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为了丞相大人得加钱 » 第四十八章 大燕国公孙政权

第四十八章 大燕国公孙政权

    但凡一提到三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只有魏蜀吴三个政权,却不清楚在今天的东北地区,还存在着一个割据时间,长达半世纪的辽东公孙氏政权。

    而这个政权最强盛时,一度还征服过朝鲜。那么,这个辽东公孙氏政权是怎么回事?

    三国地图,大多把魏蜀吴三国的版图画得很大,其实他们并没有完全控制这么大的疆域,在疆域里面存在着,大量的半独立势力或者无人区。

    像蜀国版图里的川南、云南、贵州等部分,就是各种西南夷的乐土。吴国的福建,以及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的一部分,则是各种南蛮、百越的天堂。

    这些少数民族对蜀吴最多也就是承认其宗主权,打仗配合一下,完全无视的也不在少数,后来经数百年不间断的征讨,才加入华夏大家庭。

    魏国版图里的西域(今新疆)诸国,虽然设有西域长史管理,但也很松散,一般不干涉各国内政。

    而版图里的另一块辽宁和北朝鲜,则完全是公孙氏统治,只接受魏国的官号,其他的完全插不进手去。

    到公孙渊称燕王,在魏蜀吴三国之外又多了一个燕国,三国演义变成了四国大战。

    这个时候,公孙氏在辽东已经统治了三代,而且已经成长为东北亚当之无愧的霸主。公孙氏绝非一般印象中的孱弱无能、自不量力,完全有资格自立一国。

    辽东政权的创始人公孙度,出生在当地,年纪很小的时候,便随犯法的父亲逃难到玄菟郡(今朝鲜境内),因受郡守公孙琙喜爱,被提拔为郡吏,后被举荐、征召为尚书郎,从而入朝为官。

    公孙度的仕途起初非常顺利,不到40岁便已做到冀州刺史的高位,但不久便因受谗被罢。

    董卓上台后,公孙度为求自保,利用同乡好友徐荣(董卓部将)的关系,获得辽东太守的职位。

    时在初平元年(190年),此时的公孙度刚好不惑之年。

    在讲究门阀出身的东汉,由小吏发迹的公孙度,刚刚就任家乡的“父母官”,便发现周遭全是鄙薄轻视的目光,政令很难推行。

    公孙度深知,要想在乱世立威除采取高压、暴力手段外别无他途。

    于是,公孙度借故处死辽东郡首县襄平县的县令公孙昭,随即又诛灭当地豪族田韶等一百余家,一时间辽东士民震栗。

    在以杀立威的同时,公孙度又授意亲信大献祥瑞,美化自己,并宣称公孙家族将永久拥有辽东。

    此时正值中原大乱时期,各地军阀互相混战,根本无暇东顾这个偏居一隅的集团,从而为公孙度长期割据辽东提供了良机。

    不久,公孙度便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但对外仍自称辽东太守。公孙度自立后,对外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越海袭取胶东半岛北部的东莱诸县,大力开疆扩土。

    对内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恢复生产,使得实力大增。曹操执政后,封公孙度为永宁乡侯,并征召其为武威将军,但被后者婉拒。

    公元204年,公孙度在割据辽东14年后病死,由其子公孙康继承其位。

    公孙康继位后,开始对朝廷恃远不服,甚至还动过西侵中原的念头。然而不久后,曹操派张辽收复东莱诸县,又接连击破袁谭、袁尚、乌桓等势力,兵锋逼近辽东,才令公孙康大为惊惧。

    为表示归顺,公孙康命人将逃难至辽东的袁尚、袁熙兄弟杀死,并将其首级奉送给曹操,才使得自己的地位转危为安。

    曹操为笼络公孙康,便封他为襄平侯,进拜左将军。公孙康自知无力与曹操为敌,遂致力于对东夷及朝鲜用兵。

    在建安十四年(209年),亲率大军重创高句丽,不仅攻陷其国都,还迫使其国王称臣。

    随后,公孙康又征伐朝鲜半岛上另一支强大的集团韩濊,并设置带方郡进行统治,而此时半岛南部的三韩也开始向公孙康表示臣服。

    至此,公孙康建立起一个势力范围东达日本海,北抵黑龙江流域,南包朝鲜半岛,西接辽东属国乌桓诸部的大割据政权,称雄东北。

    公孙康卒年不详,种云只知道他死后,因两子均幼弱,所以属臣便推举其弟公孙恭接班。

    公孙恭继任后的事迹,只知道曹丕称帝后,曾遣使拜他为车骑将军、假节,封平郭侯。

    然而公孙恭体弱多病、性格懦弱,望之不似人君,所以若干年后便被侄儿公孙渊取代。

    时当魏太和二年(228年),而公孙渊,正是将辽东政权带向灭亡之人。

    公孙渊继任后获封扬烈将军、辽东太守,但他对这个称号却并不满足,他真心想做的是燕王。

    为求得对抗魏朝的外应,公孙渊向孙权称臣,并请求其册封。孙权大喜过望,于是不顾重臣张昭等人的劝阻,派遣大臣张弥、许晏等携金玉珍宝渡海至辽东,并册封公孙渊为燕王。

    然而公孙渊的本意,不过是试探孙权对自己是否重视,根本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诚实”,加之畏惧魏朝的攻伐,于是对孙权幡然变脸,公然诱斩吴使,并将其首级献给魏明帝以表忠诚。

    魏明帝不明就里,还以为公孙渊忠心可嘉,高兴之余还封其为乐浪公,进拜大司马。

    然而公孙渊跟东吴交往的秘密,毕竟“纸包不住火”,渐渐地令魏明帝有所耳闻,为解决这个隐患,遂命幽州刺史毌丘俭,以武力为后盾,携书信印章征召公孙渊入朝。

    公孙渊自知已无退路,遂率军攻击毌丘俭,竟然侥幸获胜。击退魏军的公孙渊立刻自我膨胀,对魏朝的畏惧之心荡然无存,遂于同年自立为燕王,并引诱鲜卑侵扰魏朝边界,同时再度向东吴称臣以求外援。

    公孙渊,字文懿。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人。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

    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渊夺其叔公孙恭位,被魏明帝拜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后遣使南通吴国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