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生记忆随笔 » 童年和那些随岁月逝去的器物(一)

童年和那些随岁月逝去的器物(一)

    小时候,山里的庄户人没有太多的现代工具,所有工具都是就地取材自给自足。山上有大自然馈赠的荆棵(黄荆在沂蒙山区的叫法),还有存下来的棒槌子窝(包裹着玉米的白皮),也有人种棉槐,这些都被做成了各式各样的农具和用品,那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很多堪称工艺品。

    时过境迁,长大后的农村已经不复农村,很多器物都已随风而逝,我用心中的笔记录下脑中的它们留给后人看。

    扁担和担仗

    扁担和担仗,说起来拗口,不认识的人估计听着都迷糊。扁担更长更粗,没有铁的挂钩,用了担东西。担仗更短更细,两头有铁的挂钩,一般用来挑水。他们是亲兄弟,分担着家里的各种农活,出现在不同的场合。

    我家有三副担仗,其中有一副小的是爷给我和弟弟准备的,小时候我们用它来挑水和抬水。扁担只有两副,爷和娘一人一副,担仗担的更多,我和弟弟承担不来。是不是所有和担相关的都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分担的意思是不是就是分着挑,或者分着担。

    架筐

    架筐是农具,也是摇篮,一如牛郎织女里牛郎挑着的,架筐一头一个,里面担着的是一双儿女,我和弟弟小时候也这么被爷娘挑着过。那时候真不知道什么是硌得慌,也不知道疼,还兴冲冲的抢着被挑着。

    架筐的用途太多了。高高的架筐两头挂,中间是担仗或者扁担,开春和秋天播种前挑粪,一担担的把家里的土肥挑到地里,一堆堆的成就了庄稼的收获。收获季节担着的是一筐筐收获,棒槌子、地蛋、方瓜、烟叶,空着的时候担着的是我和弟弟。

    架筐也分大小,有条件的会编会编大小不一的,大的给大人用,小的给孩子用,一家人一起分担。

    扁筐

    挎着的扁筐里放着刚从菜园里摘的黄瓜、芸豆、洋柿子、窝瓜,还有一头放着葱和韭菜,这是小时候早晨起来去菜园的印象。扁筐里总是装着各种东西,出门的时候空着,回来的时候满着。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也被爷娘放在扁筐里挎着过,那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我家有大小不一好多扁筐,一直用到了现在。知道我家老二爱吃西红柿,爷和娘在老家的林子和菜园里栽了好多的洋柿子和洋枣,每到成熟的季节就会一扁筐一扁筐的摘回家,装到箱子里等着我回去吃,吃完了给我装满车再拉回青岛的家。

    木车子(独轮车、推车子)

    最早的搬运工具,听爷说娶我娘的时候就是推回来的。木车子一边坐着我娘,一边是娘的嫁妆铺盖。木车子很容易歪倒,就一个轱辘上坡很费劲。

    小时候木车子也是家里的运输工具,推粪、推棒槌子都用它,比扁担挑着效率更高,一趟赶上一个人好几趟。

    娄(夾娄筐)

    和木车子成双成对,是绑在农村独轮木车子上的篓筐,成双成对,一边一个,用来盛放东西,也用来运输土肥。小时候收棒槌子(玉米)、瓜(地瓜)、果子(花生)等农作物都要靠它。男劳力推着,家里娘们和孩子在前面拉,有的家长也会把孩子放到篓里一起推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