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万年文脉莽昆仑 » 第8章 杜康酿酒

第8章 杜康酿酒

    在仓颉造字解决了事务管理难题而欢欣鼓舞的时候,黄帝手下的另外一位大臣杜康却为他管理的粮食而愁眉苦脸。

    这是什么情况呢?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由于农耕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加上这几年风调雨顺,黄帝部落五谷丰登,粮食堆满仓库,时间长了,许多粮食发生腐烂变质,留不住啊。这可怎么办那?杜康心急如焚。想想风后、力牧战功累累,仓颉造字功成名就,再看看自己却对粮食的储藏一筹莫展,不但功名无望,还时刻有掉脑袋的风险,真是有天壤之别啊。

    这天,杜康独自一人走在一大片粮仓背后的山林里,在绞尽脑汁地想啊想啊:除了再增加一些仓库,把粮食都晒干,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保证粮食不发生腐烂变质呢?

    杜康只顾埋头沉思,一不小心撞上一棵大桑树,额头上起了一个大疙瘩。他抬头一看,发现这棵古老的桑树树干很粗,中间有个大树洞。杜康灵机一动,要是把粮食装在树洞里,包裹起来,离开地面,避免日晒雨淋,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让手下把一些粮食藏在许多树洞里。

    过了两年,其他陈年稻谷吃得所剩无几的时候,杜康突然想起了藏在树洞里的粮食,立马来到那片桑树林。到了山林里,看到几只山羊围着桑树在舔树干,另外几只山羊躺在地上昏昏欲睡,还有的山羊走起路来东倒西歪。再走近一看,原来树洞里的粮食不见了,都变成水了,从树缝里渗出来。一阵阵香气沁人心脾。杜康用手指沾了一些,塞进嘴里尝尝,顿时觉得这种液体甘醇香甜,他用双手捧了一把,喝起来,更觉得神清气爽,满口醇香,很快就觉得满腹升温,头脑有些兴奋起来。杜康叫大家都喝一些,没想到个个都说好喝,连连称赞是神仙水。

    这该如何是好?怎么向黄帝汇报啊?一时间,众说纷纷,有说不能告诉黄帝的,有说准备接受惩罚的,杜康觉得事已至此,必须一五一十地告诉黄帝。

    杜康来到黄帝跟前时,黄帝正在和仓颉、林龙讨论如何进一步传播、推广文字的事情,杜康只好端着从树洞中盛回来的水站在一边。

    “咦?什么东西那么香啊?”黄帝用鼻子嗅了嗅说,一时间没有注意到杜康来到身边。

    “帝上,请您尝尝这碗神水。”杜康恭恭敬敬地递上,边上还有人拎着一个陶罐,里面还装满这种水。

    “神水?哦,我来尝尝。”黄帝完全信任杜康,端起陶碗,先用鼻子凑近闻了闻,那香气侵入鼻孔,令人心旷神怡,黄帝忍不住一饮而尽。

    “嗯,这神水滑爽酣畅,醇香味美,感觉荡气回肠啊。怎么头脑和耳朵还有些发热啊?这是用什么东西制作的?”黄帝问道。

    “帝上,我是来领罪的。”杜康说。

    “哦?怎么回事?”

    杜康连忙说:“我把一些粮食储存在树洞里,时间长了,这些粮食变成了现在这种水了。我浪费粮食,罪该万死!”

    “来来来,仓颉、林龙,你们都来尝尝。”黄帝招呼大家品尝。

    杜康连忙从陶罐里又倒出两碗水,分别递给仓颉和林龙。

    仓颉饮了“神水”,顿感轻松自在,鹤发飘飘,童颜红润。

    林龙喝完,抹了抹嘴唇,回味无穷。

    黄帝开腔了:“杜康,我暂且不治你的罪,你叫上林龙,再去仔细研究一下,看看粮食变成这种水是不是物有所值。如果考察下来,这是在浪费粮食,你又想不到更多储存粮食办法的话,那就接受处罚吧,绝不轻饶!”

    杜康也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不卑不亢地说:“帝上,微臣一定把这事情弄个水落石出。”说完,拉着林龙走了。

    杜康回到家里,就琢磨起这神水来。林龙对杜康说:“我们现代的人把这水叫作酒,是粮食经过发酵后产生的。”

    杜康说:“林龙,你这么说发酵我也听不明白。哎,你会制作这种叫酒的水吗?”

    “额,这个,这个……”林龙支支吾吾地说。

    “哈哈,我一看就知道你也不会制作酒这种东西,以前可能只知道啃书本吧?”杜康笑着说。

    “哎,是的,很多东西我也只知道皮毛,所以太上老君要派我来学艺。”林龙说。

    “好吧,那我们一起来研究。”杜康说。

    林龙的爷爷住在乡下,每到春节来临之前,都要做两大瓦缸的米酒。林龙曾经瞥见过爷爷制酒,但是当时根本没放在心上,现在还真搞不清楚整个制酒过程。

    “林龙,我们根据粮食在树洞里,经过长时间发霉变成酒的这种原理制作吧。”杜康说。

    “行!”林龙说。

    杜康和林龙围着几陶坛酒水在沉思。

    “单靠粮食堆在野外发霉变成酒,好像时间长、产量少、质量不容易控制,还有没有其他什么办法呢?”杜康像是跟林龙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对了,可不可以像药引一样,我们也做酒引子?把少量的酒引放入大量粮食里,要是制酒成功了,就可以大批量生产了。”林龙说。

    “嗯,是好办法,不亏是炎帝的好徒弟啊。我们先做酒引吧,然后做出几坛美酒出来,定让黄帝他们刮目相看。”杜康说。

    “好嘞。我知道辣蓼草、马鞭草、竹叶草、墨旱莲这些草药有发酵功能。我去收集这些草药吧。”林龙说。

    杜康吩咐说:“再加入一些丁香、甘草、茯苓吧,这样做出来的酒应该会更加醇香可口。”

    很快,杜康和林龙就把这些草药找齐了。用石斧把草药剁碎,放进石臼里,用木杵舂成粉末,再掺入米粉,搅拌均匀,加适量水,反复搓揉,揉成一大团块,接着再揉成一小团一小团。在茅草屋地面上架起了干柴堆,在上面再铺一层枯稻草,然后把粉团铺放在稻草上,最后再铺上一层稻草盖严,关上房门。

    八月,阳光明媚,气候炎热。三天过后,杜康和林龙怀着忐忑心情,来到茅草屋。掀开稻草,看见小粉团表面长出了白色的菌丝,一股酸甜的香味扑鼻而来。

    “林龙,看来我们的酒引制作成功了,”杜康高兴的说,“晒干储存起来。我给它们起个名字,就叫酒曲吧。”

    看着这些轻飘飘的酒曲,杜康和林龙酿酒的信心顿时倍增。

    成败在此一搏!杜康找来上好的糯米,在陶罐里蒸熟后,让其降至常温,然后分层倒进坛子里,在每层糯米上薄薄地撒一层酒曲粉,再把糯米和酒曲全部搅拌均匀,加入一些冷水,每个坛子盛满七八分,在糯米中央掏一个大洞,最后用稻草和木板盖严坛口。

    经过了九天九夜的发酵,整个酿酒场香气四溢。

    杜康和林龙请来了黄帝、仓颉和一些大臣,举行揭坛仪式。这真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杜康和林龙的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黄帝点燃三柱香,祭天拜地敬祖先。一切祭祀仪式完成后,随着史官一声:“开坛!”声音刚落,杜康揭开酒坛,只见上面一层雪白的酒糟浮在上面,似乎还在发酵、翻滚,发出极其微弱的欢呼声。杜康拨开酒糟,从坛子里舀出一碗如玉如琼、香气扑鼻的酒水,递到黄帝手上。黄帝举着碗,往天上、地上泼洒一些酒水出去,敬天敬地后,把剩下的酒全部喝光了。

    “好好好,这水沁人肺腑,醇香滋润,回味无穷。大家也一起喝上几碗。”黄帝对这酒赞不绝口。

    接着,仓颉、杜康、林龙、力牧、常先、大鸿等一批大臣也都上前喝了一碗,个个都竖起大拇指,觉得喝了这水令人亢奋,心情愉悦。有的人还喝了第二碗,甚至第三碗,大鸿喝了不知第几碗了,开始摇摇晃晃,絮絮叨叨,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水还没有名字吧?仓颉你给起个名字吧。”黄帝说。

    仓颉想了想,说:“启禀帝上,微臣就把这水称为‘酒’,您看可否?一来这水是酉月酿造,二来盛水的坛子也像酉字,三来这东西状态就是水,所以就用三点水加酉形成一个‘酒’字吧,三点水也象征天地人三才,敬奉三才,永保部落平安、兴旺。至于这个读音嘛,听说这水通过九天九夜才酿造完成,就谐音九,叫做‘酒’吧。”

    黄帝连连点头说:“好,就叫酒。我宣布杜康和林龙酿酒有功,嘉奖杜康和林龙一人一只山羊!”

    杜康、林龙立即俯首作揖答谢黄帝。

    林龙心想,仓颉真厉害,原来酒的名称是他这么创造出来的。

    此时,林龙怀里的月关宝盒激烈地振动起来,林龙连忙取出来瞧瞧。镜子里林虎兴奋地说:“林龙,你们酿的酒,香气都飘到我们这边来了,我和师傅马上过来品尝。”

    “什么?孙悟空要来?”林龙还正在纳闷,只见空中飘来一朵祥云,孙悟空和林虎腾云驾雾来了。

    “黄帝万岁,我乃齐天大圣孙悟空,借你的酒喝上一碗。请宽恕我们不请自来!”孙悟空上前向黄帝施礼说道。

    黄帝连忙还礼,说道:“大圣光临,蓬荜生辉,请!”

    偌大的黄泥广场上,围满了人,烤羊、烤牛成排成堆,蔬菜、果盘层层叠叠,大家吃得开心,喝得畅快。

    林虎和林龙兄弟俩好长时间没有碰面了,这次见面有说不尽的话语。

    林龙问:“你已经学会哪些本领啦?”

    “我会十八变,还会把金箍棒变大变小,藏在耳朵里。”林虎说。

    在黄帝的提议下,林虎展示了一下他的法术。

    “变大,变大,变大。”林虎说着,金箍棒变成擎天柱。

    然后,又说:“变小,变小,变小!”金箍棒变成一根电筒般粗的棍子,林虎马上耍起棍棒来,只见他整个人被金光闪闪的一圈棍影包围住,大家看得目瞪口呆,一个劲地连叫声好。

    怎奈时光如梭,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孙悟空和林虎很快就要告别黄帝了。

    “谢谢黄帝的盛情款待!”孙悟空和林虎拜别黄帝。

    “望大圣常来光临。祝愿你们唐僧师徒几人西天取经顺利!”黄帝说道。

    “后会有期!”孙悟空和林虎纵身一跃不见了。

    从此,杜康酿造的酒成为了祭祀、宴会必备的东西,酒文化在华夏大地上遍地开花,不少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留下了许多饮酒佳话,尤其是曹操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更是把杜康这个名字永远地铭刻在中华民族酒文化的历史丹青画卷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