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为了丞相大人得加钱 » 第五十三章 东吴的朱然夷陵孤军

第五十三章 东吴的朱然夷陵孤军

    诸葛瑾,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三国时期孙吴流寓士人的代表人物,重臣。

    诸葛瑾年少时游学京师,奉母守孝,恪守礼法,颇有学养与名望。

    东汉末避乱江东,时值孙策遇刺,孙权姐夫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弘咨见而异之,遂加引荐,与鲁肃等流寓宾客并受礼遇,孙权任其为长史,转中司马。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命其出使蜀地通好刘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跟从吕蒙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

    吴黄武元年(222年),迁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击破围南郡(今湖北公安)之魏军。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种云当然不会放他离开,也没有强迫投降,没必要,都是老登了,软禁起来,吃喝供起来,以后有用。

    东吴军武昌跑路,夷陵方面的表现也不咋的。凌统的死,把坐镇后方的陆逊,差点没吓晕过去。

    太平军攻下岳阳,他就因坐失之罪,被降一级带罪立功。

    现在凌统又战死,诸葛瑾被抓,孙权要是知道了这事,那还不得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为了将功赎罪,陆逊不加辨别,便将一名自称是太平道指挥,太平军俘虏,押解到建业邀功。

    东吴的官员在审讯后,发现俘虏的真名叫焦玉昌。原本是个孝廉,只因屡第不中,这才加入太平道。此人就是一个普通太平军,与种家根本没有亲戚关系。

    皇帝孙权也陷入自我怀疑之中,这样的一个废柴,自己当初是怎么看上的,居然还让其担任首席大臣?

    夷陵东吴军此时也是苦不堪言。摊上这些高层军官,大家都倒霉。按说兵力、装备,都要强于太平军。可现实情况却是太平军正在攻城,而东吴军,在龟缩挨打。

    朱然也来到夷陵,但他茶都没喝一口,跟当地世族先吵了一架。

    夷陵东吴大军高层分锅大会,大家都忘了太平军,吵到朱然生闷气。无奈,只能命令江东顾家领兵。

    这时江东顾家带来援军,带来了部曲三千人,朱然便命也去对线太平军。

    围攻夷陵三十三天后,陈泰终于意识到,凭现在实力拿不下。种云的第二封信也到了,还是赵高拿到。

    信中建议曹魏军围城打援,同时告诫陈泰,小心蓑衣渡。还有一首诗,拼的十万头颅血,誓把江山力挽回!

    如果南下,沿着江南下,是经夷陵下江南,和太平军汇合。往北则是进入襄阳,或者经湘江入洞庭湖,过长江。

    最后陈泰决定北上休整,选择放弃,原因很多。陈泰不想碰头,到时谁做主?他还不想走回头路,还有就是种云大胜,他也可以。

    湖北人口一千万左右,湖南两千多万,湖南经济略强,更容易有一番作为。

    陈泰又和诸世家商量,便于5月19日晚上,分水陆两路向北转移。

    一路向北而行,此时离夷陵已相距250里路程,基本已放弃了进攻。

    穿过当阳,前面就是人口和粮食更丰富的襄阳,在贫苦的夷陵逗留了十七个月后,终于可以换个环境了。

    一想到前面有更广阔的天地在等待着自己,陈泰激动得直搓手。

    朱然不知道曹魏退兵,也十分害怕,他手里头只有不到一千兵,加上点百姓临时拉来一起守城。

    太平军几万人拉成一条长线依次走过,队伍散乱,常常四个人或八个人并行,如果路太窄,就直接踩踏稻田,并不像现代行军那样有秩序。

    太平军簇拥着一顶黄色轿子,缓缓而行。坐在轿里的正是赵高,他带着新兵进攻夷陵。

    从5月24日开始,太平军从东西南三面攻城,不过夷陵城城墙较高,城上防守严密,将攻城的太平军反复击退。

    6月3日,太平军将16担火药埋到城墙下,点燃炸药后,城墙被炸开两丈缺口,太平军蜂涌而入,将城内一千多人尽数杀死,在城内休整。

    太平军收服东吴占领的地盘,赵高私下对养伤的士兵说:“要留下,那就痛快的留下。”

    月挂中天,赵高静静看着张龙说:“你想过没,驱除东吴鼠辈,谁能做到。”

    张龙望着月亮,须臾笑出声说:“看来你还是看好教主!”

    赵高深深吸气,闭上眼睛,微微仰着头颅。他没有说什么,因为他也在期望和种云碰面。

    种云打开赵高来的第三封信,赵高说了,他马上就到,请在武昌停下,一定不要走了!

    种云回信,这次是一首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种云关心赵高,是希望他作为自己的助手,来整理玄门。这里需要说一下赵高,为什么这么看重。

    李元芳和赵高是系统出品,忠诚是没有问题的。

    种云留下赵高在洛阳,这年他已经30岁了,可以说一事无成。

    简单点说,虽然种云是玄门的最早创始人,但赵高的主观能动性,还要强烈得多。

    其实种云这样的人历史上常有,但赵高不常有,没有赵高,就不可能有后面的太平道。

    种云性子急躁,无法完成这么耐心的基层布道工作。

    赵高是一个极其坚韧的人,他是创业团队真正的灵魂人物,面对一时的挫折能吞下委屈低头忍受,内心却依旧有万丈雄心。

    来自系统出品的大秦赵高,带着心中的理想来到江陵,成为了一名管家。

    他几经磨难,他已经深深地明白底层百姓的痛苦,也懂得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这世上的英雄,但凡白手起家,还能做出惊天成绩,都是从书本中吸收知识,还能从磨难中领会人生。

    毫无疑问,31岁的赵高,已经成长为这样的人。在洛阳,他第一次见到了种云,成为亲密战友,开始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