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1987 » 第九章 第一单生意

第九章 第一单生意

    经过一上午的不懈努力后,终于把原来已经发臭的水塘改造成养鱼池,现在只要等池水沉淀后,就能把鱼暂养在这个水池中了,不用再担心有大批鱼死掉。

    昨天李古岩、杨老三、刘小七三人已经商量好,今天由李古岩把鱼拉到镇上去卖,杨老三和刘小七上午忙活好地里的事情后,利用这段雨季继续多捕点鱼拿出去卖,也好多赚一点钱补贴家用。

    在农村除了地里那点可怜的收入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所以杨老三和刘小七还是很期待可以通过捕鱼增加收入的。

    有了昨天的捕鱼经验后,今天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收次网一次,避免像昨天那样差点把网给拉坏,同时及时把捕捞上来的鱼送到李古岩家的鱼池里。

    吃完午饭后,李古岩看鱼池里的水不再那么浑浊后,就把桶里精神头还不错的鱼放养进去,剩下那些鱼又被李古岩分成两份,一份是一斤以下的鱼,这些鱼全部送到李老三家去让他媳妇腌制成咸鱼。还有一份是一斤以上的鱼,这些就是准备拉到集市上去卖掉。

    本来李古岩是准备送给孔奶奶家去的,不过被杨老三提醒了一句后,李古岩感觉自己之前确实考虑不周。

    杨老三,提醒道:“孔奶奶年纪已经不小了,让他一下腌制这么多鱼,身子骨哪能受得了,而且你又不是就捕今天一天的鱼,后面几天怎么办,也都送过去吗?倒不如等腌好后给他家送点过去,也省得孔奶奶费事”。

    还好那两条三十斤重的鲤鱼生命力极其顽强,放在水鱼池中还能欢快地拍着水花,这让李古岩安心了不少。

    一斤以上的大鱼有七十多条,不过经历了一天水桶生活后,活下来的只有可怜的十五条,这些鱼被李古岩筛选出来放入鱼池中继续饲养,剩下八十多斤刚死的大鱼,就是李古岩准备拿到集市上卖的。

    不再犹豫,李古岩用借来了牛车拉着鱼,开启了今生的第一场生意。

    行走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李古岩回忆这一世时代的企业家,按照时间为轴线,以第一批个体工商户开放为起点,华国的企业家大概可以划分为三代。

    第一代企业家,大概是1980年至1993年这一时期,这代企业大部分是由改革开发的第一批大学生或是部队转业人员组成,他们基本上都有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积攒了足够强大的社会背景和广阔的社会人脉网。

    第一代企业家抓住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机遇,利用较为便宜的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实现了低成本制造业的优势,全面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所以他们产业基本以制造业为主,同时也因为这些企业家的加入,解决华国大量的就业岗位,从而顺利成为中流砥柱。

    这代企业家具有极强的开创精神,其中代表人物有柳总、瑞总、任总、鲁总等。

    第二代企业家,大概是1993年至2000年,这时代是华国全面推动市场经济的开始时间,这代企业家大部分受过良好的系统性教育,其中还不乏一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

    他们大多数没有一线工作经验,但系统性的教育和海外留学经验让他具备了更加开阔的眼界。

    他们在市场规则尚未完全建立,以及跨国公司对国内市场处于“水土不服”阶段,利用市场漏洞,同时借助海外资本力量,快速抢占国内市场。

    这代企业家具有善于发现新型商业模式的眼光,其中代表人物有马总、丁总、彦总等。

    第三代企业家为2000年以后,这代企业是大部分由第一代和第二代转型而来,他们在经历过二十多年的市场变换,造就强大的个体实力。

    完成了从世界看华国,到从华国看世界的商业转变,他们整合全球资源把企业全球化,让华国企业在全球市场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代企业家经历多年打磨,继承了第一代和第二代企业家的精力,从寻找商业机会转变为布局全球,其中代表人物有马总、丁总、任总、曹总等。

    李古岩自语到:“我这是抓住了第一代企业家的尾巴了?”

    就在李古岩的思维依旧发散的时候,一个突兀的声音传到了他的耳中。

    “小伙子,你这鱼多少钱一斤啊?”

    李古岩一愣,看到以为中年大爷来问价,立马满脸笑容道:“都是自家抓大鱼不贵,您要哪条我给你秤下。”

    大爷挑了十来条一斤多重的鱼,问道:“我就在那边开了个饭馆,如果便宜的话这些我都要了。”说话的同时还指了远处的店铺。

    李古岩随着大爷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块用木板写着饭店名字“平价饭店。”

    自从个体经营放开后,原本偷偷摸摸做这小生意的商人,都正大光明地挂起招牌了。

    李古岩心里头更加喜悦了,想着“这是来大客户了呀!”

    忙一边麻利地给大爷秤鱼,一边夸奖道:“大爷你这眼光真的绝了,这么好的地段,饭店生意肯定很好吧。”

    大爷笑呵呵地,谦虚道:“祖上留下来的宅子,现在国家允许私人开店了,我家的位置刚好在大路边上来往的人也多,就和家里那口子商量着开了这个小饭店糊口生活罢了。”

    在两人聊天的同时,李古岩知道这位大爷姓黄,秤好鱼后,李古岩笑道:“黄大爷,总共15.8斤,外面我都卖七毛五一斤的,您买得多,我把零头都给你抹掉,就按十五斤算、价格就按七毛一斤吧!总共十块零五毛。”

    黄老头笑道:“你帮我送到店里吧,我给你拿钱去!”

    李古岩赶着牛车和黄老头一同来到了饭店门口,黄老头招呼自己老伴,把鱼全部都拿到屋内。

    黄老头利索地拿起了自家的杆秤,把从李古岩那里买的鱼全部重秤了一遍,算了下总共16斤,比李古岩报的数还多了一点,别提多开心了。

    黄老头笑嘻嘻地说道:“老伴快起给人家拿钱,一共十块零五毛别数错了啊。”

    李古岩一直在屋外待了十几分钟,还以为黄老头在数钱了,赶了一个多小时的路也不急,就当休息一会了。

    这个时代由于个体户刚刚崛起,市场缺乏管理制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市场十分混乱,缺斤少两的、以次充好的、强买强卖的、坑蒙拐骗的,什么人都有,也由不得黄老头两口子不多留个心眼。

    黄老头,手里握着一把零钱,笑呵呵的说道:“这是十块零五毛你数数”

    李古岩接过钱后,认真地一张张数了起来。

    黄老头接着道:“小伙子,你以后有这样的鱼就给我送过来,我这边一天大概需要二十来条,遇到节日的时候可以多送些来,不过鱼大小一定要差不多啊。”

    李古岩知道开饭店不比自己家买鱼吃,对鱼的规格大小都是有一定要求,不然这个客户感觉自己的鱼比别的桌小了,就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开饭店图的就是和气生财,要是天天都有这样的麻烦事发生,这饭店也就不用再开了。

    李古岩也有和黄老头长期做生意的心想,连忙笑嘻嘻地应道:“好来,黄大爷以后有这样大小的鱼我都给你留着啊。”

    黄老头又补充道:“记得下午的三点前送货过来啊,过了这个点我就收别人家的货了啊。”

    李古岩连声答应,心里美滋滋的。

    数完钱后,李古岩把钱揣入内衣口袋,摇着手和黄大爷说道:“十块零五毛,钱对上了,黄大爷那我走了,明天再给你一批鱼过来,保证新鲜!”

    李古岩经过了黄老头这一趟生意,一路上遇到人多的时候,也开始边走边吆喝着卖鱼,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进了县城,两边的行人也逐渐多了起来,一些早起去集市的小商小贩口袋里正揣着今天赚到钱往家赶,一部分听到李古岩吆喝声的小商贩,也不介意花点小钱买条鱼回家改善下伙食。

    一路上就这样走走停停,又陆陆续续地卖出去十来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