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齐物战记 » 第二二八章、瓷姬之乱(二十七)

第二二八章、瓷姬之乱(二十七)

    清晨浓浓的雾气笼罩在上空,虽已天亮,但透过浓郁的雾气和层层叠叠的乌云显然看不见那本该从东方升起的初阳。才刚刚天亮不久,甚至可以说尚未天亮之前,营帐外就十分吵闹喧嚣了,聊天的声音,走来走去的声音,哀嚎叫痛的声音,让人想入非非的声音,各色各样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几乎让人分不出到底是怎样跟怎样。

    刘万饶却早已习惯这般的境况,才从秦淮河附近的一间平民小屋里走出来,他就看见外面乱糟糟的境况了。他下意识看向秦淮河南边的情况,在秦淮河和南篱门之间,那只留下些许烧焦废墟的痕迹的土地之上,安扎上了一排排栅栏,这栅栏向着东边延伸过去,竟是几乎毫无切口地蔓延到紫金山附近,这栅栏将他们围在了建康城里,而在栅栏之外则是勤王军队的军营。

    虽已天亮,但看来还没开战,想到这点刘万饶稍稍放下了心来,因为几乎每天刚起床他就得看着栅栏对面的勤王军队主动出击过来了,假使他们退到秦淮河里面,这就等于将秦淮河外边的土地拱手让给勤王军队。在瓷姬下达的坚守命令下,刘万饶只能让自己手底下的这群流民白天在秦淮河外跟勤王军队作战,晚上就在原地扎营歇息,即使他们想在夜间主动出击,却也往往无法起到突袭效果,当然,栅栏对面的勤王大军也不会选择夜袭这种战术,反倒是在白天踏踏实实地、一点点地将他们占据的地方逼退压缩,尽管速度很慢,但他们确实在步步退往秦淮河边。

    勤王大军这种纪律分明、耐心杀戮的手段和态度简直让这群青黄不接的流民军要发疯了,可实际上即使他们发疯了、士气上升了,也无法对眼前局面起到作用,反倒因失去理智而更容易遭受对面军队的屠杀。一边是服从律令、甲胄精良、武器齐全、耐心杀戮的正规军,一边是衣衫褴褛、不听命令、士气容易骤升骤降的流民军,战况可想而知,甚至可以说是一边倒的屠杀,若非对面的勤王军队是要执行围歼战略,即将他们这群流民军按照速度缓慢但最终会彻底屠杀干净的计划,这群流民军恐怕早就在战斗刚开始第一天就会被击溃了,然而前者的状况显然更糟糕,起码对于最终结局更糟糕。

    刘万饶是一个黑汉子,在担任流民军的领袖之前是在山里做着樵夫,也兼职着打猎,或是将打猎到的猎物自己弄了来吃,或是将其拿到城镇去卖。他体格健壮,战斗力远超于一般人,因而他在北伐刚开始没多久就因人手缺乏被拉去做兵卒了,但是在战场上虽然勇猛,也得到长官赏识,可惜没立下什么大功。

    在他回到家乡后,却发现留在家中的老父亲老母亲饿死了,死在家里的他们早已散发着那股令人厌恶的尸臭,这般悲剧周围人其实也见的太多了,他自己也见的太多了,尽管心里有些悲伤,但终究是无言以对地拿起一张草席将他们二人的尸体卷起来找了个山头埋了。是啊,他的老父亲老母亲尚且有人埋,假若某天他死了,会有人替他埋葬吗?当时亲手埋葬完自己父母后的他不禁想到了这个古怪的问题。

    接着就是大饥荒到来了,又因接近寒冬,今年的秋收亦不好,甚至发了洪水,很多很多人死了,包括他曾经的亲朋好友。为了讨吃,他们只能离开自己的家乡另觅他地,于是就成了流民,他也成了流民中的一员,在这期间他逐渐成了一小股流民的领袖,并逐渐吞噬其他流民军,最后巧合遇上了恰好揭竿而起的瓷姬,被她看中赏识,加入了她的军队一同对抗楚廷。

    事实上刘万饶并没有什么封官授爵的想法,他为的不过是讨一口饭吃,最好也能为身边的人们讨一口饭吃,到底怎么会走到如今这个地步,就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也感到十分离奇,但他还是走到这一步了,或许以后还会名留青史,但其实他直到如今都不过是为了能吃上一口饭罢了,可是......

    他遥望着秦淮河对岸、栅栏外面陆续起床列阵的勤王军队,不由深深地叹息了一声,他知道,又要开战了,日复一日,似乎永远都不会有完结的那一天。

    他稍稍感到厌倦了。

    ......

    元巧巧每天每夜都不得不为自己等人目前的处境感到担忧和恐惧,自从她随着苏府上的人们一同撤离进入皇城后,因她是元通明元太尉的孙女,况且她丈夫也是一个将军,她到底是得到了一间小屋子可以暂时居住,据说这个小屋子之前还有由一个小宦官住着的。她便跟自己夫君的母亲及小姑子一起住了下来,虽然王氏的侍女小柔和元巧巧带来的侍女绿蒂也可以一同入住在旁边侍候她们,但其他的下人只能在屋外住在帐篷里了,尽管这已经算是不错的待遇了,因为更多的平民百姓就连可以遮风挡雨的东西都没有。

    虽然进入皇城前,他们从苏府上带来了一些贵重东西和存粮,但贵重东西却在此时用不上了,存粮也眼见着越来越少,无论怎样节省却都无法满足所有人,于是本是娇生惯养的元氏之女日渐瘦弱了下来,明明她本就是清瘦的身形了。王氏为自己儿媳妇的状况而感到心痛和怜悯,尽管她不会介意自己也在挨饿的情况,因为她早已习惯这样有一餐没一餐的状况,可在她心里,元巧巧是从大世家吴郡元氏下嫁的千金小姐,如今要跟着她们一起挨饿倒是委屈极了。

    尽管日子确实愈发艰难,但元巧巧没有对此抱怨,她是一个很明事理的姑娘,对这等家事在出嫁之前也早有了解和学习,因而她知道这时候必须忍耐,除了忍耐还是忍耐,尽量让自己该吃的粮食留出一部分悄悄递到王氏的碗中,这就是她该做的,也是她多年来从为出嫁做准备的教育中学到的。

    然而存粮终究是要见底了,甚至她还偶尔从侍女绿蒂那里听闻了来自外边的传闻,那就是有人把自己的几岁孩子烹来吃了,还分给了别人......这让她感到毛骨悚然,可她却没有怀疑这是不是假的,因为这多半是真的了,这样的事情在天底下每天都在发生着,只是当亲自出现在自己身边时,一向锦衣玉食的她倒的确觉得有几分荒唐。

    眼见着婆婆和小姑子逐渐消瘦下去,元巧巧踌躇了几天,终于下定决心要去见自己的爷爷一面了,试图从他那里获取一些粮食,不然日子真的挨不下去了。得知这个消息后,王氏并没有反对,她只是沉默了一下后,便让她带上一些护卫过去,元巧巧答应了下来,尽管即使没有王氏的提醒她也会这样做,因为如今的皇城的确也很危险,那些饿极了的人怕是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呢。

    然而,她在前往台城的路上时,便在皇城南门宣阳门和台城之间的御道上的大司马门前被拦了下来,神情冷峻、态度无情的守卫们丝毫不愿让他们通过,在他们心里能让外边的人进入皇城已经算不错了,还想进入台城见到高层乃至于皇帝,那简直是痴心妄想,元巧巧只好含泪说出了自己的身份:“妾身是吴郡元氏之女,妾身的爷爷是元太尉,妾身的夫君是苏齐苏将军,妾身希望几位勇士能向上边通报一声......”

    当即就有一个卫兵哈哈大笑道:“还元太尉的孙女呢,这些天倒是有好几个元太尉的孙女来这里要找元太尉,但你确定你真的是元太尉受宠的那个孙女吗?”

    元巧巧无言以对,因为这个卫兵说的话多半是真的,大家族往往意味着人多,尽管元通明是她的爷爷,但元通明的孙女恐怕也起码有十几个,孙子说不定也有更多......这么多孙女孙女,元太尉怎可能全部都顾及得来呢?

    一时间,元巧巧内心充满了绝望,她用贝齿咬着下唇,心里觉得委屈极了,但她觉得这趟出行多半是白费功夫了。

    恰逢此时,却有另一名卫兵冷不丁问道:“夫人,您说您的夫君是苏齐苏将军?”

    元巧巧愣住了:“是啊。”

    “哪个苏齐?”

    元巧巧讷讷道:“难道如今还有第二个苏齐苏将军吗......”

    然而听着他们的对话,其他卫兵也一副才刚刚反应过来的样子,他们竟是一改刚才的冷漠态度,热切地看着她。

    “您是苏将军的结发妻子?”

    “那个还没成年的苏将军?”

    “是真的吗?”

    他们迫切地问着,元巧巧也懵住了,不明白他们为何这么大反应,先前问她话的那个卫兵似是也看出了她的想法,便在一旁解释道:“夫人应该还不知道吧,如今您的夫君正在外边带领着二十万大军围歼着贼军!苏将军派人增援紫金山跟皇城里的人里应外合,所以也通过这个渠道将外边的情况送了进来......”

    元巧巧也猛然惊醒,急切地问道:“你们说的是真的?”

    卫兵们连声应是。

    得知这个消息,元巧巧心里多日来积累起来的忧愁和恐惧似是就在这一瞬间一扫而光了,她满心欣喜,似乎还想到了自己的夫君站在大军中一匹高头大马上,大手一挥,二十万大军一拥而上的场面......那当真是让她欢喜极了!她猛然捂住了嘴巴,无声地流出了泪水来,这骤然的情况让先前还冷淡无情的卫兵们反倒是措手不及起来了,于是连忙安慰她他们一定会通报上边,必定要让元太尉知道她的到来的。

    元巧巧暂时得不到娘家的帮助,只能先回去等消息了,但她也已经等不及要赶快回到去了,因为她要将苏齐的消息告诉他的母亲和妹妹!

    不久后,王氏和苏初一也得知了苏二五不仅活着还成了外边疑似二十万勤王大军的总统帅的消息了,苏初一倒还满心茫然,但也为自己的兄长貌似做了很厉害的人物而高兴,王氏强忍住泪水哽咽道:“真是上天保佑啊......”

    看到她们的反应,元巧巧再次禁不住流出了喜悦的泪水,她已是满心期盼着了:夫君啊,你快点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