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铸1978 » 152、委培生

152、委培生

    余元浩本来在把信送到涂总工手里的以后,就没打算继续再对这件事进行持续的关注。但是当他离开了过后,反而心中生出了许多忐忑。

    作为一个普通人,虽说翻阅了些历史资料,但是国与国之间的事情,又哪是那样的简单。

    因为忐忑,所以他又把手头的相关历史文献读了几遍,另外还在网上额外找了许多的关联资料进行阅读。从这些资料的字里行间之中,他发现真的太不容易了。

    之所以会这样做,完全是他们想在歼7改进型项目“佩刀II”占据主导研发地位。在他们的设想中,在主要设计工作中,最多把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留下。

    但是在后来这个项目的实际运作过程中。

    除了前期合作中所必须的部分数据,歼7的大部分数据都保密的很好。

    格鲁曼公司觉察到如果抛开锦城飞机厂,歼7的主体结构数据就拿不到,就根本谈不上改型。而重新设计一架飞机的话,其设计成本,研发周期,采购费用都会大大的超标,直到这时格鲁曼公司才真心开始投入合作。

    余元浩回想了下,自己在所写的信中虽说分了4级,对每一级都有着不同的设想与期望,并没有天真地对所谓的“蜜月期”寄予太大的幻想。总体上说期望多了些,对形势的利用应该还是不够。

    但是从总的来说,基本上算是没有什么大问题。

    不过余元浩也没有纠结许久,毕竟他这回并不打算亲自参与。在他看来想必有了自己给出的信息,应该整个事情的进展再坏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

    抛开这边不谈,因为刘晓慧与她“父母”商量好了,他们也同意将户籍转移到香江最终居住于北都,所以刘晓慧有一段时间忙于这件事。她很庆幸能够及时地说通“父母”同意,因为余元浩给她说过抵垒政府在1980年10月就会结束。

    其实结束了也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以后的香江政府还会推出投资移民的政策。但是在她忙着帮其“父母”办理入籍的时候,余元浩并没有给她提这些。虽说现在她有钱了,就算现在就算没有去办理入籍,今后想的时候也可以随便拿一点钱搞定。但是能少一个麻烦终究是好的,毕竟现在的手续这么简单,去就能够直接拿到香江身份证终究是好的。

    在刘晓慧忙于这件事的时候,余元浩在香江的时候随便把信寄了出去,在之后又随着刘晓慧把时空坐标移动到了北都。

    在北都的时候,刘晓慧忙着安排其“父母”在北都的房子的时候,余元浩操控着时空坐标去查看位于菁华大学的华兴电子计算机实验室。

    之所以没有像以前那样陪着,完全是因为到了这边的时候,刘晓慧就联系了黄一山,让那边的家政公司派人过来协助。在有了一大堆人协助的情况下,余元浩对其安全还是比较放心的。街面上虽说无业的待业青年越来越多,社会治安有些下降,但是在有了一大堆人的陪同下,应该还是安全的。

    本来以为到了计算机实验室后可以旁观一下现在那边的情况,但是到了过后余元浩才发现这个原先的计算机室已经成为菁华大学学生专用的计算机室了,李志攀交到刘晓慧办公室的报告中所提到的计算机实验室并不在这里。

    虽然不知道是具体是什么原因计算机实验室没有设在这里,但是余元浩大致上也猜出来了。

    因为虽然他们两口子并不经常过问公司里的事,但是还是把自己对这边公司的一些想法通过文件的形式下达到这边的那几个公司里。对于华兴电子余元浩就曾经通过文件提出过要在北都置办独立地大型实验室的设想,在这个设想里面他提出来的指导意见就是,在BJ置办自己的地产,用来修建自己独立的大型实验室。

    在这个设想里面,他提出征地面积要大,在与政府进行协商的时候,还要对周边规划作出预留,以便今后进行扩张。

    在设想中他还提出了修建福利住房以吸引人才,当然他知道以现在的这个政策环境之下,人才的自由流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但是华兴电子与878厂、菁华大学建立的合资经营企业华夏红光电子还是争取到了每年十来个的大学生名额的。当然这点名额也确定不够,并且华夏恢复高考制度还没多久,正规考进去的那批大学习还要几年才能毕业,所以在此之外红光电子还通过菁华大学的关系,在79年高考落榜学生中招收了一批学生进行委培。

    当然这些落榜生都是些理科基础非常扎实的学生,之所以落榜完全是因为其学习偏科的原因导致高考总分上不去,人还是挺聪明的。

    余元浩不知道因为自己的干预,有多少人会因为红光电子的委培招生改变其一生的命运,华夏会不会因为这次委培招生多几个电子行业的骨干。但是他知道的是,有着自己的参与,从自己介入之时起,这个时空华夏的电子行业必将比他所在的那个时空发展得更强。

    要不是政策原因不允许的话,余元浩大概会给华兴电子下达自己独自搞一个电子行业版的蓝翔技校的命令吧。

    现在红光电子通过合资企业的身份,艰难地走进了华夏的招生体系,虽然获得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名额与大学生委托培养名额不多,但终归是有了人才的来源。

    虽说自己招的那些委培生是正规招生体系下的淘汰货,但是肚子饿的时候谁有资格嫌弃豆包不是干粮啊。

    再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全才在实际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一定有偏才好用。这批委培生按照余元浩提出的设想,由红光电子与菁华大学这边专门弄一个红光电子班,除了专业课与国家招生的学生一起学习以外,其余时间都用来学习些与实际工作中相关的电子技术。

    也就是说,这个班实际上就是按照蓝翔技校的模式在走,目标就是出来的毕业生直接就能胜任红光电子的工作岗位。并且由于其专业知识培养与正规大学生一样,今后的专业发展前景同样可观,今后即使从红光电子培养出来的委培生里面走出几个大牛,余元浩也一点不会感到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