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
天气越来越热,就连狗都躲在阴凉的地方,有气无力地吐着舌头,只有知了在不知疲倦地叫着。
太平坊蓝宅,后院。
自选妃之后,宫中就派了两个管事宫女和四个小宫女来教蓝烟宫中礼仪。
明朝才经历了三任皇帝,其中还包括一个四年而绝的建文时期。朱元璋当初也就是是个泥腿子,虽然英武不凡,重启汉人国祚,但是因为当初的出身低,所以根本没有太多的讲究。
如今的大明皇宫,主要是以朱元璋当初根据前朝规例确定的一套管理方案,重严厉轻自由。
蓝烟自幼在西川长大,父亲得蜀王妃照拂,虽然从事商业,却也无人敢欺。父亲经商多不在家,母亲柔弱多病,难以管教,她是完全的靠自己在书上学到的东西成长起来。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她对人情世故略有不足,一直将书里面的东西当做天经地义。
一个自由散漫惯的人,现在被几个宫女处处约束,叫苦不已。
这些她都还能承受,唯一受不了的就是,自己完全失去了自由。
蓝父嗜好经商,在西川也攒下了一份不菲的家业。因蓝烟选妃,大部分家业都被蜀王妃变卖,着人将这些家资换成金银,给姐弟三人傍身,还派了王府一位典薄代为管家。
但是,蓝家其他产业易变卖,唯独养蚕织锦这份产业,难以变现。
蜀锦天下闻名,一直是皇家进贡之物。但是西川多山,养蚕种桑相比苏杭一带更分散。
蓝家与数千农户分别签下契约,供应蚕茧,这产业就是其他人想要接手,也不是易事。
加上价钱方面难谈,虽然与西川一富商谈好了交接,却也要等今年春蚕交易过后,双方才交接。
蓝烟自小代父记账,对家里的产业了解甚多,虽然并未实际操作过,但是自认在书上学到甚多,又得父亲传授,所以就有些蜜汁自信。
如今那位王修王典薄在西川帮他处理交接,也将今年产出的蜀锦用船运到了京师。却不曾想,船刚到京师,就被京师这边的绸缎行给联合抵制了。
京师绸缎行业关系错综复杂,各家绸缎行的背后,都有达官贵人,更有苏杭一代的商业联盟。
如今两船蜀锦还被耽搁在石头城码头,既上不了岸,船又走不了。
蜀王妃已经回来西川,留下来帮她处理婚事的右长史张槎是个典型的书呆子。让他谈古论今,主持礼仪还行,生意上的事根本指望不上他。
所以这几日天气热,但是蓝烟的心中更燥,嘴角都起了几个痘痘,又惹得大宫女一顿数落。
教习是一旬休息一日,到了这一日,终于得了空闲,她就有心想要亲自到石头城码头处,处理这两船蜀锦。
这个决定也让她的小丫头梧桐忧心不已,以前跟着小姐没有接触外面,她还觉得自己家的小姐是最聪明的人。但是现在天天跟着小姐被宫女们教导宫中规矩,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这么复杂,这么难以理解。
小姐她真的行吗?外面的人是不是都像宫女姑姑那么凶?
而且,她更怕宫女姑姑知道了她们溜出去,会严厉地惩罚她们。
但是蓝烟一意孤行,这府里又是以她为尊,所以并没有人敢劝。
不过她也知道今时不同往日,一切要以安全为上,所以特意让梧桐找了四个身强力壮的护院跟上。
夹江工业区的建设,出乎朱瞻基意料之外的顺利。
虽然自古以来,华夏文明的研究和发明都是因人而成,因事而成,缺少相关的逻辑应用。
但是当这件事变成了行政命令,由上而下地传达下来的时候,为了一个目标,所有人都能爆发出让人恐惧的潜力。
从三月底,经过测试的水车入水,夹江两岸,各种各样的水车已经架起了超过了一百个。
这里面,有一大半都是磨面和舂米的水车,而且大部分都已经被应天府的米行给买了下来,专门从事加工业务。
这些回报也让工部的工匠们爆发出了更高的热情,利用水车的动力,他们积极地研究各种不同的连接结构,更稳定的连接结构,将水车的应用拓展出更多。
水车大多有三种不同的构架,分为转轴、竖轮、卧轮,而三种不同的水车,能够带动的连动装置也各有不同。
如今,转轴的水车因为轴承的发明,可以做的更大,更结实,也能带动更大的动力。所以如今的大部分工艺研究,都是围绕着转轴水车来进行。
马致才就通过改进机床的转动结构和连接结构,在机床上安装了一个大铁盘,然后安装了一个水槽,里面加上沙子,就研发出了世界第一架磨床。
虽然这个磨床的功能还能单一,只能剖切玉石和打磨玉石,但是同时也能加工金银饰品。
而这架磨床的发明,很快就被龙凤银楼以高价租赁,有了这台磨床,从此能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和加工速度。
而其他银楼也不甘落后,出重金又向工部订购磨床,结果就是江边又增加了十家专门加工玉石和金银的作坊。
但是最让朱瞻基开心的还是工部一个叫常宽的工匠的发明。他研制了一套连接装置,可以用一台水车同时带到五台织布机转动,这个发明,才是真正的引爆了整个大明的发明。
在这个时代,所有的工业都是最初级的,规模最大的,就是服装行业。
从古至今,衣食住行都是所有人最重视的与人密切相关的项目,衣甚至还排在了食的前面。
在华夏的学说里,人之异于禽兽,最关键的就是知廉耻,懂礼仪。而穿衣则是人与畜生最大的区别。
但是生产力的限制,让织布一直都是个人行为,从来不能规模化,集约化。但是常宽的发明,将会彻底改变这一切。
而这项发明,也成为了大明的第一项申请的专利。只不过,申请方不是常宽,而是大明工部虞衡清吏司,这也算是一项行政命令下的专利申请,申请方和批准方都是一个机构。
虞衡清吏司为此专门安排了一位从五品的员外郎负责此事,算是有了一个专门机构。
按照初步规定,工部虞衡清吏司拥有此专利的十年专利权,其余任何人等和机构都不得防制此物。任何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改进,虞衡清吏司同样拥有权益。
而这项大明的第一项专利在被工部申请以后,立即引起了整个江南的震动,第一个跳出来的不是别人,而是内官监的太监们。
因为明代的织造行业隶属织造局,而织造局则又归内官监管。内官监原本见工部发明了这么好用的机器,原本一个人只能管一台织机,现在一个人却能管理五台织机,效率提升了五倍,这就等于他们现在能扩大五倍的产能。
可是专利一出,他们却不能防制了,这就等于是断了他们的财路啊!
内官监可不怕工部,直接就把官司打到了大理寺。
大理寺也没有接手过这个案子啊,又把这件事汇报给了朱棣。朱棣却以不能越级告发,将案子交由工部虞衡清吏司来裁决。
因为工部才是专利的管理者,所以必须先由工部裁决,如果工部裁决不公,内官监才能把工部作为被告告上大理寺。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立刻全国轰动,轰动的不是专利这个新玩意,大家感兴趣的是两个朝廷部门打官司啊!
连续半个多月,工部与内官监的官司你来我往。首先内官监以织造行业是内官监管辖为由,否定工部的管辖权。
工部却以织机改进是工部吏员为由,认定了这项技术属于工部,内官监想要使用这个技术,要么购买工部生产的水利织机,要么直接购买专利,自己生产织机。
裁决方和利益方同属于一家,这官司没法打啊。
内官监也知道专利这玩意是朱瞻基搞出来的,所以大太监候显亲自拜见了朱瞻基询问此事章程。
候显这些年也风光无限,永乐元年秋,侯显受朱棣的委派,以司礼监少监的身份率领临潭藏族昝土司的人马,深入卫藏。
永乐四年十二月,他将哈立麻等一批宗教首领顺利地请到南京,接受了新王朝的官职、封号。
这也意味着,整个青藏正式成为了大明的属地。
他初次出使,圆满成功,使得朱棣大悦,将他从少监擢升为太监。
后来他又追随郑和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下西洋,有了经验之后,他多次单独率领船队下西洋,只不过他率领的船队规模小,每次都是有专门任务,所以不为后世所知。
而如今,他又在准备率领船队前往榜葛剌诸国,也就是后世的东印度一带诸国,准备发展大明与那里诸国的商贸。
因为现在朱瞻基统管海军,两人还有过多次接触,商议船队的规模和任务,朱瞻基当然又给他安排了不少私活。
见他登门,朱瞻基只道:“若想天下工匠用心做事,勇于改进,专利不可废。”
候显立即就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回去之后就让下面的人跟工部磋商专利授权一事。
太平坊蓝宅,后院。
自选妃之后,宫中就派了两个管事宫女和四个小宫女来教蓝烟宫中礼仪。
明朝才经历了三任皇帝,其中还包括一个四年而绝的建文时期。朱元璋当初也就是是个泥腿子,虽然英武不凡,重启汉人国祚,但是因为当初的出身低,所以根本没有太多的讲究。
如今的大明皇宫,主要是以朱元璋当初根据前朝规例确定的一套管理方案,重严厉轻自由。
蓝烟自幼在西川长大,父亲得蜀王妃照拂,虽然从事商业,却也无人敢欺。父亲经商多不在家,母亲柔弱多病,难以管教,她是完全的靠自己在书上学到的东西成长起来。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她对人情世故略有不足,一直将书里面的东西当做天经地义。
一个自由散漫惯的人,现在被几个宫女处处约束,叫苦不已。
这些她都还能承受,唯一受不了的就是,自己完全失去了自由。
蓝父嗜好经商,在西川也攒下了一份不菲的家业。因蓝烟选妃,大部分家业都被蜀王妃变卖,着人将这些家资换成金银,给姐弟三人傍身,还派了王府一位典薄代为管家。
但是,蓝家其他产业易变卖,唯独养蚕织锦这份产业,难以变现。
蜀锦天下闻名,一直是皇家进贡之物。但是西川多山,养蚕种桑相比苏杭一带更分散。
蓝家与数千农户分别签下契约,供应蚕茧,这产业就是其他人想要接手,也不是易事。
加上价钱方面难谈,虽然与西川一富商谈好了交接,却也要等今年春蚕交易过后,双方才交接。
蓝烟自小代父记账,对家里的产业了解甚多,虽然并未实际操作过,但是自认在书上学到甚多,又得父亲传授,所以就有些蜜汁自信。
如今那位王修王典薄在西川帮他处理交接,也将今年产出的蜀锦用船运到了京师。却不曾想,船刚到京师,就被京师这边的绸缎行给联合抵制了。
京师绸缎行业关系错综复杂,各家绸缎行的背后,都有达官贵人,更有苏杭一代的商业联盟。
如今两船蜀锦还被耽搁在石头城码头,既上不了岸,船又走不了。
蜀王妃已经回来西川,留下来帮她处理婚事的右长史张槎是个典型的书呆子。让他谈古论今,主持礼仪还行,生意上的事根本指望不上他。
所以这几日天气热,但是蓝烟的心中更燥,嘴角都起了几个痘痘,又惹得大宫女一顿数落。
教习是一旬休息一日,到了这一日,终于得了空闲,她就有心想要亲自到石头城码头处,处理这两船蜀锦。
这个决定也让她的小丫头梧桐忧心不已,以前跟着小姐没有接触外面,她还觉得自己家的小姐是最聪明的人。但是现在天天跟着小姐被宫女们教导宫中规矩,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这么复杂,这么难以理解。
小姐她真的行吗?外面的人是不是都像宫女姑姑那么凶?
而且,她更怕宫女姑姑知道了她们溜出去,会严厉地惩罚她们。
但是蓝烟一意孤行,这府里又是以她为尊,所以并没有人敢劝。
不过她也知道今时不同往日,一切要以安全为上,所以特意让梧桐找了四个身强力壮的护院跟上。
夹江工业区的建设,出乎朱瞻基意料之外的顺利。
虽然自古以来,华夏文明的研究和发明都是因人而成,因事而成,缺少相关的逻辑应用。
但是当这件事变成了行政命令,由上而下地传达下来的时候,为了一个目标,所有人都能爆发出让人恐惧的潜力。
从三月底,经过测试的水车入水,夹江两岸,各种各样的水车已经架起了超过了一百个。
这里面,有一大半都是磨面和舂米的水车,而且大部分都已经被应天府的米行给买了下来,专门从事加工业务。
这些回报也让工部的工匠们爆发出了更高的热情,利用水车的动力,他们积极地研究各种不同的连接结构,更稳定的连接结构,将水车的应用拓展出更多。
水车大多有三种不同的构架,分为转轴、竖轮、卧轮,而三种不同的水车,能够带动的连动装置也各有不同。
如今,转轴的水车因为轴承的发明,可以做的更大,更结实,也能带动更大的动力。所以如今的大部分工艺研究,都是围绕着转轴水车来进行。
马致才就通过改进机床的转动结构和连接结构,在机床上安装了一个大铁盘,然后安装了一个水槽,里面加上沙子,就研发出了世界第一架磨床。
虽然这个磨床的功能还能单一,只能剖切玉石和打磨玉石,但是同时也能加工金银饰品。
而这架磨床的发明,很快就被龙凤银楼以高价租赁,有了这台磨床,从此能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和加工速度。
而其他银楼也不甘落后,出重金又向工部订购磨床,结果就是江边又增加了十家专门加工玉石和金银的作坊。
但是最让朱瞻基开心的还是工部一个叫常宽的工匠的发明。他研制了一套连接装置,可以用一台水车同时带到五台织布机转动,这个发明,才是真正的引爆了整个大明的发明。
在这个时代,所有的工业都是最初级的,规模最大的,就是服装行业。
从古至今,衣食住行都是所有人最重视的与人密切相关的项目,衣甚至还排在了食的前面。
在华夏的学说里,人之异于禽兽,最关键的就是知廉耻,懂礼仪。而穿衣则是人与畜生最大的区别。
但是生产力的限制,让织布一直都是个人行为,从来不能规模化,集约化。但是常宽的发明,将会彻底改变这一切。
而这项发明,也成为了大明的第一项申请的专利。只不过,申请方不是常宽,而是大明工部虞衡清吏司,这也算是一项行政命令下的专利申请,申请方和批准方都是一个机构。
虞衡清吏司为此专门安排了一位从五品的员外郎负责此事,算是有了一个专门机构。
按照初步规定,工部虞衡清吏司拥有此专利的十年专利权,其余任何人等和机构都不得防制此物。任何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改进,虞衡清吏司同样拥有权益。
而这项大明的第一项专利在被工部申请以后,立即引起了整个江南的震动,第一个跳出来的不是别人,而是内官监的太监们。
因为明代的织造行业隶属织造局,而织造局则又归内官监管。内官监原本见工部发明了这么好用的机器,原本一个人只能管一台织机,现在一个人却能管理五台织机,效率提升了五倍,这就等于他们现在能扩大五倍的产能。
可是专利一出,他们却不能防制了,这就等于是断了他们的财路啊!
内官监可不怕工部,直接就把官司打到了大理寺。
大理寺也没有接手过这个案子啊,又把这件事汇报给了朱棣。朱棣却以不能越级告发,将案子交由工部虞衡清吏司来裁决。
因为工部才是专利的管理者,所以必须先由工部裁决,如果工部裁决不公,内官监才能把工部作为被告告上大理寺。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立刻全国轰动,轰动的不是专利这个新玩意,大家感兴趣的是两个朝廷部门打官司啊!
连续半个多月,工部与内官监的官司你来我往。首先内官监以织造行业是内官监管辖为由,否定工部的管辖权。
工部却以织机改进是工部吏员为由,认定了这项技术属于工部,内官监想要使用这个技术,要么购买工部生产的水利织机,要么直接购买专利,自己生产织机。
裁决方和利益方同属于一家,这官司没法打啊。
内官监也知道专利这玩意是朱瞻基搞出来的,所以大太监候显亲自拜见了朱瞻基询问此事章程。
候显这些年也风光无限,永乐元年秋,侯显受朱棣的委派,以司礼监少监的身份率领临潭藏族昝土司的人马,深入卫藏。
永乐四年十二月,他将哈立麻等一批宗教首领顺利地请到南京,接受了新王朝的官职、封号。
这也意味着,整个青藏正式成为了大明的属地。
他初次出使,圆满成功,使得朱棣大悦,将他从少监擢升为太监。
后来他又追随郑和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下西洋,有了经验之后,他多次单独率领船队下西洋,只不过他率领的船队规模小,每次都是有专门任务,所以不为后世所知。
而如今,他又在准备率领船队前往榜葛剌诸国,也就是后世的东印度一带诸国,准备发展大明与那里诸国的商贸。
因为现在朱瞻基统管海军,两人还有过多次接触,商议船队的规模和任务,朱瞻基当然又给他安排了不少私活。
见他登门,朱瞻基只道:“若想天下工匠用心做事,勇于改进,专利不可废。”
候显立即就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回去之后就让下面的人跟工部磋商专利授权一事。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自身不保存任何数据,请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