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孤舟问剑篇 » 第24章 读书人的莲花冠

第24章 读书人的莲花冠

    有人满心欢喜的赏月,有人心里头空落落。

    城主府上。

    宁折昔在书房提笔圈圈点点。

    书桌上放着一摞白纸,左手拿着本册子,是当初蔡有叔送给他的暗探名单信息。

    案几上铺就的那张纸上,写了些人名,每个名字身边跟着住址和简介。

    宁折昔挺佩服蔡有叔那些收取信息的手段。

    犹豫过后,还是写下了两个名字,依旧是跟着写下了住址。

    叶惜,东城临十七巷,东来居酒楼女掌柜。

    柯袁,东城临河畔竹楼小院,小院东家。

    宁折昔挠了挠头,果然自己还是不适合这些案牍之劳。

    宁折昔想到某个人,这会儿应该又去了东来居附近,不由得惋惜道:“出身敌对的两国,女子若不是碟子还有希望,可伶了我那陈客卿。”

    放下笔,认真沉思了很久,宁折昔下了个决定,抽个时间得去一趟东来居。

    ——

    自己喜欢的姑娘说不喜欢自己,确实是件很伤心的事。

    只不过,陈品案却不觉得这话有任何道理,更是觉得能说出这话的人,只是见色起意罢了。

    此刻,抬头能见圆月当空,撩人心弦。

    陈品案静坐在东来居对面的茶馆,看着对面的人来人往,透过人影,隔着一条街,在寻找那女掌柜的身影。

    今夜中秋,能远远看见喜欢的姑娘赏月吟唱,远比天上月更美。

    陈品案眼眸微动,不由得心喜而笑。

    在酒楼的五楼凭栏处,有翠绿衣裙的女子凭栏望月。

    陈品案想,这一幕若是能绘画于纸上,世人皆要感叹画中人是来自天上月,人间不可能有此仙气飘飘的女子。

    只是,陈品案不知道,凭栏处的女子不是在赏月。

    是在挂念心上人了。

    自从那日过后,东来居的女掌柜已经很久没能见到当初总会盘坐自家门前的读书人了。

    有时在想,可能是那读书人生气了,已经离开了北塞城,以后将再无相见之日?

    有时也想,他那般盘坐酒楼附近,也不错,就那般远远看着他也好,也就不会有现在这般想念。

    东来居五楼凭栏处,女子喃喃自语:“女子刻画了相念,羞于表露,男子隐藏了心思,不敢告白,于是才有了那么多的错过。”

    “但是我与他恰恰相反,他敢情露于表,而我却不得不隐藏相思,这才有了两个人的苦。”

    “若能换个活法,叶惜也想有情人终成眷属。”

    ——

    中秋夜,两个少年逛荡了很久,可最终还是抵不过困意来袭,一同回了竹楼小院。

    年轻道士说要趁着中秋夜去各大酒楼搜刮些好酒,在这隆重的节日里,很少有人会卖掺水的酒水,可不能错过了。

    也是奇怪,原先在街头走动时困意满满,这会儿到了竹楼又觉得不是很困了。

    少年摊主趴在栏杆上,瞧着那夜幕上的明月,想着要是这会儿身边站着那住在同一条小巷子里的柳小鱼,就很完美了。

    一想到柳小鱼,就不由记起当初跟着自己来到北塞城的老人。

    前天,老人突然和少年说起该不该离开北塞城一事。

    少年那会儿想也没想,干脆利落道:“老管家,咱们再多留几日吧,起码也应该与我那好兄弟李机缘道个别,至于那柳小鱼,要是她答应做我媳妇,就带她一起走,不愿意就算了。”

    老人笑了笑,高兴多过无奈。

    四皇子自从离开了那座规矩森严、尔虞我诈的皇宫,就显得格外欢悦。

    老人依旧每天都会担心,所以都会暗中跟着自己的主子,毕竟皇子终究是皇子,还是要回那皇宫的。

    最终,老人答应少年过完了中秋再离开北塞城,要去往南方,也是时候为将来的皇位做准备了。

    少年摊主犹豫了下,说道:“机缘,明儿我就要离开北塞城去南方游历了,你可不能忘记我啊。”

    李机缘微微一愣,随后笑道:“再相见时,得给我好好讲讲你行走江湖的事迹,江湖故事总是很多也很有趣。”

    李机缘拢住少年摊主的肩膀,笑呵呵道:“那就祝你行走江湖万事如意,呃,再加个心想事成。”

    少年摊主也不甘示弱,去拢李机缘的肩膀,壮志凌云道:“总有一天我洛璞的名字会响彻整座天下!”

    中秋夜,月好,人也好,那便是真的好了。

    李机缘扭头看向少年摊主,悄咪咪道:“要不趁着你离开之前,咱们去揍那姜小湖一顿,总不能天天让他给欺负了。”

    少年摊主微微一愣,片刻后兴致冲冲道:“这主意不错,直接给他麻袋一套,然后一顿揍,想想就开心。”

    于是,这一夜,两个少年鬼鬼祟祟离开了竹楼小院,去了临九巷。

    ——

    年轻道士突然间觉得手里的酒水没滋味了。

    只因对面站着个令他感到厌烦的男子,一身儒衫,梳着道髻,今日特意戴了那顶莲花道冠。

    读书人的装扮,道士的道冠,奇怪的组合。

    儒衫男子作揖一礼,恭敬道:“神眼王朝清净观弟子卢春风,拜见三掌教。”

    年轻道士头也不抬,“没听说过。”

    说着就要离开,已经没心情在意手中的酒水是否好喝了。

    卢春风也不恼,反而轻笑道:“三掌教当真连一句话都不想再听?”

    年轻道士心情愈发烦躁,隐隐约约有怒气浮动。

    年轻道士停下脚步,很冷漠的说了几句话,便令儒衫男子惊魂未定。

    顺便轻易打碎了儒衫男子的所有算计。

    “看着当年你我一起在东海畔悟道时留下的情分上,提醒你一句,最好把那孩子从你的算盘上摘下来,不然到时候出手的不会是贫道,而是师傅他老人家了。”

    儒衫男子脸色骤然苍白,身体颤巍巍,竟显得站不稳。

    世间无论是哪一座道观的道士,都知晓道门祖庭就在那铁炉子洲的东海畔——就是那座无人知晓其观名的道观。

    传言,那道观是道祖的悟道之地。

    关于道祖的传说有很多,在道门里流传最广的却只是“三言两语”。

    三言——道祖修得了长生,道祖打架从未输过,道祖泛舟东海上。

    至于两语就很真伪难辨了——世间道法源于道祖,道祖斩落天上仙人。

    即便道祖已经不出世数百年,但始终无人相信道祖会仙逝。

    只因那些见过道祖的天君们至今都还活着。

    那么修为境界高于那些天君、道法无边的道祖怎么可能仙逝?

    况且,不论道祖的道法无边,就光以现如今掌管天下道门的三位掌教,就一个比一个强大的离谱。

    天下皆知,道门的三位掌教都是道祖的亲传弟子。

    大掌教的剑道造诣高深,自从有一年东海问剑过后,天下修士已经默认大掌教剑道已是天下第一。

    近百年里,来找大掌教打架的哪一个不是竖着进那东海畔的道观横着出来?

    只是,大掌教对外说过一句话,“天下剑道,贫道勉强占个边。”

    传闻,二掌教修为境界深不可测,大掌教都不是其对手,性情沉默。

    最没有存在感的三掌教,百年来事迹几乎没有。

    唯一有据可查的是,道祖当年向三位弟子各劈出相同力道的一剑,其中只有三掌教接住了。

    所以,曾经身为道门弟子的卢春风自然知晓传闻中的三掌教那几句话的重量。

    卢春风猜测,那个跟在三掌教身边的少年,极有可能是道祖接下来要收取的第四位弟子。

    而他若是动了那少年,便等于是在向道祖甚至是整个天下的道门问剑!

    那便是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