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白色大楼 » 第九章 2407年九月十四日

第九章 2407年九月十四日

    当天傍晚的时候,新闻就详细播报了DZ的情况。原来是XXX发生了大型DZ,级别暂时未定。但是估计级别不低,连西都都感受到强烈的震感。新闻上苦难的场面一副接着一副,BYY都忍不住落下泪来。整个西都能源大学从来没有如此凝重过,李明在自己电脑上看到新闻,一时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各种报道纷扰而至,那个年代的网络,新闻总是转载的很快。网上迅速吵成一片,同情的,哀悼的有之;嘲讽挖苦的,也大有人在。甚至漂亮国的某个NMX,还在网上发言,(此处省略三十字)。

    到了第二天,各路更加详细的报道来了,也更加有希望的消息。一时,大明国内阁大臣召开紧急会议,表明态度,抗击灾情;兵部尚书李大人派遣人马,第一时间赶往XXX;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已经责成人员,进XXX救援。这是官方消息,民间的各个团体,也开始自发救援行动。

    早上和家里又通过一次电话,爸爸表示,准备和妈妈出门捐款。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心里感觉很堵,看到昨天晚上的报道,难过的一个晚上睡不着。山体滑坡,房屋损毁,听到有人在那边受苦,心里就难受。爸爸一个月俸禄是十两银子,这回准备捐出一两。

    学校也有捐款窗口,不少同学虽然家境贫寒,但此时也慷慨解囊。这两天,余震的恐惧还在李明心头萦绕,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大灾大难之前,更需要团结。打完电话,李明赶到银行取钱,他也捐了五钱银子。他甚至有点懊悔,如果不是买那个玩具Tank,他可以拿出更多的钱。

    食堂里面电视连续播报救援的情况,中午新闻快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仰着头观看,一时间,甚至连筷子声音都听不到了。兵部的人马已经赶到,但是还是分布在XXX外围,当地情况复杂,需要进一步分析灾情,才能做出部署。各路物资也第一时间到达,除了其他省份民众的捐款,还有不少企业捐献的帐篷、食品等物资。

    今天没有人去实验室,学校号召大家在宿舍待命,以防余震。不过不少人还是选择在操场上安营扎寨。李明则是和黎东东待在宿舍。快吃饭的时候,余震又来了一次,不过比起前两次已经幅度很弱了。虽然如此,但冲击力还是让李明心神不宁。昨天晚上他几乎整晚没有睡着,甚至有点疑神疑鬼,生怕余震来了来不及逃走。黎东东也好不到哪里去,平时晚上睡觉,他睡熟了之后,总是带着轻微的鼾声,昨天晚上却是整晚很平静,没有一点声响。

    电脑上还播报了一些奇异的新闻,余震中,有人从楼上直接跳下去,结果反而受伤,诸如此类。境外对于大明国的攻击,更加频繁。昨天的那个漂亮国的NMX就不说了,更多谴责官方的帖子,出现在网上。本来十月份要在北都举行地球运动会,结果原先的漂亮国总导演因为DZ的问题,临时退出了。其他国家,挂羊头卖狗肉,也一拥而上,反正那个时间段,网络上一篇哀鸿遍野。

    下午的时候,大家的心情平复了一些。实验室的人约着到操场摆摊子打扑克玩,算是舒缓一下紧张的心情。这次,杨芯芯没有来,在宿舍窝着。这让李明有点失落。李明刘在天几个在下面打拖拉机。黎东东也不出宿舍,也不知道神神叨叨忙什么。

    睡了一个午觉,大家似乎精神恢复了不少,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到下午吃过晚饭,一条短信让所有人都震惊了。西都宇航局通知,今天晚上八点到明天早上八点之内,极大概率会有一次强烈余震。官方消息,这次连黎东东都不得不拿着被窝铺盖去操场了。那天晚上,周边居民小区又不知道涌入多少人,操场上甚至比游泳池还热闹。杨芯芯也终于出来了,和李明刘在天他们在足球场把褥子铺开过夜。晚上的操场,并不冷,或者说,人多了,温度也还过得去。张晓月和常静怡像左右护法一样,围在杨芯芯身边。她似乎受惊吓过度了,也没有了平时的活跃,哆哆嗦嗦,更让人生怜。

    好平静的夜晚啊,喧嚣的人们,在十一点多的时候,也慢慢安静下来。“师兄”李明睡得正香,突然被人拍醒,睁眼一看,杨芯芯站在面前。

    “师兄,我去上个厕所,你能陪我去一趟吗?”

    李明一个纵身跳起来,带着杨芯芯去找厕所。

    “去你们宿舍吧。”李明说。

    两个人穿过横七竖八的被褥群,来到杨芯芯宿舍门口。这时的门口,连楼管的房间等都是暗的,整个大楼怕是快要空了。

    “师兄,你在大门口等我一下,我去宿舍楼一楼的公共厕所,很快的。”

    李明点点头,杨芯芯就慢慢消失在黑暗当中了。那天晚上,李明想了很多。大的灾难,让他看到了杨芯芯不一样的一面。此时,她不再是保送朱先进实验室的那个强势的女生,什么年级第三,都不在重要;她在李明心中,成为了一个普通女生,也有害怕担忧的普通女生。

    正想着呢,杨芯芯已经小心翼翼地出来了。“走吧。”她轻声说。

    两个人慢慢回到原来的地方,这个时候,张晓月醒了,把杨芯芯拉了过去。

    李明正准备再睡会,突然电话响了。接过来,朱先进的声音响起。“在学校吗?”

    “在的。”

    “明天我们要出趟差,你行吗?”

    “可以的朱老师,去哪里?”

    “去XXX,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