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在剑宗当掌门 » 第27章 书院中的年轻人

第27章 书院中的年轻人

    “质疑是治学的一个好习惯,但带有恶意的评价则缘于自身的心性。”肖云先温和的回应了一下。

    接着又道:“治学须严谨,需要事物本质来佐证,请问诸位对我剑州现状了解多少?诸位可知,我剑州属地面积几何?现有耕田多少?年产粮食多少?”

    “方圆三百里,其他不是很清楚。”

    “人口大概几十万人吧。”

    “耕田百万亩应该有的。”

    肖云见状又高声问道:“可知云州府城面积多大?人口多少?”

    “这个太简单了,方圆60里,人口百万。”

    “恐怕百万都不止!”

    “是啊,光城西坊市每天来往之人都不止十万。”

    肖云对此意料之中,又高声道:“剑州面积为云州府城数十倍,而云州府城人口却为剑州人口十倍,为何?”

    “那自然是云州府城百业兴盛,岂能是剑州所比!”

    “云州都城,长治久安,百姓自然向往。”

    “文峰鼎盛,名士大家云集。”

    ……

    “各位所言极是,那么云州府城是百业兴盛在前还是人丁兴旺在先?”肖云再问。

    那些学生一时都无法回答,只在下面窃窃私语,小声交流。

    “所以剑州此举各位应不难理解,只不过剑州举一州之力为我剑州百姓打造一个安居乐业的所在而已。”肖云胸有成竹,继而又道:“即便如此,云州府城之兴盛也非我剑州所能及,但我剑州自此可以让家家稚子可以蒙学,户户民众得以问医,人人均可谋生,可习文可修武,人丁兴旺指日可待。如此剑州虽不比都城,然我剑州百姓之幸福未必少于都城之人。”

    “可剑州为此重视商道,是否会让剑州之百姓被诸多盘剥?”有一学生高声问。

    “此前许多耕田抛荒,皆是因为剑宗封山,剑州封闭,商路不通,粮只能糊口而不能互市,此际我剑州官府对耕田产粮许以保底收购,让农户耕田产出不仅可以养家糊口,还能由此换取银钱,农户收入银钱,不仅可将孩童送入学馆继续学文,还可承担修武费用,同时也可带动坊市消费,农夫消费可以兴旺商户,而商路兴盛则可将农户山民产出的草药、特产与外界互市,如此循环往复,则剑州百姓必不再为生计所困。”肖云话语越发高亢,那一众学生也都点头认同。

    方才那问题极为尖锐的学生当下面色红涨,起身弯腰行礼道:“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之前学生所问确实孟浪,着实羞愧。”

    “不必如此。”肖云闻言笑道。走过去将他扶起:“你等都是我云州青年才俊,只不过你等居于都城书院之中,所见均为我云州境内最为繁华所在,所思之处有所偏颇并不奇怪。”

    此言一出,四周学子均拊掌称赞,一时掌声雷动,让肖云也胸生豪气。

    对着众人高声道:“我肖某虽为剑修,日常也有习文,与诸位并无不同,自以为文武之道皆为修行,所以想与诸位讨论一下何为真正的读书人。”

    此言一出,不仅那些学子被肖云此言所震撼,就连韩君子也猛地盯着肖云看来。

    韩君子心想肖云毕竟年轻气盛,此刻得志,口出狂言也是人之常情。

    那些学子们缓过劲来,脸色可没那么好看,书院学子冠绝天下,无不是人中龙凤,此刻被一剑修说与自己讨论一下什么是真正的读书人,哪怕你是剑宗掌门,身份地位极高,也着实有些接受不了。当下一个个眼神中挑衅之意盛起,看向肖云时方才那认可之意已然消散。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敢问诸位才俊刻苦攻读志向所在?”肖云也不理会那些挑衅之意,高声问众人。

    “习圣贤之道,为国为民。”

    “著书立说。”

    “可以治理一方。”

    “……”

    “诸位志向高远,各有所取,今日分享我剑修之志向与诸位共勉”肖云豪迈喝到。

    “吾之志向可以四句概述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肖云将前世的横渠四句朗声颂出,如一道惊雷拂过众人胸间。

    那些学子闻听此言如遭雷击,无不震撼无比,呆立当场。

    “好!好!好!”韩君子听得肖云此言也老怀激烈,连声叫好。“肖云,你此言让人振聋发聩,如雷贯耳啊!此言可比圣人说!”

    “对,可言可比圣人说。”

    “是我等小觑了他”

    “惭愧、惭愧!”

    一时间这些学子也是百感交集,毕竟书院学风很正,院内学子也多为心性纯正之辈。

    沉寂片刻,场中爆发出阵阵掌声,即便心气再高,也无法对此志向有所辩驳。

    “志向高远,但始于足下,我再与各位讨论如何实现这志向。”肖云笑道,见得众人如此,心下极为爽快。

    “我武道修行越深风险越大,所以知行合一,方得始终。”肖云又抛出一句金句。

    “何为知行合一?”有学生问。

    “知行合一,是为人的行为终究为自己的认知所指引。如你的行为超出自己认知,于武道则有走火入魔之凶险,于文则有无意为恶之可能。所以,我等修行需了解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方可。”肖云解释道。

    “那又如何去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又有学生抢先问道。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若立不了,便只是自己夸耀吧了。所以只有躬身入局,亲自实践,方能证圣人之道理。”肖云回答,复又微笑着对这些学子道:“此刻我剑州百业待兴,也有诸多学馆开设,此际已有一众才俊在我剑州境内奔走,欢迎诸位去我剑州一试,必不会让诸位失望。”

    韩君子知悉肖云此刻趁机招揽人才,也不点破其心机,只在一旁喝茶笑望。

    “即便学有所成,也可为恶,如此何解?”突然有个学生抛出了一个让人难解的问题。

    世间大凶大恶之辈,无一平庸,均是才华横溢或是武学登顶之人。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肖云前世对阳明心学研究颇深,当下随口便予以回应。

    当下又高声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格物致知,以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