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鲍勃 » 第13章.固盘

第13章.固盘

    生活在小县城的家长们,一门心思把孩子送到大一点儿城市去读书,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们,都奔国外去读书。前些日子回乡下老家,妈妈说村里尽剩下一些光棍儿男人了,媳妇儿们都去县城陪读去了。看来陪读这风气,从上至下都是一样一样的。

    说起陪读来,所有的家长都是一肚子苦水。陪读妈妈或者是陪读爸爸们,他们内心的苦只有他们自己懂。单位里一同事,媳妇儿在白大涵市陪大宝读书,他一个人带着小宝。除了上班,一个人还要既当爹又当妈地拉扯小宝,即使星期天一家人也难得团聚,因为小宝晕车厉害,他只好平时和小宝在县城,媳妇儿和大宝在BS市。

    当然,像同事这样的陪读家庭还有很多。遇上孩子听话,学习成绩又不错的,即使陪读再辛苦点儿,父母也觉得值。可是遇到孩子不听话,学习成绩又不理想,陪读妈妈们内心的那份痛楚与难过,不是一两句话说清楚的。

    前几年遇到一个熟人,几年没见感觉她苍老了许多,坐下一聊才知道她这些年一直在外地陪读,她说她家是一个男孩,孩子青春期叛逆得厉害,而她又遇到了早更,母子俩因为学习的事情,简直是水火不容。有好多次她感觉自己已经歇斯底里,孩子也直愣愣地瞅着楼下发呆,母子俩每一次火山爆发般的冲突之后,她都后怕得不得了,万一一冲动母子俩做出什么傻事,岂不要后悔一辈子。

    去年,一位陪读的单亲妈妈被女儿杀死的悲剧,让所有人唏嘘不已,也给许多陪读家庭敲响了警钟。陪读妈妈们既要正确面对自己的心理期望,也要清醒认识孩子的学习压力。

    当然,以上这些问题仅仅是陪读家庭面临的一小部分困难,更有许多陪读家庭,男人在外面辛辛苦苦打拼,陪读的女人们经不住花花世界的考验,也耐不住陪读生活的寂寞,然后撇下男人孩子,跟着其他人远走他乡,好端端的一个个家就这样散了。

    陪读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然后也是为了整个家庭的未来,但是陪读一定要首先看看自己的家庭情况,是否具备陪读的条件。千万不能人云亦云,因为各家有各家的难处。

    越来越佩服我儿子的一个同学的妈妈,明明都放寒假好几天了,周妈妈还是陪着女儿在学校附近租住的公寓里学习。她们的老家在县城里,离我们这市区也就一个小时的车程,听她们的口意,寒假基本和在县城老家上班的周爸爸两地分居了。就等过年那天回老家吃顿年夜饭,一家人团聚下。年夜饭吃好,就又回到这租住的公寓里。听了这事,我就像听到孟母三迁的故事一样感动,但同时也有点替她一家人感到有点小心酸。周妈和周爸学历不高,生活一直过得很辛苦,他们希望读初三的女儿,六月份的中考能有好成绩,能顺利考上市区的一所重点高中。事实上,周同学成绩一直很优秀。只要继续努力,保持这刻苦的学习精神,考重点高中是没问题的。

    最近发现,儿子的班级寒假作业打卡群里,周同学都是第一个打卡。打卡的背诵视频里,有周妈妈帮助女儿背英语单词和背语文基础知识点的声音。那声音里,能感觉到一个母亲超强的耐心,和她女儿的乖巧听话。视频里母女俩,一问一答的背诵,令我自叹不如。我虽然也是一个陪读妈妈,但是我几乎是对儿子学习是一种放手的模式。因为对青春期有点叛逆的儿子,我几乎采用的是适当引导和顺其自然的方式。

    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优秀,那是人家背后付出努力的。跟周妈妈比,我感觉自己学不来,也做不到。我没有超强的陪读耐心,也没有一个极其乖巧懂事的孩子。也罢,劝自己安心做一个欣赏人家优秀孩子的别人家的家长吧。

    咱们都知道,吃瓜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观看别人生活的方式。今天,咱们就来吃瓜一下,看看陪读妈妈的内心戏,她的故事充满了荒诞、戏剧性,也让我们对道德和人性产生了一些疑问。

    众所周知,陪读妈妈是现代中国社会的特殊群体,她们因家庭和孩子,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成为了家庭的中流砥柱。今天,我们将聚焦一个陪读妈妈的故事,一个关于家庭、爱情、欲望和妥协的故事。

    陪读的日常生活

    三年前,这个陪读妈妈站在了一个生活的十字路口,面对着一个抉择,让她左右为难。她的丈夫因工作原因被派往国外,而他们的儿子小军只有三岁。于是,她毅然决定留下,成为了一名陪读妈妈。

    咱们可以插入一句名言,就像这样:“婚姻是一场长跑,不是一场短跑。“这句话似乎完美地描述了陪读妈妈所面临的挑战。

    孤独与渴望

    陪读妈妈的生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孤独。每天早早起床,给小军做早餐,送他上学,然后等待他放学。她看着儿子慢慢长大,但内心却充满了渴望。她的丈夫虽然每天通过视频电话关心他们,但屏幕上的他与她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遥远。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也许你听过:“孤独是一种危险的情感,容易导致冲动和错误的决定。“这个陪读妈妈的故事或许就是一个关于孤独与渴望的故事。

    在这个孤独的陪读生活中,她邂逅了一个名叫李文的父亲。他的女儿和小军同班,他们因孩子的缘故渐渐走到了一起。李文是一个阳光爸爸,总是满面春风,笑声可掬。他成了她在异乡的知己,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也是她的精神支柱。

    “这个故事就像电视剧一样,陪读妈妈和李文的感情纠葛让人忍不住一直往下看。“

    “孤独的陪读生活真的很难,能够找到一个知己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她的内心挣扎让人心疼,但道德和家庭责任永远是最重要的。“

    然而,正当这个陪读妈妈渐渐疏远了李文,一场诱惑突然来临。李文邀请她一起去看电影,她本来想拒绝,但内心的欲望让她无法抗拒。他们坐在电影院里,手不小心碰到了一起,仿佛触电了一样。她突然意识到,她已经爱上了李文。

    这个情节,就像是电影中的高潮部分。我们似乎可以听到观众们的尖叫声和掌声,因为这个故事真的太戏剧化了。不禁想起了一句名言:“欲望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引导你走向幸福,也可以推你跌入深渊。“这个陪读妈妈的故事就是一个关于欲望与内心挣扎的故事。

    最终,她决定面对这个问题,坦白地向李文坦白自己的感情。同时,她告诉他她仍然深爱着她在国外的丈夫,这是她无法改变的事实。李文黯然地点点头,他也理解她的困境,因为他自己也一直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他们决定,暂时停止这段感情,至少等到他们的另一半回来,再做决定。

    最近看了太多父母与青春期孩子的文章,自己也是过来人,并且也正在经历与青春期孩子的生话,那种好想帮帮家长和孩子们的心情,越来越强烈!

    其实好想把我与青春期女儿的经历分享,有时也与女儿谈到这件事,但又想到,好多人认为只有把孩子培养成了学霸,才有资格和说服力,所以一直就没行动。

    其实我个人觉得,读书成绩的好坏,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那种学霸也是有一定天赋的。所以我们可以放低点学习的期望。把重心放在孩子的心身健上。也许家长孩子就会更顺利度过这个时期。并且孩子的学习也会有大幅度提升。

    我曾经在女儿初一初二时,也是俩个人经历了不堪回首的日子。直到初三,我感觉到,再不想办法处理那时的境遇,就真的来不及了,最后我放弃了生意,成为了全职陪读妈妈。

    家有儿女,到了青春期,已经不是小时候的鸡飞狗跳,而是异常惨烈的战斗,在这场博弈中相爱相杀,已分不清爱多还是杀多,总之有的人输了健康、有的人输了亲人、有的人输了人生、有的人甚至输了生命。共赢的局面太少了,那么如何在这场厮杀中避免最大损失呢?

    第一次关注青春期的问题,是儿子在上初二的时候。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说着他的作业如何如何,他突然站起来大声:“对,我什么都做不好,在你眼里,我什么也不是。”我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转身出门了。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我意识到他到青春期了。我发现当时的自己特别平静,陪着奶奶看电视,然后做自己的事情。半个小时后,儿子出来坐在我身边,蹭了蹭我,我知道他是在表示歉意,就开玩笑地说:“不吼了?儿子”他不好意思的嗯了一声。我没再说什么。自此之后,我便很少干预他的学习,也很少唠叨了。青春期的孩子对于家长的态度是矛盾的,既依赖又追求自由,他们最厌烦的就是家长没完没了的唠叨,所以家长们要记得你们不会再是他们景仰的神,唠叨多了对于他们来讲就是只会嗡嗡的苍蝇。

    学习是青春期家长与孩子冲突的导火索,也是跨不过去的矛盾所在。因为工作忙,我不太会去辅导儿子的学习,如果某科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我会把这个问题交给课外辅导,当然我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因为平常辅导班少,所以孩子是愿意的。我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波动,当我发现成绩出现下滑时,我会立刻去诈他,让他把偷拿的手机、游戏机或课外书拿出来,自己拿出来没什么后果,如果被查出来就后果严重了。正所谓最了解孩子的一定是妈妈。我一诈一个准儿,他每次总会乖乖地交出来。我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告诉他成绩下滑了,原因就是如此。然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彼此相安无事,他的成绩上来了,我也睁只眼闭只眼。所以冲突量就减少。一学期有个那么一两次,就足够了。

    早恋是每个孩子青春期都会遇到的,家长的处理就非常关键了。我们发现孩子早恋,是无意中从孩子的聊天记录中发现的,然后又在班主任老师那里得到了证实。虽然不影响学习,但是我还是让孩子的爸爸去找孩子聊聊。爸爸是比较开明的,他跟儿子说我们不反对但也不支持,现在一切以学习为主,就提一点要求,做任何出格的事情都会伤害到女孩子,这是坚决不允许的。如果爱就要学会尊重。作为妈妈,我却觉得还是要防着,于是我杜绝了他外出聚会的所有请求,假期的同学聚会也只能参加多人的有时间限制的。中考后,我为其选择了与那女孩儿不同的高中,忙碌的住校的高中生活使他们越走越远,最后不了了之。这段感情也让儿子成熟了不少,也开始知道在任何感情中首先要学会承担责任。

    除了家庭,学校也是孩子青春期的战场。处理好家校沟通也至关重要。同事家的儿子在初中时辍学了,他宁可骑着自行车到处闲逛也不去上学,家长头疼不已。后来一位做教育的朋友亲自做工作,虽然收效不大,但却知道了他自爆自弃的原因。原来在学校中老师因为一件小事冤枉了他,并叫了家长,家长脾气不好,听老师一告状立刻就打了孩子。孩子自此就恨上了老师、家长,并放弃了学习。看青春期的孩子其实也很单纯,他们就想要个说话的机会,想要一份肯定与认可,但中国家长在面临老师与孩子冲突时往往会选择老师,而忽略孩子的感受。

    中国的家长大多是不会表达“爱与尊重”的,甚至很多都是用“管”代替“爱”。这种“一切为了你好”的态度,在反叛的孩子眼中看到了只是约束,而他们期望的却是爱与尊重。

    因此,家有青春期儿女的家长们,一定要学会以下几点:

    一是学会闭嘴,说教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小事不干预,大事做提醒即可;

    二是学会尊重,支持孩子的每一个决定并提醒他应该注意的事项;

    三是学会肯定,把孩子当成成人来对待,肯定他的成绩,肯定他的做法;

    四是学会倾听,随着网络信息的发达,孩子的见识甚至比家长还要多,多听他们讲自己的事情,多去适时地去讨论些相关的话题,利用无形去影响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养儿育女,是每个家长的人生修炼必修课。想要有收获,就要去下功夫去研究。但每个孩子的境遇、性格不同,方法也就不会是单一的,因此掌握原则,灵活运用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