊了声,又对她说,“我新养了两只乌龟,等你下回来,带你去看看。”

    “好啊。”她点头笑。

    车子驶出去半截远,门口那两盏大红灯笼在后视镜里愈发模糊起来,直至彻底不见。

    方岑降下车窗,车速不快,吹进来的风反倒没那么冷,凉凉的,沁人的,让人清醒。

    许知行看了她一眼,笑问,“在想什么?”

    “没,没想什么。”她不好意思的又升起车窗,心里有些空落落的,不是滋味儿。

    也跟着父母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是十岁前。

    父亲方洪益对母亲周娜没有感情,打她记事起,“家”这个字仅仅代表一个可以栖息的建筑而已。

    周娜有严重的产后抑郁,只有方岑知道。她总对着空气自说自话,有时候会发疯了似的摔东西,然后又狼狈地爬起来让方岑给方洪益打电话,她恨方洪益,又深爱他,这种矛盾的情感没有发泄地,就变成一种怨气,倾尽折磨在方岑身上。

    车停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时,许知行忽然侧头瞅她,眼眸含笑,认真也温和。

    “小时候我养过很多动物,开始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很喜欢,可养过一段时间又觉得腻了,随手送人了再去养别的。后来有一天,爷爷告诉我,人应当善待任何感情,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别的花草动物,人能做到善始容易,做到善终的却是少数。”

    方岑安静听着,不太敢看他的眼睛,胸腔里一颗心募地跳地有些快。

    她不是没有想过什么,只是眼前这个人实在离她的生活太遥远。

    就像这世上本就不公平,有人一出生就是枝头凤凰,有人陷在泥泞里,一辈子如同蝼蚁苟活残喘。

    混沌时期遇见一个阳光干净的人,一半是羡慕,一半是欢喜,或许还藏着几分喜欢。只是她自己道不清楚。

    被这距离牵扯着,不敢有任何奢望。

    恰好红灯转绿灯,车流再次前行,许知行转回头,踩下油门,只说,“我爷爷奶奶的感情很好,我很羡慕,也想像他们那样。”

    车子拐进巷口,沿途路过一家药店,正打烊,店员拉下电闸,室内瞬间一片昏黑。

    方岑脑海里一个念头闪过,下车时扭头有些急切地对他说,“许老师,麻烦您等一会儿。”说完噔噔噔地跑了。身后许知行看着,有些好笑,开了车门下来,站在车身前,一声半哑带笑的声音被风卷着,“慢慢来,我等你。”

    过了好一会儿,再跑下来时,方岑怀里抱着一大袋子东西。

    一骨碌塞给他,“这是薄荷叶,你拿回去泡水喝,嗓子就不难受了,这里还有金银花、菊花、生姜、红糖,你按照纸条上我写的方式煮水,我小时候感冒就是喝的这些,喝几次就好了。”

    许知行垂着眸,满满当当一大袋,都有独立的小包装,还特别细心地贴上用法用量,看上去不像是随手从药店买的,真不知道她从哪里弄来的,刚刚那么急,多半是准备这些去了。

    “许老师。”方岑见他没接,又说,“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都是自己种自己晒的,洗得很干净,您放心喝。”

    许知行这回接过来,看着她,明眸皓齿,眼睛跟洗净了似的,晶亮得堪比月色,他目光定在她身上,胸腔里淌着股暖流,声音沉而哑,“谢谢。”

    方岑一乐,发尾被风吹着荡到鼻尖来,随手拨到颈后,这夜是真冷啊。

    念着他还生了病,不好在风里站太久,忙又解释家里只有清好在,门没关好,怕它跑出来,道了几句客套话,便风风火火地跑了。

    岩城气候偏冷,早上下了楼才觉风寒料峭,枯树叶子被风打得散落一地,乍一抬头,竟赫然入眼几枝光秃秃的枝丫。又至年底了,这岁月淌得极快,如指间沙,让人抓不住。

    方岑走到半道上,才后知后觉穿的单薄了些,怕迟到了,也没敢折回去。

    踏进办公室时,还早,人不多,三三两两围着饮水机接热水,哈气连天,大半是没睡醒的样子。

    干医疗行业的,是真累,轮到值班,忙起来,能整宿连轴转。

    同组一个实习生女孩子凑过来,一张清净的小脸上,睁着一双熊猫眼,眼底一片青黑。

    “方岑姐,”她哈了口气,压低声音,“昨晚好几个抢救的,几乎一晚上没睡,真是困死了。”

    方岑抱着一叠病历堆在桌上,拿了一只纸杯接热水,递给她,“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累吧,也有成就感不是?”

    女孩子接过来,道了声谢谢,笑说,“嗯,也是。昨晚看那几个家属舒出口气的样子,还真就觉得这么累也特别值得。”

    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大医自不必言说,那一次次生命的无常后又回归脉搏有力的跳动,就是所有守灯夜行最坚定的信仰。

    没等一会儿,就到了早交班时间。

    见科室里人都在,罗主任站在正中央,负手而立,“大家都知道心内学术年会的事吧,咱们医院一共有六个受邀名额,往年都有固定名单,今年科里领导讨论过了,一致决定单独划两个名额出来给小同志,具体给谁,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众人齐刷刷地看向罗主任。交流活动是全市各大医院和医学院校的大事,往年都是科室里有资历的大主任参加,今年这个例外,所有人自然是心动难耐。

    方岑听得认真,插在白大褂口袋里的手伸出来,不由屏了半分呼吸,视线不经意一转,就撞上了许知行的。

    他似乎没看到她,又似乎有,左手捏着黑笔,写了几个字,又放下,点开电脑桌面上的某个文档看了起来。

    噢,左利手。

    脑海里一个念头闪过,方岑低头,听见周遭各种议论声,心境有些起伏不定,不想参与讨论,只得继续整理病历。

    她小时候也是惯用左手,学校老师还经常夸她,说习惯用左手的人都聪明,只可惜后来跟着爷爷生活,大概是老人家觉得惯用右手才是普遍思维,所以硬逼着她改了过来。

    名单最后也没拟定好,只推了几个人选,罗主任看时间不早了,大手一挥,笑说,“年会反正下周才开,大家先去忙,推出的这几个人选,我再考虑考虑。”

    说罢,又招了手,喊许知行到办公室。

    罗主任办公桌上堆了一叠资料,很厚一沓,大半是各种文献,用回形针扣在一起。

    两人一进门,罗主任便打开电脑让许知行录入文档。

    自己随手泡了杯清茶,端在茶几上,戴副老花镜,埋头看手里的名单表。

    半晌后,问他,“你那个小同学带去吗?”

    许知行正伏案低头,手指灵活的敲打着键盘,不咸不淡的口气,“各凭本事争取,您心里有主意,听您的。”

    冠冕堂皇的话。

    罗主任哼哼两声,不遗余力揶揄他,“年会至少三天,一来一回费的时间多,你小子,舍得?”

    自然舍不得,存了私心,却还是笑笑,“公平竞争,您按各种指标来,我不给她开后门。”

    当年报考罗主任门下的博士生很多,都冲着他响当当业界大亨的名号去,然而面试一过,他只敲定许知行一个人。

    除却他是里头专业成绩最好的,更看重的是他刚正、说一不二的性子,也最对他脾气。

    罗主任摘了眼镜,拧了拧眉心,望他一眼。

    这小子跟着他多年,眼看迈过三十大关还没谈过恋爱,怪可怜的,倒不是没人追,就单拿科室来说,那些虎视眈眈的眼神他没少见过,问他,却说不合心意。

    如今好不容易遇上个称心的,又追得像个死板的呆子,罗主任皱眉一想,实在很有必要推这呆子一把。

    就这么想着,一拍板定下,捏了笔,在表上圈出个名字来。

    一个名额换一个徒媳妇,挺值。

    放下笔,门外响起敲门声。罗主任喊了声,“进来”。

    那人轻推开门,握着手机,走路带风。

    是别科室的姜淼,跟许知行同一届,方岑的表姐。

    姜淼受自家主任所托来给罗主任送会诊材料。

    两个人谈完,瞥见桌上那份名单,姜淼扬眉,“心内年会?”

    “是啊,就下周。”罗主任笑回。

    又瞧见自家表妹的名字赫然在列,姜淼笑一笑,“往年不是几个主任去吗?今年改政策,照顾新同志啦?”

    “是喽。”罗主任笑,视线转向许知行,后者没什么表情,继续盯着电脑屏幕,“你这小表妹不错。”这话对着姜淼说,几分意味深长。

    后来季主任亲自打来电话,话题又绕回会诊的那个病案上,姜淼待了会儿,说明详细情况。

    等都商谈完,许知行那份文档也录得差不多。

    两个人一道从主任办公室出来,站在走廊尽头。十一点多,家属大半吃饭去了,正是安静的时候。

    姜淼顿住脚步,懒懒地靠在栏杆边上,拿眼睛盯他看,“许知行,你是不是真的喜欢方岑啊?”

    他没答,一只手插在口袋里,站得笔挺,当真是玉树临风温润尔雅,大大方方任她审视般的眼神扫过来,反问,“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