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万年文脉莽昆仑 » 第12章 甲骨文

第12章 甲骨文

    “林武,林武,快醒醒,拿上洛阳铲,要去挖宝贝了。”

    凌晨,天空还灰蒙蒙的,林龙就被吵醒了。他张开迷迷糊糊的双眼一看,是自己的高祖父在推搡着他起床,把自己看成是曾祖父林武了。

    林龙赶紧操起洛阳铲、拎着几只麻布袋,跟着高祖父出发了。他们家曾经住在安阳市西北的小屯村,北面的洹河由西向东缓缓地流着。安阳市在河南,与山西、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四省通衢的好地方。林龙弄不清是他曾祖父还是爷爷后来把家搬到山东曲阜去了。

    林龙跟着高祖父很快沿着洹河来到一块空地。洹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由北向南流淌,这块空地就在洹河的西侧。

    已经有不少村民在地里刨啊挖啊,非常卖力。

    “林武,我们就在这里开挖。”高祖父说。

    “这里光秃秃的,有什么宝贝啊?”林龙不解地问。

    “西北面有人发现古代王陵遗址,挖到不少宝贝,有陶器、玉器、青铜器和龙骨,都值大价钱哩。大家猜想,附近肯定有宫殿遗址啊。所以大伙就在这附近寻找。”

    “什么龙骨?不会是我在王大人家里看到的龙骨吧?”林龙心里在嘀咕,前两三年,也就是1899年,自己在北京亲眼看见了不少“龙骨”。

    “林武,快来看,我挖到一个大龙骨。”高祖父兴奋地说。

    林龙走近前一看,果然是块龟腹骨,上面刻了不少甲骨文。

    “太爷爷,这些东西不能动,这是商代留下来的甲骨文,很珍贵的文物呢。”林龙说。

    “啊,你叫我什么?什么文物啊?有人花一两银子一块收购这东西呢。咱们不挖,也会被乡亲们挖光的。”高祖父说。

    林龙向高祖父讲述了自己的奇遇。

    原来,林龙曾是清末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的得意门生,住在王府里。王懿荣不仅是一个晚晴王朝的翰林,还是一个著名的古文字学者和金石学家。

    1899年深秋,王懿荣得了严重的疟疾,全身乏力,卧病不起,叫林龙请来太医治病。太医开了药方,林龙到宣武门菜市场门口的达仁堂药店配了中药。

    林龙刚进府内就被王懿荣叫住了。

    “慢着,林龙,你怀里抱着的是什么?”王懿荣问。

    林龙看了看怀里的龟壳,说道:“师父,是药单上的‘龙骨’,医生叫我把它磨成粉末跟其他中药一起煎开,有祛毒生肌的作用。”

    “给我看看!”王懿荣把龟壳拿过去,反复仔细端详,看了半个时辰,俨然已经忘记了林龙的存在。

    “师父,师母叫我去煎药了,你那‘龙骨’……”

    “林龙,这个‘龙骨’不要放进去煎了。快去库房支个五百两银子,把达仁堂的所有‘龙骨’买回来。”王懿荣显得相当兴奋,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完全看不出是一个深受疟疾缠身的人。

    “师父,收购‘龙骨’?多少钱一块?”

    “二两银子一块!”

    “好嘞!”

    林龙迅速向达仁堂奔去。

    赶到达仁堂柜台前,林龙已经是气喘兮兮,大汗淋漓。

    掌柜用手抬起镜片,看了看林龙说:“小伙子,啥事那么慌张?”

    “姜掌柜,把你店里的全部‘龙骨’收集一下,我家大人全要了?”

    “啊?全要了?敢问哪位大人啊?”

    “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王大人。”

    “哦。原来是大金石学家王大人啊。好嘞!”

    “姜掌柜,你这些‘龙骨’都从哪里来的啊?”林龙问了一句。

    “小伙子,一般人不会告诉你这些‘龙骨’从哪里来的,那样会断了他的财路。看你是替王大人办事的,我告诉你一些信息。你去找找古董商范维卿吧,最近他刚好在京城贩卖这些‘龙骨’。”

    林龙在北京城马不停蹄地奔波了一整天,天黑时赶着三辆马车回到王府,带回来1508片“龙骨”,基本上把王府的银两掏空了。

    “林龙办事就是周全!”王懿荣夸奖了林龙一番。

    说来也怪,自从林龙带回来1508片“龙骨”后,王懿荣神采奕奕,像没生病似的,整天沉浸在“龙骨”研究中。凭借着自身深厚的古文字和金石学造诣,王懿荣看着这非籀非篆的文字符号,发现这些象形文字具备中华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并且具有汉字构造的六种规则,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他判定这些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是中华大地上发现的最早的已成系统的成熟文字。王懿荣带病坚持研究这些甲骨文。

    然而,当时清朝已经摇摇欲坠,八国联军看到清王朝的腐败和羸弱,以帮助镇压义和团为由,进驻北京,明目张胆地进行侵略和瓜分中华土地。慈禧太后携皇室人员仓皇出逃,任命王懿荣为京师团练大臣,抵御八国联军的侵略。但是,北京城里十五万的清兵和五十万义和团士兵不堪一击,竟然抵挡不住一万八千多联军的进攻。王懿荣失望至极,挥笔写下绝命诗:“君忧臣辱,君辱臣死,终其所不为”,投井殉国。

    王懿荣是中华民族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被称为“甲骨文之父”,然而,他还来不及对甲骨文进行深入研究和著书立说,就怀着文人义士的高风亮节为国捐躯。

    王懿荣牺牲的时候,林龙正按师父的吩咐,保护着王懿荣的几个儿子。听到师父去世的消息,林龙万分悲痛。后来,他协助王懿荣的儿子把绝大部分甲骨都移交给师父的老朋友刘鹗,然后返回老家,但不知咋地就回到了小屯村。

    高祖父听了林龙讲的故事后,把洛阳铲一扔,说:“嗯,林龙,你说的对,我们不应该动这里的一花一木,你快去通知刘鹗专家来这里考古发掘吧。”

    “嗯,来抱抱我最明智的太爷!”说罢,林龙抱了抱高祖父。

    甲骨文终于在刘鹗、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等一大批著名学者长期的考古、挖掘、收藏、整理、研究和保护下,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甲骨学。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在已发掘的十五万多片甲骨中,发现有4500多个汉字,至今识别出2500多个汉字,还有约2000个汉字等待着中华儿女揭开神秘的面纱。

    林龙这段时间特别兴奋,因为他已经穿越到民国时期了,离他回到现实世界中只有一百多年了,心想那就是一眨眼的事情。

    林龙拿起月光宝盒,问了问:“我和林虎是不是很快可以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啦?”

    月光宝盒镜面上立马显示两行字:“别做梦了,赶快去抢救后母戊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