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蟒袍纵横 » 藏书殿

藏书殿

    胡夫对上头莫名其妙的命名方式十分头疼,偌大的一个机关和整个建筑体被称为室,下设的房间也被称为室,地下密闭的房间又被称为殿,简直颠三倒四。

    这种地方应该叫“档案局”或者“档案馆”;就算叫“档案殿”、“藏书室”,听起来也合理多了。

    藏书殿位于档案室的中心,设在地下。除了靠近时漫长的通道,藏书殿采取双重解锁的开门方式以确保安全。

    所谓双重解锁,就是管理者和到访者都要检验密钥、需要同时检验实体的徽章和线上发布的临时密钥——临时密钥在网上亦会表现成徽章的形式,每一个临时密钥的申请都会留下相应的到访记录。

    不同于农业部门的圆形徽章,档案室的管理徽章是磨平棱角的长方形——一本被缝上的书。

    核对过密钥,藏书殿的大门缓缓打开。园丁11没有环顾,直奔目标而去;胡夫则在暗中观察她。

    园丁11显然不是第一次来,不仅对藏书殿的环境毫无兴趣,更是明确知道对应档案的位置。

    她的灵魂是一棵树,一棵桦……树?像纸一样的树皮,应该不会错,有些地方的人就拿桦树皮当纸用。

    很有活力的灵魂啊。

    视线从园丁身上挪开,胡夫好奇地打量四周。作为新晋的档案室管理员,他还是第一次来藏书殿。

    嗯,这里就是藏书殿,跟我假想的还是有出入,照明很好,用的日光灯,不是那种朦胧的烛光。

    藏书殿整体结构是个立方体;从上方俯瞰,所有区域被长方形网格划分。每个区域有两排书架,各自朝向一面,上面按照编号摆放各种档案。档案被透明的盒子包裹,无法直接打开。触摸盒子,只能阅读到盒子的记忆,看不到档案的内容。

    最靠近大门的书架被塞得满满当当,越深处越空旷。胡夫漫步在书架间,看着或熟悉或陌生的档案名称,不觉间已来到了最里面的地方。

    那是两列面对墙的书架,上面空空如也。转身回去,可以看到空书架的背面各自摆着一份档案。一份叫《沙某经》,是用一种古语书写,书名中间的字胡夫不认得:另一份是一张羊皮纸,上面的字胡夫一个都不认得。由于藏书殿里没有网络,胡夫随手将档案的照片保存到辅脑,打算等出去后再慢慢查。

    档案采取这样奇怪的摆放方法,胡夫的心里是有一种预测的理由。既然现实世界中人可以投影到线上世界,那么会不会有其他世界的存在投影到现实世界?

    好吧,这就是《鬼怪诞生根源考》里面的观点,胡夫不过拾人牙慧罢了。

    按照这个推论,如果眼前的档案都是一个个投影,那么根据其来源的大小——不一定是体型的大小——来摆放,就没有问题了。当然,这也只是无端的推测,做不得数。

    逛了一圈,没有阅读到有用的消息。没有收获的胡夫来到园丁11的身边。虽然很想看她在阅读的内容,但他还是站在书架的边上,保持距离。虽然不能直接窥探,胡夫还是从之前登记时得知的档案名称《灰沙漠地区风俗调查报告》推断出,园丁11寻找的是民俗志怪类的信息;从相邻的档案标题来推测,很可能是用旧体字书写的档案。

    才一个多月,就连续遭受两次严重灾害,这可不寻常。要知道,农业部门不是吃素的,人家有专门的场地设备以及充足的抗虫害经验。试验作物也不是温室里花朵,园丁87负责的那批沙枣还登上过前几年的地方农业报纸新闻,着重点明其具备天然毒素,能有效抵抗虫害,可以作为防止虫害扩散的隔离种。

    按我之前的预测,蝗灾背后有人操控,现在才没多久又出现了粉虱问题,哪能这么巧合?这两类昆虫喜好湿热的气候和多汁的蔬菜,对沙枣这类型果树并不感冒,却偏偏在沙漠爆发,更进一步验证了我的预测。

    粉虱是近些年才兴起的灾害,据说是从国外传进来的,叫入侵物种。这种虫在当地也是一霸,频繁导致作物减产、绝收,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一个新兴的入侵物种,园丁11疑似在古籍中寻找解决办法,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虫是新虫,方法是老方法。

    胡夫不由回想起蛊的点点滴滴,断掌包住独眼,生硬地按在鳄口铜镜上。

    绝毒相食,生者为蛊。然万物有常,有无常。蝠蝗蜮蚓,皆无常也。

    这话的意思是说,几种厉害的毒虫相互吞食,剩下的就是蛊;但是世界的事情总有例外,有这四种例外情况。

    像蝙蝠,越吞噬毒性越浅,最后完全无毒——与守宫刚好完全相反;像蝗虫,对外打不过,同类间又互不相食;像蜮,只会成蜮而不会成蛊;像蚯蚓,变化极端缓慢,比炼蛊的人还长命许多。这四类毒物想要炼蛊,就必须采用非常规的方法。

    其实,蝗虫不会同类相食有一定科学依据,但不完全科学。准确来说,处于群聚状态的蝗虫在群聚信息素的作用下不会对同类出手,而穷凶极恶的独狼状态则来者不拒。园丁87之前查阅的就是信息素相关的研究。

    以上剩余的说法则完全没有科学性,蜮更是传说中的生物,是否存在尚且两说。虽然说鳄神的技艺都是经过反复实验归纳的结论,但这种粗暴地将原因和结果杂糅在一起的方式是无法得出准确的逻辑链,只能作为样本来参考。

    蝗虫是特别的,蝗灾自古有之、无处不在。蝗虫会释放群聚信息素,通常情况下,个体释放的信息素不会对蝗虫产生影响。当蝗虫在粮食充足、气候适宜的情况下,会在小范围内形成聚集。一旦蝗虫的密度达到阈值,群聚信息素的浓度就足以对蝗虫产生足够的刺激,使之变化为群聚形态。

    处于群聚形态下的蝗虫,各项身体机能都得到强化,会产生毒素——抵抗天敌,进食速度、消化效率提高——食物的消耗量激增,繁殖能力和信息素释放量得到提升——能大规模爆兵,飞行能力大幅度提升——形成广泛的灾害。届时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人间炼狱莫过于此。

    对付成型的蝗灾,直接的解决方法有限,且代价不小,比如索贝克族常用的献祭——水泽罕见蝗灾,一般都是从别的地方跑过来;更好的方式自然是防范于未然,严格控制蝗虫的规模,从源头治理,这也是帝国现在采取的方式。

    然而索贝克的记忆中,蝗蛊的正宗炼制方法,正是直接炼化蝗灾,这也是祂接受献祭后消弭蝗灾的方式,神明——即便是都仙国眼中的野神——之力真教人难以想象。

    相较于蝗虫招摇过市的土匪行径,粉虱则是那种悄然兴起的祸害。粉虱本身体型就小,进食的方式也是刺吸,喜欢躲在叶背偷偷发育。

    但它们的危害不容小觑。宽泛的食谱,发育快速且具备极强的繁殖能力,一旦数量上来,没有什么植物喂得饱;其分泌的腊质和蜜露会阻碍植物的光合作用;其本身还易携带各类病原体,造成植物染病。

    最让粉虱特别的地方,是它对植物防御系统的破解能力。植物在遭遇虫咬之后就会释放有毒物质,从而阻断昆虫的进一步侵害。通常,只有经过漫长、特定演化的某种昆虫才会对某种植物的毒免疫,而这种虫的数量不会太多,二者之间能维持一个平衡。

    然而粉虱有一项独门绝技,它可以窃取植物自身分解毒素的基因为己所用!搭配它长得快生的多的特性,很轻松就能对各种植物的生存造成威胁。

    目前世界范围内,粉虱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利用天敌捕食。帝国不是粉虱原产地,贸然引入天敌会导致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后果,只能利用本类似生态位的本土掠食者。

    但帝国毕竟是农业大国,可以通过调整作物的种类分配、种植时间、种植环境等因素,最大程度降低粉虱数量爆发的风险;再结合生物防治、物理诱捕、新式药剂等手段,达到有效控制粉虱规模的效果。想要正面解决的话并不容易,现在不是有园丁来查资料了?

    园丁很少直接下场,更多是从源头去解决问题,像园丁87研制的那批沙枣。个人的能力终归有限,异能者顾全不了太多。帝国终究还是普通人占据大多数,需要普通人也能用的办法。

    如果换作是我来解决……嗯,我会发布任务找园丁帮忙。这种事情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来,我乖乖在旁边找机会炼蛊就好。

    吊诡的是,粉虱没有蝗虫那样的群聚机制,也没有高强度飞行的能力,它们是怎么成为这次问题的根源的?农业部门自己的地方,突然出现一群行动不便的害虫,最大可能就是有人偷偷投放——而且内鬼的可能性还不小呢。如果不找出罪魁祸首,下次的投放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