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为了丞相大人得加钱 » 第六十四章 曹仁之死

第六十四章 曹仁之死

    223年,魏国著名将领曹仁,奉命还屯合肥,却在此得病。

    曹丕遣侍中刘晔带著太医审视其疾。众多的虎贲勇士们询问曹仁的病情,人来人往,在道路上互相遇见。

    曹仁之疾久未痊愈,曹丕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营,自己则车驾亲临,握着他的手,赐给他御衣,太官每天来送御膳。

    病情稍有好转后,曹仁便返回其军中,然后率军与朱灵一同还屯合肥,忠于职守。

    五月,种云代表曹丕去合肥慰问,还没等到,逝世的消息就传来了。

    有部曲劝种云夺曹仁兵权,以合肥为基地,割地称王。种云当然不答应,开什么玩笑,曹丕快挂了,他还要做辅政大臣!

    种云到了合肥,首先接见了曹军将领,代表曹丕安慰大家,一切很顺利,不用担心,曹仁不在了,各种政策不变,他种云只是监军。

    种云还当着大家的面,写了推举朱灵负责的奏折。

    《三国演义》里,罗老先生把蜀国文武当主角,所以相较于其他要更勇猛一些。

    种云到了三国,经过比较,曹魏才是最强的,曹操的手下往往被罗老先生黑。

    提起曹仁曹大将军,很多人都会想起那个懦弱无能的儒将,真实的曹仁是什么样的?

    曹操手下大将有两大来源,第一个来源于良将,很早就跟着打天下的元老于禁、乐进、李典等人,以及历次征战中归降的张辽、张郃、徐晃、庞德等人。

    第二个来源就是曹家的宗室,与曹操同辈的是四个人,曹仁、夏侯惇、曹洪、夏侯渊。

    曹仁、曹洪是曹氏本家,夏侯惇、夏侯渊是夏侯氏本家。曹操和曹仁、曹洪是同一个曾祖父,虽然算不上堂兄弟,但算得上是亲密。

    曹仁,字子孝,年轻饱读经书,为人风流。因为这一点,曹操一直看不起这位,认为无法担任军中职位。

    但作为兄弟,曹操不得不给安排工作,思来想去,让曹仁当上了一个侧翼将领。

    年轻的曹仁没有在意,直接过去,每次出征,就乖乖的带着侧翼打策应。因为并州高干反叛,曹仁一战成名。

    高干原本在曹操部下,但是这个人反复无常。这是东汉末年常态,没有对错。

    曹操准备讨伐他,临行之前下达一个命令,连着几个月都攻不下来。曹操命令城破屠城,这吓坏了高干为首的叛军,因此拼命也要守住并州城,也比被杀死好。

    曹仁疑惑了,为何久攻不下,看起来并不坚固?苦想了一天,曹仁明白了答案,就是城内的守军在死守,他们竭尽全力。

    曹仁向曹操报告了这一重大发现,曹操觉得很有道理,命令大军后撤,取消屠城。

    曹操军后撤三天之后,高干投降了。曹操收录曹仁前后军功,封都亭侯。

    曹操才意识到,这位还是有一定的用处的,具有一定的谋略和胆识。曹操想任命他为前锋主将,可曹仁不答应。

    他理由是,曹仁只适合打侧翼,你就算给我几百人,我也可以助你,还是觉得侧翼比较适合。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袁绍相持于官渡,汝南降贼刘辟等响应袁绍反叛,侵扰许地,袁绍遣刘备出袭濦(yīn)、强诸县,县众多举而应之。

    使自许昌以南之地,吏民皆甚不安,曹操亦以之为忧。曹仁进言:“南方以为我军有官渡之急,不能解救,而刘备以大军压境,背叛是正常的事。刘备带领袁绍的兵,一击便可破。”

    曹操同意其言,令曹仁遣骑攻打刘备,将其击走,曹仁尽复收各个叛县而还。

    袁绍遣别将韩荀,想断曹军西道,被曹仁破之于鸡洛山。袁绍自此不再别遣分军。曹仁又与史涣等抄截绍运粮车,尽烧其粮。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讨平荆州,曹仁成为征南将军。赤壁之战后,曹操留曹仁留守南郡,治所江陵。

    周瑜、程普率领几万人马,和曹仁隔江相持。两军尚未交锋,周瑜先派甘宁前往占据夷陵。

    夷陵城内没有曹仁的兵马,甘宁刚刚到达那里,就立即得到了夷陵。

    曹仁分出部分兵马,去攻打夷陵。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了吕蒙的计谋,留下凌统守卫后方,亲自带兵去救甘宁,在夷陵大破曹仁,解除了甘宁之围。

    周瑜乘势渡过长江,驻兵北岸,与曹仁相持。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率军数万攻打南郡,其前锋数千人已至,曹仁登城远望,募得三百人,便令部曲将牛金迎军挑战。

    吴军甚多,牛金众少,于是被围。曹仁与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牛金等三百人垂危频没,左右之众皆失色惊惧。

    曹仁意气奋怒,呼左右取马来,陈矫等知曹仁欲下城救牛金,于是一起拉着曹仁说:“贼众强盛,势不可当。何不放弃,将军要以身相赴!”

    曹仁不应,披甲上马,带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与吴军距百馀步之遥,迫近城沟,陈矫等以为曹仁只是在沟上当住,为牛金支持作势,谁知曹仁竟渡沟直前,冲入敌围,牛金等乃得解救。

    东吴大军围之中,有曹军馀众尚未尽出,曹仁复又直还突入,将余兵从围中拔出,又杀吴军数人,把吴军击退。

    陈矫等初见曹仁冲出,皆惶惧无措,直到亲见曹仁还城,不得不叹道:“将军真是天人!”

    后来周瑜还因为攻江陵,膝盖中了一箭,直接导致英年早逝。三军都佩服曹仁的勇敢,曹操更器重他,转封安平亭侯。

    曹魏战略收缩后,把防线拉回了襄樊,襄阳和樊城一线。襄阳被关羽攻陷,曹仁死守樊城,樊城和襄阳之间隔着汉水,天然的屏障。

    关羽水淹樊城,将樊城围数重,内外断绝,粮食将尽,曹仁慷慨激昂,激励将士,报之必死,上下齐心,终于等到了徐晃的援军,将关羽击退。

    曹仁善于把握战场形势,并有能力反转。曹仁一直担任曹魏南方战区的总指挥,使孙、刘两家无法在这里寻求突破,巩固了曹魏南方。

    曹仁最令人惊艳的一场战绩是南郡之战,曹操在赤壁之战吃了大亏后,一路向北逃跑。

    曹丕代汉建魏,封曹仁为大将军,又迁大司马。

    公元223年,曹仁率兵进口濡须口,最终惨败给朱桓。

    5月6日卒于军中,时年五十六岁,曹仁善于防守,没太多拿的出手的战绩,所以抹黑起来就比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