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为了丞相大人得加钱 » 第七十五章 丞相大人不容易

第七十五章 丞相大人不容易

    种云的部曲看事情、看问题,只动眼睛不动脑子,喜欢望文生义,这是一个亟需要改正的大毛病。

    种云提醒部曲,用这种态度和思维去看历史,除了跟着别人凑热闹,基本上看不出啥门道来的。

    种云部曲的态度有问题,种云要辅佐丞相大人,他们认为这样做不好,希望种云另立山头。

    就如同后代很多脑残,想方设法要把千古第一丞相诸葛亮,从神坛上拽下来。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要是没有《三国演义》的神化效应,真实诸葛亮啥也不是!

    他们不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三国演义》虽然虚构了很多情节和桥段,但整体上还是按照史实框架来写的。

    诸葛亮要是真的不行,作者用得着那么去捧他吗?烂泥扶不上墙,捧也捧不起嘛!

    张特说,诸葛亮根本就是浪得虚名,他在刘备去世之前,对蜀汉集团的贡献微乎其微,庞统、法正那些人比他牛逼多了。

    种云就这个问题,来给部曲普及知识,诸葛丞相在刘备去世前,到底做了什么?

    干实业的人,看不起搞理论研究,觉得文人一天到晚,就知道故作神秘。

    轻视文人,觉得不务实。实际上,理论指导实践,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成长的空间非常有限。

    自主创业的刘备,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混迹江湖几十年,依然是一个小包工头,专门给各路诸侯当雇佣兵、做保安队长。

    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诸葛丞相在《隆中对》中,帮刘备做战略规划。从此之后要发展,不要依靠别人。

    还帮刘备规划了,进取方向和发展路线,拿下荆州、益州两地,以此为根据地,北伐中原,定鼎天下。

    《隆中对》在部曲眼中,还是有争议的,认为战略规范不合理,凭借荆、益两地,根本不具备可行性,荆州背腹受敌,益州四塞之地。

    这种质疑并不是没有道理,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因为天下格局成型,刘备的地盘,唯有荆、益两地尚可图谋。这就是弱者的无奈,只能差中选优。

    207年,卧龙出山,扬帆启程了。刘备还是刘表下面,县大队的大队长,条件相当有限。

    自然诸葛亮没有光鲜亮丽的岗位,诸葛亮的角色,其实是新野县大队的会计兼外交专员。

    不要小看诸葛亮这种角色,把这种岗位代入,没有走上正轨的施工队就明白了。

    在队伍中,除了老板之外,特别重要的角色,内管财务、管人员,外则可以拉业务、谈合作?诸葛丞相就是这样的人。

    刘备为了跟刘表搞好关系,平时走动还是比较频繁的。后来,刘表接班人问题上矛盾了,刘备支持了刘表长子刘琦,居中联络的就是诸葛丞相。

    刘琦和刘琮的接班之争,本质上是荆州本土的内部厮杀,也就是现在的内卷。实力较弱的刘琦落入下风,被边缘化,所以经常来找诸葛丞相问计。

    诸葛一生唯谨慎,不可能轻易给人拿主意的,万一走漏了风声,那就是害人害己。

    刘琦跟他在“空中楼阁”喝酒,叫人把梯子全撤了,只剩他们两个人,他才说出了“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刘琦也正是这次点拨,主动申请去守江夏,从而幸免继位政治风波。也正是保存了江夏力量,收留和反哺了走投无路的刘备。

    208年,从新野逃脱的刘备,遇上了江东鲁肃,被邀请到江东建立“孙刘联盟”。

    要知道,弱者跟强者之间谈合作,难度都是相当难的,因为弱者没有选择权。

    刘备把这个任务交给谁了呢?正是刚刚入职不久的诸葛丞相。所以,说刘备不信任、不器重诸葛亮的人,赶快闭嘴。

    诸葛亮作为弱势代表,来到了江东,讲愿景、讲形势、讲利弊、讲自身优势,把流浪汉刘备包装成了江东集团不容错过的盟友。

    诸葛亮还化身为总会计师,给分析了一下市场形势,曹操外强中干,孙权独木难支,刘备的油缸里还有油,合则双赢,分则两亡。

    促成“孙刘联盟”的主要功劳,其实是鲁肃,刘备的安排和诸葛丞相的表现,也有功劳。

    刘备最擅长的就是琢磨人,他把这种生死大事,交给诸葛丞相去处理,就把丞相大人当核心了。

    209年,刘备吃了赤壁之战的红利,平定了荆南四郡。没有公司管理经验,刘备集团安排谁去治理荆南四郡呢?

    没错,还得是诸葛亮。29岁的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治所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充实军资。

    武陵郡靠近南郡“前线”,刘备把大后方交给了上班两年的青年小伙诸葛丞相。

    这种安排意味着什么?业务团队拿下业务,除了预留周转资金,剩余的资产都交给谁去打理?自己最信任、最倚重的人!

    很多军阀打仗很牛逼,搞发展根就不行,风光时,风光无限,败亡时,兵败如山倒?

    他们缺少治理型人才,没有做到内外结合,他们没有余力、没有缓冲,也就是所说的没有后劲,要么前进要么死。

    211年,刘璋引狼入室,诸葛丞相和关羽、张飞镇守荆州,当家人其实是诸葛亮。

    丞相大人在荆州当家,效果怎么样呢?风平浪静,民生恢复。刘备集团不停从荆州抽血,至少是扛住了。

    212年底,刘备和刘璋正式开撕。诸葛丞相与张飞、赵云入川助战。逆江入川不容易,耗费巨大,诸葛丞相的压力并不小。

    诸葛丞相的行动没有详细的记载,一笔带过,相当顺利。这就是本事,要是不顺利,消耗就承受不住。

    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诸葛丞相受金五百斤、银千金、锦千匹,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正式坐镇益州,干上了刘备集团“总理”的实职。

    刘备要啥,诸葛丞相就要提供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在外上大学,打电话问家里要这要那,家里无差别地满足。

    更为关键的是,家境并不好,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家里本来就没啥积蓄,刘备还是一个到处烧钱的主!

    213年益州之战爆发,刘备集团就没有停止过暴走状态。益州之战打了两年,215年刘备刚拿下益州,孙权对荆南四郡动手,又赶紧带着5万人出川。

    同年,张飞在巴州跟张郃干了一仗。总算是歇了两年,217年,汉中之战爆发。

    随后,关羽襄樊之战,此时汉中、蜀中,刘备的两块地盘达到了极限,全靠关二爷苦力支撑,但半年后被江东背刺失败。

    一年半后,221年七月,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出川干了半年,然后与陆逊对峙,最后被一把大火烧光所有。

    战争背后的巨大消耗,招兵买马、军事训练、军饷物资、攻城器械、武器装备都要钱。

    还有抚恤金、军功奖赏呢?还有运送粮草的民夫费用呢?马匹的吃喝拉撒,丞相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