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1987 » 第八章 未来的路

第八章 未来的路

    李古岩家里,杨老三和刘贵已经在门口等了多时,看见李古岩回来后急忙把他拉到后院的鱼池,展示今天的丰厚成果。

    李古岩临走时只有空闹闹的十几条鱼,现在一下变得满满当当,不时有水花泛起,看着李古岩也很满足。

    “两位老哥今天的收获不错啊,不过我的收获也还可以哦!”李古岩从贴身口袋取出一沓卖鱼款,在两人的眼前晃了晃,得意地说道。

    两人看着花花绿绿的票子在眼前摆动,看得两人眼冒金星。其实总共也就几十块钱,不过由于钱币的面额较小,大部分都是几分几角面额的,所以才给人厚厚一沓的感觉。

    “这么多,总共卖了多少钱啊”刘贵已经被李古岩手中的钞票惊到了,急忙问道。

    “我还没数呢,回屋点下就知道了”。李古岩,笑道。

    刘贵、杨老三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赶忙把李古岩拉进屋。

    刘贵像防贼似的,把前后门都关起锁上,屋内的光线顿时一暗。

    “七哥,在村里呢!不至于把门都反锁起来吧!你这样我还怎么数钱啊?”李古岩,被刘贵这一出搞得哭笑不得。

    一九八七年的工人月平均工资大概是七十块钱,农民的月收入大概在十块钱,还要看老天爷是否赏饭吃。

    “来来来,油灯给你点起来,这不就看得清票子了吗”刘贵找来一盏煤油灯点亮道。

    三人围坐在大桌旁,李古岩把钱币按面额大小先分类放好,其中十块钱的就一张、五块钱的三张、一块钱的有八张、其他的都是毛票,总价加起来一共38.56元钱。

    刘贵、杨老三看着桌子上花花绿绿的票子,心里如惊涛骇浪般,最终转化为一句“牛B小岩”。

    “你是怎么卖出去的,我们之前也去镇上卖过鱼,感觉都卖不动啊”刘贵疑惑道。

    李古岩把整个卖鱼的过程大致说了一遍,又解释了他为什么卖得这么好的原因。

    李古岩道:“我重点是抓住了哪些是属于我的潜在客户,把那些属于我的潜在客户拉到我的摊位来买东西”。

    “我首先能下午还出来买菜的人,肯定是那些家里来客人需要请吃饭的人,所以我就想请吃饭多少要买点肉吧,那买了肉是不是可以再买个鱼呢!”

    “所以我就找了一个卖肉的铺子合作,集市里总共有三家卖肉的铺子,因为信任的原因大部分人买东西的时候都喜欢去自己比较熟悉的店,我就先观察了哪家店铺的生意最好,然后就是想办法在那家铺子边摆摊,为了避免被店老板赶走,在摆摊前我还特意送了两条鱼给他,刷下好感度”。

    说到这里时,三人都不约而同地呵呵笑起来。

    其实这就是一个架设销售渠道和增加客户流量的小手段。

    李古岩又道:“这样的话来我摊位上的买主就多了,为了留住客户在我这买鱼,又提出买肉再买鱼便宜五分钱的优惠活动,这样就能把卖鱼和卖肉的生意绑定在一起,让外人无意中视为一家店铺。这样顾客的潜意识里就会认为,我的摊位也是他们熟悉的摊位,可能那些买鱼的人没意识到这种潜意识行为。”

    这就是李古岩的第二个小手段,变相地借用了卖肉老板的渠道和人脉为自己所有。

    几人的欢笑声再次在屋内回荡。

    李古岩喝口水,接着道:“考虑到广大买主在购买商品时都喜欢占便宜的心理想法,我在秤重的时候都故意抹掉一些零头,这样就满足客户占便宜的心理需求,那么买鱼的人当然会慷慨解囊买我的鱼啦。”

    这就是李古岩的第三个小手段,利用喜欢占便宜的心理需求提高成交率,同时也能增加与客户之间的黏度。

    当有天卖肉老板的熟客渐渐发展为李古岩的熟客后,哪怕李古岩不在肉店旁摆摊了,客户也会去他那买鱼。

    而且李古岩与肉店老板的行为还是双方互利的商业模式,当卖肉老板和李古岩成本利用结合体,卖肉老板也就变成李古岩的后台。

    毕竟在八十年代市场还是相当混乱,不是谁去摆摊就去摆摊的,如果没有肉店老板这个本地商贩给李古岩站台,估计李古岩还没怎么买就会被小混混找上门,搞得生意都没办法做了。

    “最后临走的时候肉店老板还送了我半斤肉呢,今天两位老哥都别走,晚上在我这吃饭,我还特地从供销社买了瓶酒”。

    听了李古岩的描述,刘贵、杨老三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之前去集市的人卖不动鱼了,纷纷给年仅十七岁的李古岩竖起大拇指。

    “哥,以后你就是我岩哥了”刘贵觍着脸喊道。

    刘贵的心思比杨老三要活络得多,虽然李古岩轻描淡写地说了整个卖鱼的过程,还跟他们简述其中的窍门,这就说明李古岩是把他们两当成真正的兄弟朋友。

    所以刘贵的这声岩哥,其实也是一种变相地表达了想跟着李古岩混,认他作老大的意思。

    很多农村人不是缺少愿意干事的人,而是缺少一个能干成事的人。

    在这短短的交流中,刘贵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到像李古岩这样心思缜密。

    他也相信李古岩未来的成就绝对不会止步于此,肯定会有更大的成就,所以刘贵很果断地选择搭上李古岩这趟通往财富的快速列车。

    “不知道岩子知不知道我的意思。他这么聪明肯定能明白这声岩哥的意思,早知道之前就不那么欺负岩子了,哎!”刘贵在喊出那句岩哥时神态严肃,没有半点平时嘻嘻哈哈的样子。

    但由于之前李古岩神志不清的时候,刘贵也没少欺负李古岩,这使得刘贵内心变得忐忑不安。

    李古岩看着刘贵诚恳的眼神明白了他的心思,性格木楞但并不笨的杨老三似乎也明白了什么。

    李古岩,神色一变,豪气道:“我的命都算是兄弟们救得,按说我当不起这句岩哥,但我把话撂这了,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绝不会少哥哥们一口”。

    听到这里,刘贵忐忑的心算是落到肚子里了。

    李古岩又道:“以后我就是专业卖鱼的,小七哥就是专业打鱼,三子哥就是会计,咱们一起赚钱好不好”。

    “好”

    “好,一起发财”

    说完后三人笑得肆无忌惮,李古岩笑的是对后世没有完成计划的无奈,刘贵和杨老三笑的是这么多年来农村生活的不容易,毕竟是经历那个特殊年代的那群人。

    其实李古岩看出杨老三也想加入,但是他面皮薄还是个村会计,说不出刘贵那样的话,所以李古岩干脆用这样的方式把他拉入伙。

    “这些钱我们一人先分十块钱补贴下家用,后面赚到的钱就留作启动资金,之后我们每月十号,一人再领两百块钱作为工资,剩下的钱等到年底再统一进行分配,怎么样?”李古岩道。

    “没问题,不过启动资金是什么意思,我们做的是无本买卖,需要什么启动资金?”杨老三疑惑问道。

    李古岩解释道:“生意这么好,我们要不要再添个几张网?”

    两人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说“要”。

    “还有就是我计划明天七哥你去外面跑跑,看哪里有卖渔网的材料,多买几套回来让村里的老人帮我们编织成渔网。这些编织好的渔网我们可以卖给那些想抓鱼的人。我想我们卖鱼赚钱的这个套路瞒个几天还可以,时间一长肯定瞒不住有心人的猜测,到时候肯定有很多人有样学样地卖鱼赚钱”。

    “那我们倒不如再大方点,把渔网卖给那些人,不过在卖给他们之前必须签订个协议,注明他们捕到的鱼同等价格必须优先卖给我们”。

    “然后我们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把鱼卖到县里和市里赚的问题上,等县里和市里的销售渠道稳定了,我们也可以搞个养鱼场、养鸡场、养鸭场什么的,等生意做大了我们开个公司也不是不可能的”。李古岩对这二人阐述着未来的商业版图,听得两人心潮澎湃。

    啪的一声长椅倒地声,刘贵站起身直接朝屋外走去,“我去找卖鱼线的去”。

    李古岩无奈赶紧把刘贵拉了回来,心想“比我还心急啊!”

    “为了避免大家以后闹矛盾,我们先把各自的股份定下来,以后不管是亏钱还是赚钱我们都按各自的股份比例来算账”李古岩严肃道。

    毕竟后世因创业时期股份不清晰闹出的麻烦太多了,李古岩也不想陷入那样的麻烦中,还不如趁现在什么都没有把股份比例确定下来。

    杨老三听到这里,主动开口道:“我就是个出力气的,其他也不会。路子也都是岩子想出来了,第一批鱼也是岩子卖掉的,以后还指望着岩子带我们赚大钱呢,没有岩子我再过几年还是那个我,所以我建议岩子拿大头,我拿一成就好了”。

    刘贵看杨老三这次表态得这么快,也不紧追之后,道:“是啊,我们每月能领到两百块钱就已经很知足了,要不要分红其实都无所谓的”。

    其实刘贵和杨老三心里都清楚,在这个三人组合中,他们两个是随时可以替代的那个人,反倒是李古岩不可替代。

    如果他们不知趣要的股份太多,反而会激起李古岩的反感,说不定李古岩就会找个机会一脚把她两踢开,不带他们玩了。

    “一成太少了,三子哥、七哥你们一人各占两成吧”李古岩道。

    看两人还要继续推脱下去,李古岩又道:“不必再说了,就这么定了,我们赶紧做饭我都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