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在哪里扎根? » 第九章 回忆以前去李时阳家做客——坐车去李时阳家

第九章 回忆以前去李时阳家做客——坐车去李时阳家

    车子开出城开了有20分钟都是大平原,眼睛望去看不到地平线,不是农房就是田地、菜地。地里种着麦子、油菜花、玉米等各种农作物。还有各种白的放光的乡间土路。

    一路上,有随时招手上车的,也有随时喊司机:“师傅,到了,停一下车。”开门下车的。

    那些或是回自己家的,或是去亲戚家走亲访友的,下车后,沿着那些或宽或窄的小土路,走向或近或远的不知道哪一处房屋,但总有一处房屋是跟他们有关的,是他们的去处。

    看着那些下车的人,提着背着抱着各种包或口袋走向那些或宽或窄的土路,张婷婷好奇心又泛滥了,真想跟着每个下车的人去他们要去房屋离看看,看看那些房屋里有什么人,屋子里是什么样的……

    车子开了20多分钟后,开始出现沟壑,车子也开始走下坡路,过了一会,出现盘山路,从车里看出去,路一圈一圈绕到山下,路是两车道,外道没有什么护栏,如果司机技术不好,稍不甚尤其是拐弯的时候就可能冲出去,所以坐在车里还是有点惊心。

    李时阳指着周围的那些山跟张婷婷说:“你看这就是退耕还林的结果,以前这些山上很多都稀稀拉拉没多少树,光秃秃的,你看现在绿葱葱的不是树就是草,我真是切实看到大变化了。”

    张婷婷看着周围的山,真的不是茂盛的树就是茂密的草,满眼的绿色。

    说着李时阳脸上得意起来了:“植树我也有一点小贡献的,大概是从小学开始吧,每年春天植树节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去植树一次,我们农村没有春游,植树节那天几乎相当于春游,家里一般会给钱买好吃的,带着吃的喝的,从家里带铁锹、䦆头等工具,去县城周围那些山谷里去植树。从早上9点开始往沟底走,下到沟底大概得几十分钟,然后三个人或四个人一组,有挖坑的,有领树苗的,有抬水的浇水的,种到中午,大家一起围坐着吃午饭,就是自己待下去的面包、方便面等零食,吃完歇一会,继续挖坑、种树、抬水浇水,一直干到下午4点结束。

    我高中以前,几乎每年夏天都有一段时间会缺水,就是隔一天两天才来一次水那种,天也不下雨,热得柏油路上的沥青都化了,不管是走路还是开车骑车,走在上面滋啦滋啦响,鞋底车胎都是黑乎乎的。现在好很多了,夏天基本没有怎么大旱过,雨水还可以。”

    张婷婷:“听你说的,真的变化好大哦,那些树种下去能活了而且还能长得那么茂盛,那山看着跟南方都不差多少。”

    李时阳:“嗯,是啊,我们这虽然不是沙漠,但以前即便是夏天,很多山上打眼看去光秃秃的,草都遮不住土色,想着草什么的又没有人管你,更不会去除草拔草,你随便长呗,可都还是光秃秃的,就是让草随便去长都长不出来,所以真是要人工去干预,如果我们这么多年不去一年又一年去植树,让那山自己去长树长草,现在应该还是光秃秃一片。所以,真的事在人为,不人为去大力种树,就算不砍树拔草地去破坏,在北方这种偏干的地方靠自然的力量也是很难有好结果的。”

    车下到山下,开出一段后,出现一条有10米宽的河。

    在山下没有坡度平着开了10多分钟后,出现一些坡度不大的上坡路,之后差不多就平着开一段,出现一段坡度不大的上坡路,交替出现,相对来说还是平着开的路程多。路两边不是房屋农田菜地,就是不高的小山头,或是或浅或深的山沟。说是山头或山沟,其实这地方没有多少石头,基本都是土,是土山,土沟。

    离县城郊区越近,稀稀拉拉出现一些店面,房屋也变得越来越密集一些。

    车开进县城街道300米左右,就右拐开进汽车站。看到汽车站大门南边5米宽的人行道上有一些等着接人的人。李时阳他们坐在右侧,看不大清楚。

    李时阳:“到站了,我们下去吧。”

    张婷婷起身,把抱在怀里的双肩包背上。她这一路上没有晕车的感觉,可能是开着窗,还有忙着看窗外沿途景物,这地方虽然不是她出生的地方,可因着是心爱之人成长的地方,眼里心里自与别处不同,也觉得是与自己有着亲密联系的。

    他们走到车门边,李时阳就看到他爸在车门1米外的位置看下车的人。

    李时阳朝他爸喊了一声:“爸”。

    他爸立马过来帮他拿箱子。

    下车后走到人少的地方,李时阳对他爸说:“爸,这是我朋友,叫张婷婷”。

    张婷婷:“叔叔好”。

    李时阳爸看着张婷婷:“你们路上都好吧?”

    张婷婷:“都好。”

    李时阳:“爸,我不是跟你说不用来接我们吗?”

    李时阳爸:“闲着也是闲着,你妈忙着做饭,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就在这等等你们。”

    李时阳:“爸,你是骑电动车来的吗?”

    李时阳爸:“嗯,里面不让进,我停在外面。等下出去外面给你们两个拦个出租车坐回去,我骑电动车一会就回去了。”

    李时阳:“嗯,行。”

    说着三个人出了汽车站,在门口拦了辆出租车。

    李时阳爸:“你那箱子拿上去费事吗?不行就放我电动车上。”

    李时阳:“不费事,婷婷坐前面,我坐后面,箱子放旁边就行了。”

    在路上,李时阳跟张婷婷说:“这边是南头,我家在北头郊区。”

    车开到北头县郊右边的一个小土路旁,李时阳让司机停了车。

    小土路大概一米宽,早已被人来车往(当然车主要是自行车和电动车)压得紧实光亮,跟瓷砖相比就差过一炉火,路面两边有一些散土面子,但中间白得发光。

    小土路朝着东南方向,往前慢慢就变成朝北了,往北就到村里去了。这条小土路是村里的公用路。

    小土路靠近公路这端的右侧是李时阳家的田地,呈一个长三角形,其中一个角的交点就是公路跟小土路的交点。李时阳家田地并不挨着公路,挨着公路的田地是村里其他家的,这块地比公路高出70米,也同样比李时阳家地高出70米。这块高地同样高度的地挨着公路往南还有好长一段,一直到村里的中心大路。这么大片的地当然不可能是一家所有,有分给村里好几户人家。并且越往南高地越宽,也像个长三角形,李时阳家这头的高地窄,这头最宽也就20米,南边那头最宽可能有几百米。

    李时阳一直觉得这样这块高地真是绝妙,像天然屏障一样为李时阳家挡住外面公路上嘈杂和路人的眼睛。让李时阳家这边像一个隐秘的类似桃花源的所在。

    小土路的左侧,临着公路这端有一堵1米多长2米高的土墙,外面紧挨公路也是很长一条2米高的土墙,这是下一个村的一户人家的,李时阳家是他们村的村尾或村头。

    这户外村人家的围墙也是个长三角形,只是小土路这边的角不是相交的交点,而是一堵1米多长2米高的土墙,除了外面挨着公路长长的土墙外,1米多长2米高的土墙右侧也是一条长长的土墙,三角形的那一头没有土墙而是盖了一排砖瓦房,房子在左边,大门在右边,房子与大门之间用红砖墙连接。房子前面有一片院子,院子前面是一片菜地,菜地到小土路之间的地全种的是各种果树。

    外村人家靠里面那条长长的土墙后边是一条深沟,大概有40米深,靠2米土围墙那边的坡度比较大,比较陡,靠李时阳家这边坡度小一些,以沟底中间为界限,两家一人一半,两边都种了一些非果树的树,李时阳也不太清楚都是什么树。李时阳家在小土路左侧沟边上夯了半米高的土墙,以防路人不小心掉沟里。

    沿着小土路走30米左右,右边是一个20米左右宽,30米左右长的麦场。麦场就是每年麦子全部割回来后,选一个大晴天把很多麦秆散开放在麦场上,用农用车拉着石磨在麦场上不停地转圈碾压,把麦粒从麦穗上脱下来。

    麦场也和土路一样压得很瓷实,又白又光。

    麦场左边有一条10米小土路,沿着小土路就到李时阳家了。

    李时阳家这条小土路的左边(靠西北边)是一块自留地,长条形,长有100米左右,靠麦场这边窄一些大概有10米宽,逐渐变宽,另一头有40多米宽。这块自留地除了右边小土路这边(东南边),其他边缘下面都是深沟,只要靠近村里公共小土路那段比较陡一点,其他比较平缓,种了非果树的树。

    麦场东边是深10米左右的直崖,下面是一块地,有猪圈鸡舍。还会种了一些矮松树,花椒树,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