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等会,先别打我! » 第九十八章 多元化收罗人才!

第九十八章 多元化收罗人才!

    “是不是有些专断了?”陈谦吉在遏必隆离开之后,转过脸来看向了康熙小皇帝。

    康熙小皇帝耸了耸肩。

    “专断么?朕觉着还可以啦。如果事事都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这国策就很难颁布执行下去的。毕竟此举,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

    “首当其冲的,便是这个遏必隆。”

    康熙小皇帝缓缓站起身来,跨步回到了龙椅之上坐了下来。

    “看你的样子,对他意见很大呀。”陈谦吉轻笑着站起身来。

    “目前朝堂户部的事情,还得仰仗于他。”康熙皇帝长叹了一口气。

    陈谦吉点了点头,“是啊,但凭着他暗中和鳌拜沆瀣一气,都够他喝一壶了。”

    “银行国策的实行,我的意见是将计划考虑周全,由新加入的官员负责这一块吧。天子门生做这些事情,身份上能方便一些。而且,此举也可逐渐分化遏必隆在户部的权利。”

    康熙皇帝听得陈谦吉的话语点了点头。

    “嗯。哦对了,说起这届恩科事情,你是怎么想的?眼看马上就要开科考试了,这考题该如何去拟定。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康熙皇帝抬头,皱眉看向了陈谦吉。

    “考题的事情,就以当下治国治民为题吧。这样的话,你也可以看到这些人在治国方面的能力。这些人都是朝廷最需要的。”

    “可是,老师说起过,所谓的科举......”康熙皇帝听得陈谦吉的话语,脸上的疑惑之色更浓了。

    陈谦吉抬手,制止了康熙继续说下去。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老师所教你的帝王之道,什么所谓科举,就是让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困在八股的牢狱当中,以免他们对你的天下用心,你想说这个,是吧?”

    康熙皇帝点了点头。

    陈谦吉见状,则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我的皇帝陛下呀,当今天下,千疮百孔,需要治国治民之才,帮着朝廷先将天下安定。至于那些所谓的八股牢狱,往后再说吧,。”

    康熙皇帝沉思了片刻,点了点头。

    “朕会仔细考虑的。”

    陈谦吉点了点头。

    “皇上,我觉得,当今天下,朝廷面临的最大事情有三。第一,就是粮食的问题,第二是河运,第三,便是安民。”

    “安民方面,这方面的人才可以通过科举的方式,从诸多举子当中择选而出。可粮食方面呢?那些举子每日里都在苦读八股文,对于种地之事,根本一窍不通,所以想要将这方面的事情处理,朝廷就需要从种地的百姓当中择选出来一批善于耕作的能人,让他们为百姓讲解有关种地方面的知识,以此来推动天下所有粮食的增产。”

    “至于漕运的事情,咱们也不能局限通过科举来择选这方面的人才,朝廷可将目光投到漕河附近的人,让他们出谋划策。”

    “总之一句话,那就是朝廷治理天下,需要各行各业的能人,而这些能人,想要全部通过科举的方式选择,不现实。”

    “所以我的建议,在开设恩科之时,咱们可以同时开设漕运方面的考试、还有种田方面的考试。等等。”

    “只要是对治理天下有用的人,朝廷不惜官职,不惜俸禄,全都收回录用!”

    陈谦吉的话语,让康熙皇帝神色凝重的站起身来。

    “你说的对。”康熙皇帝此刻也是双眼放光。

    “嗯,你心里有这些事情就好了。”陈谦吉微笑着点了点头,打着哈欠朝着宫门而去。

    “你干什么去?”康熙皇帝朝着陈谦吉喊了一句。

    “咋了?这大晚上让你揪过来给老匹夫讲解,这都完事儿,不让回去睡觉?”陈谦吉侧过身子看向了康熙。

    “等等,还有事儿呢。”康熙皇帝跨步来到了陈谦吉跟前,抬手拉住了他,愣是把他拽到了旁边的座椅上坐下。

    陈谦吉一脸的苦笑。

    “今晚九门提督府那边好像很热闹的。”康熙皇帝挨着陈谦吉坐了下来,轻笑着说道。

    “我当什么事呢,也是担心你会不同意,所以才没跟你说。”陈谦吉的神情微变,但很快微笑的转过身子,看向了康熙皇帝。

    “应该是一些民间组织的人瞄向了我,所以对我下手的。我呢,顺水推舟,就将他们收入我的亲卫当中了。”

    “这么做,会不会......”康熙皇帝眉头微皱,侧脸看向了陈谦吉。

    陈谦吉抬手拦下了康熙。

    “不就是我的安全问题嘛。你放心吧,就那个影子,想要凭武对我下手,没啥可能的。我身边可是有无舌、还有官天宇的。想近我的身都难。至于参与这次暗杀的另外五十人,也不用担心。听无舌说,我的亲卫规模可是二百人,我从九门提督府那边抽调了一百五十人过来,有他们盯着这五十个人,他们啥也干不了的。”

    “还有,我不但要将他们收入自己的亲卫当中,还会委以重任,让他们参与到朝廷的事务中来,让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朝廷,对天下百姓的用心。”

    康熙皇帝一脸凝重的点了点头。

    “可为什么是他们呢?你要组建自己的亲卫,朕可以从各个地方抽调精锐过去。甚至将沾杆处的那些密卫都安排给你,朕也不会皱眉的。可是你此举,到底有什么深意?”康熙皇帝接着问道。

    陈谦吉轻轻的笑了笑。

    “皇上啊,大清入关虽已经过了二十多年,可你也明白,前朝余党、以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于大清统治依旧不满。他们罔顾天下百姓,不管他们的死活,为了自己的私利,一心想要推翻朝廷。”

    “而民间的百姓,因为读书少的缘故,很容易被他们迷惑,沦为他们的棋子。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麻烦,我们必须从内部将他们瓦解。”

    “我将他们收入自己的亲卫当中,就是为了让他们看着我,看着朝廷的这些官员,为了天下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是怎样办差的。”

    “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皇上。这些人仅仅是天下造反势力的代表,唯有让他们看清朝廷,看清当权者,并未只为自己享乐,不管百姓死活的骄奢之人,而是为了天下百姓,可以不惜任何代价的超然管理者,这才是从根本瓦解这些组织的解决之道。”

    陈谦吉接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