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为了丞相大人得加钱 » 第三十七章 刘备也称帝

第三十七章 刘备也称帝

    百官请曹丕答谢天地,曹丕方下拜,忽然坛前卷起一阵怪风,飞砂走石,急如骤雨,对面不见,坛上火烛尽皆吹灭。

    曹丕惊倒于坛上,种云立刻上坛,和李元芳一起,急救下坛,半晌方醒。

    侍臣扶入宫中,数日不能设朝。后病稍可,方出殿受群臣朝贺。

    曹丕封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种云为都督,大小官僚一一升赏。

    有曹洪不服,说种云年轻不能服众。种云轻轻摇动白羽扇,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云自觉不比他差,为何不能,汝敢小觑主公!”

    曹洪不敢再言,曹洪,字子廉,是曹操的从弟。曹操起兵,创建了“曹家军”,曹洪是首批加入的人员之一。

    与同期的其他诸夏曹不同,曹洪的叔父曹鼎当过尚书令,相当于朝廷的秘书长,有实权,曹洪年轻时就当了县长,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

    曹洪平时在前线打仗还不忘带上乐伎班子,一次庆功宴会上曹洪大摆酒宴,让歌女穿着“清凉装”踏鼓而舞,引得现场的人“一坐皆笑”,受到杨阜的当面厉斥。

    看到曹洪这么胸无大志,曹操对他也失去了信心。汉中之战虽然也让他统兵,但暗中交代,资历差一些的曹休实际指挥,曹洪只是挂个名。

    曹洪也知道这个安排,但他并无意见,而是“积极配合”下属曹休,胸无大志的脾性完全展露。

    曹洪的人生其实并不出彩,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忠于曹操,两次救曹操。

    第一次是曹操起兵讨伐董卓,被大将徐荣打败,曹操逃命把坐骑丢掉了,而董军马上就要追上了,曹洪跳下马来,把坐骑让给曹操。

    曹操推辞不受,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能没有您啊!”于是曹操才得以逃命。

    第二次救曹操,被马超杀的割须弃袍的时候,曹洪杀了出来,硬是抵挡住马超几个回合,让曹操得以逃命。

    凭借曹洪两次救驾,后来又是曹氏开国之臣,曹洪是可以吹牛皮的。

    曹丕和曹操不同,他没有曹操那样宽宏大量,曹操赦免得罪过他或者背叛他的人,曹丕则是一个心胸狭隘瑕疵必报的人。

    曹丕年少的时候,曾向曹洪借过钱财,曹洪虽然很富有,但是性情吝啬便拒绝了曹丕。

    这样一来,曹丕便对曹洪怀恨在心,曹丕和种云商议,以曹洪的门客犯法为由,将曹洪下狱准备处死。

    曹洪是追随曹操的老臣,而且还是曹室宗亲,曹魏大臣纷纷替其求情,曹丕却丝毫没有要宽恕曹洪的意思。

    曹操的夫人,曹丕的生母卞夫人便亲自出面,她说服不了曹丕和种云,威胁曹丕的皇后郭夫人说道:“如果曹丕今天被处死,那么明天我就让曹丕废了你的皇后之位”。

    郭夫人便哭泣着,向曹丕诉苦,请求放了曹洪。种云琢磨了一下,也不想做的太绝,再加上曹洪家人送来金钱告罪,种云轻轻摇动白羽扇,要加钱!

    最后曹洪家人把家底都拿出,还把洛阳城外的宅子也献出,种云这才罢休。

    种云建议曹丕,死罪免去,活罪难逃,把曹洪革职为民,不得为官,然后派人监视,再搞其他,二罪归一,杀之。

    曹丕综合意见,同意了种云建议,命令监视曹洪。种云都督襄阳军事,负责荆州大小事务,夏侯尚,徐晃,曹仁,孟达都归属种云管理。

    曹洪得以捡回一条性命,他被救了,但官位、爵号、封邑全没了。卞太后又让曹丕,归还曹洪的家财,种云不答应,他让曹娥进宫哄太后开心,这事便不了了之。

    曹丕如此对待老爹的救命恩人,私底下抱怨的人很多。种云建议曹丕,暗中观察,看看是谁不忠心。

    曹丕疑许昌宫室多妖,乃自许昌幸洛阳,大建宫室。种云到襄阳,曹仁托病不出,他心里不服气,当然刚处理了曹洪,他不敢公然对抗。

    种云也没有大张旗鼓,没必要,有了里子,得给人面子。种云先和满宠商量,把当阳骑兵增加到五千,还是于禁和糜枫负责练兵。

    种云亲自上门拜访曹仁,好言相劝,只是说以后还是曹仁做主,他只是来监军的,请征南将军不要多想,大家都是一家人。

    早有人到成都,报说:“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于洛阳盖造宫殿。且传言汉帝已遇害。”

    汉中王闻知,痛哭终日。下令百官挂孝,遥望设祭,上尊谥曰孝愍皇帝。玄德因此忧虑,致染成疾,不能理事,政务皆托与孔明。

    孔明与太傅许靖、光禄大夫谯周商议,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欲尊汉中王为帝。

    谯周曰:“近有祥风庆云之,;成都西北角有黄气数十丈冲霄而起;帝星现于毕、胃、昴之分,煌煌如月:此正应汉中王当即帝位,以继汉统,更复何疑?”

    于是孔明与许靖引大小官僚上表,请汉中王即皇帝位。汉中王览表,大惊曰:“卿等欲陷孤为不忠不义之人耶?”

    孔明奏曰:“非也。曹丕篡汉自立,王上乃汉室苗裔,理合继统以延汉祀。”

    汉中王勃然变色曰:“孤岂效逆贼所为!”拂袖而起,入于后宫。众官皆散。

    三日后,孔明又引众官入朝,请汉中王出,众皆拜伏于前。

    许靖奏曰:“今汉天子已被曹丕所弑,王上不即帝位,兴师讨逆,不得为忠义也。今天下无不欲王上为君,为孝愍皇帝雪恨。若不从臣等所议,是失民望矣。”

    汉中王曰:“孤虽是景帝之孙,并未有德泽以布于民,今一旦自立为帝,与篡窃何异?”

    孔明苦劝数次,汉中王坚执不从。孔明乃设一计,谓众官曰:如此如此。于是孔明托病不出。

    汉中王闻孔明病笃,亲到府中,直入卧榻边,问曰:“军师所感何疾?”

    孔明答曰:“忧心如焚,命不久矣。”

    汉中王曰:“军师所忧何事?”连问数次,孔明只推病重,瞑目不答。汉中王再三请问。

    孔明喟然叹曰:“臣自出茅庐,得遇大王,相随至今,言听计从。今幸大王有两川之地,不负臣夙昔之言。目今曹丕篡位,汉祀将斩。

    文武官僚咸欲奉大王为帝,灭魏兴刘,共图功名。不想大王坚执不肯,众官皆有怨心,不久必尽散矣。若文武皆散,吴、魏来攻,两川难保,臣安得不忧乎?”

    汉中王曰:“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

    孔明曰:“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今大王名正言顺,有何可议?岂不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汉中王曰:“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孔明听罢,从榻上跃然而起,将屏风一击,外面文武众官皆入,拜伏于地曰:“王上既允,便请择日以行大礼。”

    汉中王视之,乃是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青衣侯向举、阳泉侯刘豹、别驾赵祚、治中杨洪、议曹杜琼、从事张爽、太常卿赖恭、光禄卿黄权、祭酒何宗、学士尹默、司业谯周、大司马殷纯、偏将军张裔、少府王谋、昭文博士伊籍、从事郎秦宓等众也。

    汉中王惊曰:“陷孤于不义,皆卿等也。”

    孔明曰:“王上既允所请,便可筑坛择吉,恭行大礼。”

    即时送汉中王还宫。一面令博士许慈、谏议郎孟光掌礼,筑坛于成都武担之南。

    诸事齐备,多官整设銮驾,迎请汉中王登坛致祭。

    谯周在坛上高声朗读祭文曰: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朔,越十二日丁巳,皇帝备敢昭告于皇天后土:汉有天下,历数无疆。

    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残忍,戮杀主后,罪恶滔天。操子丕载肆凶逆,窃据神器。

    群下将士以为汉祀堕废,备宜延之,嗣武二祖,躬行天罚。备惧无德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遐荒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

    备畏天明命,又惧高、光之业将坠于地,谨择吉日,登坛告祭,受皇帝玺绶,抚临四方。惟神飨祚汉家,永绥历服。

    读罢祭文,孔明率众官恭上玉玺。汉中王受了,捧于坛上,再三推辞曰:“备无才德,请择有才德者受之。”

    孔明奏曰:“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于天下,况是大汉宗派,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复何让焉?”

    文武各官皆呼“万岁”。拜舞礼毕,改元章武元年。立妃吴氏为皇后,长子刘禅为太子。封次子刘永为鲁王,三子刘理为梁王。

    封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大小官僚,一一升赏。大赦天下。两川军民,无不欣跃。

    次日设朝,文武官僚拜毕,列为两班。先主降诏曰:“朕自桃园与关、张结义,誓同生死。不幸二弟云长被东吴孙权所败,气忧而死,若不报仇,是负盟也。

    朕欲起倾国之兵,剪伐东吴,生擒逆贼,以雪此恨!”言未毕,班内一人拜伏于阶下,谏曰:“不可。”先主视之,乃虎威将军赵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