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在剑宗当掌门 » 第16章 百政待举,怎奈银库空!

第16章 百政待举,怎奈银库空!

    自刘德胜离开剑宗后,剑宗也开始接掌剑州,这几日肖云也带着小和尚明空将剑山上下走了一遍。

    虽短短半月时间,剑山上下已经焕然一新,吕家匠人将炼器堂建在剑宗内门后崖出,依着后崖山坡修建了宽阔的水渠,水渠上有近百个几人高的大型水车每日不停运转,将山下的溪水引入内门。内门中的院舍也修葺一新,吕家庄族人已尽数迁入内门居住。昔日空旷寂静的剑宗内门如今已是炊烟袅袅,人声鼎沸,不时有孩童嬉闹声和大人的喝骂声远远传来。内部肖云及各位师兄妹们的住处也一一重新安置妥当,往后不仅众人居住在内门,肖云不想在剑阁独处时,也可到内门中落脚。

    肖云每到一处心里便添一分欢喜,心情舒畅。不禁期待宁儿化形后,与其携手徜徉其间,做一神仙眷侣,那该多美。

    剑州各处也已经逐步步入正轨,各个府衙公馆都已被剑宗接收,不过在肖云的建议下,暂且还留用了之前任上的官员和差役,暂时未做任何变动,这一举动也让剑州各地保持了稳定。

    四海商会的动作极快,在各个较大的镇子上各种商业已基本建好,就等三月正式开市。在四海商会的帮助下,希望学馆的修建也在快速推进,再有月余就能完成第一批的学馆修建。

    炼神教的医馆则与四海商会的做法相反,当前主要在各山民农户聚集的村落里进行布点,待村落覆盖周全后再到大的镇子上建馆,这样可以尽快解决山民农户的问诊求医的问题。

    剑鸣山庄中,看到周鸿远与白浩然逐一汇报上来的这些进度,肖云眉开眼笑,这种指点江山的感觉果然美妙,虽只局限于剑州,但也算一方尊主。

    周鸿远见肖云高兴也甚为欣慰,不过想了片刻还是对肖云道出两剑事情。

    一个是让人高兴的事情,剑州修建学馆的事情,在韩君子的推动下,得到了云州书院的极大支持,据韩君子传来消息,书院将派出三十名浩然境学子和八位青云境青云郎来剑州协助各个学馆的施教问题,更让周鸿远高兴的事情,考虑到与剑宗的协调及对地方熟悉的缘故,周元青也在八位青云郎之中且统领书院在剑州各项事务。

    另一个则是让周鸿远有些为难的事情是白浩然今日来与他商讨的问题,这半月来剑宗上下及剑州各处事务尽数开办,每日开支极大,若不是四海商会拜山观礼时奉上了三十万两礼金,此刻早已入不敷出。可如此下去,过不了多久,剑宗就得破产,关键是剑鸣山庄虽然经营这么多年,但暗中也培养了近两千名外门弟子,虽有盈余却也不多,这些日也贴补出十多万银钱,此刻也银库空空。所以,肖云今日须与二人商定如何解决剑宗财政问题,同时也须将剑州内部各项事务定下策略来。

    肖云这些日子也在琢磨这些事情,当下将自己的想法先讲了出来。

    首先在财政方面,当下是如何开设坊市,开设坊市一方面可以向商家收取商税,另一方面可以在一些镇子中开拓一些空地建造商铺,租赁给商户收取租金。

    山民农户那边当前重要的是丈量田亩,组织农户开荒,暂时不会有收入,可能还得贴补一些。

    而希望学馆开始施教后,招揽施教的先生和书院弟子们也需要按月给付月钱,是一项增加支出的所在。

    医馆方面,神教先前属于义诊为主,肯定不能搜刮。

    肖云将以上这些逐一与周师叔和大师兄说起,二人面色发苦,不免为未来剑宗捉襟见肘的窘境感到担忧。

    肖云见状也不着急,喝了口水,对着白浩然道:“大师兄,可知当前整个剑州属地大概有多少百姓民众生活在此地?”

    白浩然想了半天,摇了摇头表示不清楚。也是,作为剑宗大师兄,哪里有闲心关注这些。

    周鸿远倒是了解一些,开口道:“我剑州百姓民众大约十来万人?其中三个大的镇子,每个镇上都聚集近两万人口,而每个镇子下面的村子里都有几百户大概一两千余人口。按照三个镇子,十来个村子算起来,大概有九万人左右,我山庄中有弟子近三千,家眷下人约数百人。所以剑宗人数约五千人左右,官员差役数百人,要是加上万余边军,能够突破十万人。”

    肖云听周鸿远回答较为仔细,还是比较高兴的,又问:“师叔,那么你可知我剑州所属农田大约多少亩?”

    “我剑州向北两百五十里,向南五十里,所以号称方圆三百里。但是地形呈葫芦状,东西横向开阔处约二百里,狭窄出仅五十里左右,而剑州向南五十里尽为边荒,不易耕种,再除去城镇村落居住所在,换算下来约为五百万亩左右。”周鸿远运营山庄这些年,对术算也较为精通,略一思索,说了出来。

    “五百万亩农田仅养活十万人口,颇为浪费啊!”肖云核算了一下,不免有些感叹。前世一个万余平方公里的城市大约要生活几百万人,而剑州如今只有十来万人口,还东拼西凑。可转念一想,此世间农耕水平较为落后,不能与前世相比。

    “我剑州本就位处南疆,若不是剑宗立于此处,此地极可能还是化外洪荒之地。此地本就是山民多于农户,以捕猎为生的猎户多于农户。加上此前剑宗封山,此地人口这些不增反降,商路不畅,所以农户种粮也不互市,只用做养家口粮,对农事也不精细,亩产甚少,荒田也不在少数。”周鸿远说到此处,也颇为唏嘘,这些年剑宗封山对剑州所在造成的影响还是不小的。

    “所以,剑州兴盛关键在于人口。”肖云总结道。

    “不错,有人的地方就有生产、有坊市,就有了商税。”周鸿远肯定的点了点头。白浩然在一遍也肯首认同。

    “所以,我前些日子才主动提及开蒙学学馆之事。”肖云见二人认同,也就将自己结合前世商业知识总结出来的策略一一说出。

    “丈量田亩,分给农户,找擅长农耕的人士指导农户耕种,剑州府衙与农户商定,每年两季收成农户除留出口粮所需外,余出的由府衙按商定价格收购进入府库。这样即可保障我剑宗及剑州粮食储备,也可在饥荒战乱平稳粮市。同时也保障了农户每年的收成能换成银钱,贴补家用。”

    “除了耕田,还可组织山民开荒山田,让神教派人指导山民在山上栽种草药,草药由剑宗统一收购,到时让小师妹负责组建丹堂,请神教擅长丹道者过来传授丹道,丹药练成后再供给剑州医馆使用。这样就可以让荒山变银山,操作得当,每年会收成不会少耕田多少的。”这两条说出来,周师叔和白师兄眼前一亮,未等他二人发言,肖云继续滔滔不绝。

    “再说蒙学,开启蒙学可以提升民智,同时蒙学学完后可进入学馆继续学习,来日我剑州开办书院,学馆学子便可进入书院学习,我剑州以后仕途取仕尽可能在剑州学院内录用,这样可谓剑州文人学子多了一个登天的渠道。”

    “而当前剑州,教育一道几近荒废,所以凡剑州属地内孩童满八周岁即可均进入蒙学,蒙学五年全部免费。蒙学完成后进入学馆学习,但需要缴纳费用,学馆中同时开设武道,由剑宗精英弟子和书院精英弟子一起传授武道。以后学馆必定会成为剑州的核心收入所在。”

    “欲享受我剑州免费蒙学,居家皆需要入我剑州户籍,本地民众如实登录,以后每年田亩收入缴纳一成至府衙,计为人丁税,即可享受蒙学并免去日常问诊求医费用。外来人口欲入剑州户籍,可一次性缴纳十年人丁税,无力缴纳者由剑州本地人作保,可分三年补缴。外来人口入籍后一并享受剑州户籍的便利。”

    “我剑宗开山后肯定要广收弟子,收录弟子需进行两次筛选,除此筛选地址便设立在各学馆内,每次收录人数十取其三,淘汰七成。进过初选者进入剑鸣山庄进行复选,复选淘汰一般,留五成录为弟子,五成弟子进入剑宗内再选,其中一成可进入剑宗内门由几位师兄选为嫡传弟子。这样既能保证我剑宗弟子收录的质量,也让众弟子知晓每一层之间的关系,鞭挞他们勇武奋进,努力修行。凡我剑宗弟子,直系家人均由剑宗发放月钱,保障其生活,有能力者选入山庄、学馆、坊市甚至府衙中当差。”

    肖云一口气将自己琢磨的策略讲了大概,再看向周鸿远和白浩然,两人已经被肖云说的这些策略震得目瞪口呆。

    “多智近妖!”周鸿远叹道。

    “肖云,你这番话让师兄颇为佩服,想我也算读尽圣贤书,策算、民治也有涉及,但与你此番言论相比,万不可及啊。”白浩然坦荡中有些汗颜。

    “师叔、大师兄,肖云此策可行否?”肖云嘴角微翘,笑着对着二人问了一句。前世虽无武道,但是民生商道已成系统却又变化万千,非此世可比。

    随即有对周鸿远道:“远水不解近渴,当下我还有两个法子能马上弄来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