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盘点古今中外坏女人,妲己震惊 » 第二十七章 一生的挚爱

第二十七章 一生的挚爱

    【先说她如何收买民心,给自己篡位一个合理的解释。】

    【叶卡捷琳娜二世知道无法从法律角度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于是就在道义和政治层面上做文章。】

    【她先后两次签署宣言,痛陈彼得三世的倒行逆施,把彼得三世的许多行为描述成国家层面上对俄罗斯的背叛和犯罪,所以发动政变属于不得已而为之。】

    【叶卡捷琳娜在宣言中把她的登基加冕称作是“俄罗斯人民的选择”。】

    【不过这么说彼得三世也一点都不冤。】

    【彼得三世上台后的一系列举措都不得人心。】

    【在对外的决策方面,彼得三世在形势大好的“七年战争”中,命令胜利在望的沙俄军队停止战斗,退出所占领的土地,就因为他自己崇拜这片土地的国王,便心甘情愿的签订合约,听别人指挥,堂堂沙皇真的太丢脸了。】

    【在国内,彼得三世强制一直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人改信路德教,并宣布信东正教的人为异教徒,没收东正教会的财产。】

    【改变别人信奉一千多年的信仰,这个真的无法忍受,】

    【彼得三世的这一系列做法,激起了很多人的愤怒和反对,所以当叶卡捷琳娜二世痛斥彼得三世时,人民也乐见其成。】

    【总之叶卡捷琳娜的不流血政变是由近卫军和心腹近臣策划推动的,政变之际即未遭到阻力,登基之后更被广为认可,故而叶卡捷琳娜在掌握帝国大权之后就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如何富国强兵上。】

    【怎么富国强兵我们先放后面,接下来介绍一下她的第二个重要的情人波将金。】

    【波将金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官,是叶卡捷琳娜二世一生的挚爱。】

    【政变当天,他第一次见到女王,就直接一见钟情了。当时的他果断的解下自己的剑穗送给女皇,政变后就立即被女皇晋升为少尉,又由女皇的宠臣奥尔洛夫引入宫廷内圈。】

    【波将金滑稽风趣而且英俊迷人,此时的女王已经不需要一个善意但极其无聊的男人,像波将金那样有内涵,头脑聪明、开朗健谈又能带兵打仗的男人才能真正吸引她。】

    【女王曾经公开表示,在她所有的男人中,波将是与她平等的人,她称他为“我的孪生灵魂”】

    【面对刚刚帮忙夺得王位的女王,这么快的移情别恋,奥尔洛夫很不开心。他不舍得怨女王,便总是跟波将金发生争执。】

    【有一次闹的非常严重,波将金被奥尔洛夫的哥哥打瞎了一只眼睛。】

    【尽管波将金成了独眼龙,但他却没有因此失宠,反而更受关照。波将金凭借着他的智慧与风度,在女皇对奥尔洛夫失去兴趣时,仍然吸引了女皇的目光。】

    【起初他先是被作为外交官派往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再顺利进入叶卡特琳娜二世成立的特别委员会。】

    【后来,只要有机会,女皇就会晋升他】

    【让他熟悉国家事务,替他聘请法国教师,让他去部队重过戎马生活,而他也确实创下了许多令女皇骄傲的战绩。】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情人共有23人,但波将金是其中最著名的,也是权势最大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众多情夫:“情夫只能为我所用,决不让他参与决策!,但波将金却成了例外。】

    【由于波将金对叶卡捷琳娜二世始终是一往情深、挚爱如初,叶卡捷琳娜二世便将波将金当作自己的左右手,几乎所有的军国大政均由二人来决策。】

    【后来有传闻说,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曾效仿伊丽莎白女皇与爱人的做法,暗中在教堂与波将金秘密地举行了婚礼。直至逝世,波将金也只是俄罗斯帝国的二号人物。】

    秦

    嬴政的后宫一直没有皇后,最近皇子们越来越大了,大臣们便开始为谁来当皇后给嬴政出谋划策。

    按理说这个是嬴政的私事,大臣们管不着。

    但是皇后是国母,一直没有册立,对于祖先和后世子孙也没办法交代。

    嬴政虽然心里极其不乐意,但是为了他们口中的大义,他也开始考虑到底谁来当。

    是聪明博学,有主见的齐氏,还是青梅竹马,陪他长大的赵氏。

    是能歌善舞,有个好儿子的扶苏母亲郑氏,还是最近新得宠的,生了胡亥的胡氏。

    这些人都没有一定要选的理由。

    谈爱,帝王家哪有真爱;谈家世,普天之下谁又能比他大,谁又敢不服他。

    现在他还真的用不着女人的娘家来给予他支持。

    立不立后也只是他想不想而已。

    但是最近看了几个坏女人,好像最后都被立为皇后了,那又有什么用了,最后要不败国抑或取而代之,皇帝好像都成为了一个摆设。

    这对于男子汉气概十足的秦始皇来说,实在是不能接受。

    他一手建立的国家,人民讨论起来只能有他一人的名字,什么皇后,完全不需要,他一个人就够了。

    如果自己真的最后没实现长生不老,那太子可以册封一下,但是绝对不能抢了他的光芒。

    至于那些将军,或者有野心的人,臣服于他,听他一人的话就行了,

    像叶卡捷琳娜二世那样夺权的事情,他连一点萌芽都不许有。

    女人,只会影响他拔剑去拓宽疆域的速度。

    这么想着,始皇帝嬴政便下定决心,他们秦氏子孙都不许立后了,女人都是为了繁衍后代,别的都不需要。

    至于后宫,谁敢不听话,就将谁打入冷宫。

    从此以后,秦朝将进入全是男人说了算的时代。

    可惜过刚易折,最后二世而亡,或许多多少少也跟这个有点关系。

    如果有幸能有个好皇后,说不定焚书坑儒、苛捐杂税、不停的修长城、造兵俑、严苛的法律等这些举措会稍微柔和一些,也不会把老百姓逼到造反。

    唐

    李世民看到叶卡捷琳娜在夺位后马上找出各种理由来解释她夺权的合理性。

    也是彼得三世实在太愚蠢,做的事情失了民心,才让她很快的找到各种切入点,成功的让百姓认可她。

    李世民想想自己的处境,好像没有那么乐观,大哥身为太子,虽然没做什么利民的事情,但也没有做恶事。

    老百姓并没有那么多不满,所以解释起来,如果用皇家争斗实在难堵悠悠众口。

    还有让他更难做的是自己的父亲直接让位,父亲作为唐朝的太祖皇帝,更是受百姓爱戴,没有去世直接退位,更是让已经有轼兄罪名的李世民又多了一个逼父的罪名。

    他本来还想看看其它夺位的人是怎么解释,但是看来看去比自己名正言顺多了。

    李世民长叹一声,看来他还是需要用后半辈子的仁政来弥补,来换取老百姓的认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