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过气明星的反击从上离婚综艺开始 » 第二百二十五章 运作

第二百二十五章 运作

    李澈拿起桌子上聆语传媒的资料,这家公司实际上有位歌手挺有名的,就是李澈去《歌手》那次,与之同台竞技的林鹤。

    在去年最后一季的歌手中,他虽然没拿歌王,但最终排名第二。

    林鹤红起来就是从前年到参加《歌手》那段时间,到了今年反而有些沉寂。

    因为他虽然在网友的评价中名声不错,但主要是唱功好,没有代表性作品,最火的歌都是翻唱别人的,后续资源也跟不上。

    袁喜年认为他“有一定名气,没有太突出”也挺正常。

    现在的音乐市场就是这样,一阵阵突然红起来的歌手挺多,但也就都红那一会儿,除非走流量路子,整个容,买水军,综艺不断档,会蹭会炒作……

    对于想要专心做音乐的歌手来说,做到那些也挺难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歌手就是吴梦语了,老板刘端的身边人,公司名字带语就是因为她。

    在初步的接洽中,刘端还特意提了,如果交易真的能成行,希望李澈能给吴梦语一个专心做音乐的环境,不要干涉她太多。

    因为吴梦语实在太过文艺,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音乐人,做的实验音乐,李澈听起来也觉得挺头疼的。

    但人家做实验音乐也不哗众取宠,不炒作,自娱自乐,很小众很小众。

    等于是让李澈给她继续开着公司,她要制作歌曲的时候也能用公司的设备。

    李澈自然不会不同意。

    “确实不错,就这家吧。”

    聆语传媒的估值是3亿,其中专业设备、场地和林鹤占了估值的绝大部分比例。

    唯一的问题在于刘端想要把公司完全脱手,而不是留一部分股份,不过袁喜年也给李澈推荐了几家有意一起来收购聆语传媒的公司。

    到时候李澈工作室在聆语保持控股,剩下股份留给其他家。

    等到收购之后,聆语传媒的估值就不是这么点儿了,袁喜年给出的收购重组完成后估值是30亿。

    因为到时候,李澈工作室会把自己的音乐业务也转移到聆语,除了张楚楚、苏离这样的专业歌手,李澈、孙晔的歌手约也会转到聆语,这一部分才是支撑起将来聆语估值的关键。

    于是,收购聆语传媒,实际上李澈工作室一分钱也不用掏,而是其他要进场的公司拿钱给刘端和李澈。

    李澈工作室大概能收到10亿左右的进账,让出聆语30%-40%的股份。

    这就是资本运作的魅力所在,然而这只是最保守的方式。

    袁喜年给李澈的三家公司里,还有一家李澈看到的时候,都以为袁喜年脑子不太正常。

    这家公司是虾仁音乐。

    虽然在企鹅音乐和云音乐的竞争下——实际主要是企鹅音乐的一家独大,虾仁音乐节节败退,消失在大部分网友视线里很久了,但五年前的时候,国内音乐版权大战那会儿,还号称“三国杀”呢。

    现在虽然日薄西山,但好歹是一家在线音乐平台,手里版权没多少可也不是没有,网友们继续用的不多了了,可好多人也是知道这个名字的。

    袁喜年竟然敢给李澈提这个方案,还告诉李澈可操作性不低。

    李澈指着虾仁音乐120亿的估值就差直接骂出来了,还记得袁喜年说要把自己工作室做到100亿,现在120都来了。

    袁喜年解释说120亿的估值是偏高的,因为虾仁音乐现在的市场份额实际上不足2%,标120是为了给虾仁背后的阿淘网络的面子,而且在并购案中,低市值并购高出自己市值几倍的案例都有。

    能做出来工作室的估值就肯定不会只有100了。

    能操作虾仁的原因就在于,虾仁音乐在走下坡路,而李澈的工作室是目前国内文娱领域,最优质成长潜力最高的公司。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如果李澈能与阿淘进行深度合作,给自己身上打上阿淘的印记,肯让出更多的股份,他可以设计一个并购方案来让各方满意。

    但李澈并不想去达成那样的满意。

    没有版权去掺和音乐平台就是脑残,企鹅音乐人家买版权出手就是几百亿,这种游戏谁能烧得过?

    李澈表示了拒绝后,袁喜年也没有再多说,就像他随口提了一嘴一样,估计一开始他也没指望李澈会同意那个方案。

    只在最后提了一句,他在阿淘内部有些关系,以后哪天李澈如果真的有兴趣,可以再找他帮忙做。虾仁音乐不仅在外部苟延残喘,在阿淘文娱事业内部,也混得爹不疼娘不爱的。

    接下来的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就简单了,国内影视行业这种专业做后期的公司,除了传统那几家龙头,基本都是10年后成立的。

    影视后期公司其实并不贵,业内龙头,那些专业做特效的公司的市值也就几十亿,主要是因为投入高,利润低,好莱坞每年都有不少后期公司倒闭。

    张博曾经让林文静给李澈提到的梦影工厂就是一家后期公司,也是好莱坞数得着的几家之一。

    李澈准备收购的这家光彩领域,在国内也属于发展势头很好的了,在特效方面几乎是国内最强的,能轮到李澈收购,主要是因为国内更大的影视公司收购的目光都在好莱坞,而光彩领域也确实缺钱了。

    华景要制作做的《甜蜜家园》,不出意外的话,特效就是给光彩领域做的。

    李澈要收购后期公司实际上并不是简单的收购而已,而是趁机对工作室的影视业务再次进行专业化调整,今年五个项目做下来,没有把工作室做崩纯属李澈运气好。

    莫雅娴递上来的年终报告显示,一整年工作室在各项目上的不必要损耗都快一亿了,虽然很多地方是因为工作室拉自己的班子需要磨合,但依旧触目惊心。

    如果不是有金手指带来的项目变态成功率,以及资本市场对工作室的看好,以及奇想视频的关键回款,硬是用钞能力压了过去,工作室现在已经是凉凉状态了。

    再往后,摊子进一步铺大后,李澈除了每年的几部重点剧集外,做出的尝试还真不一定就能让观众全都买账,这种时候,成长为一家成熟专业的影视公司就太必要了。

    也就是除了收购之外,李澈还要继续挖人。

    也有一些地方即将发生变化,比如莫雅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