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铸1978 » 130、入学菁华2

130、入学菁华2

    大概是与刘晓慧之间合作得非常愉快的原因吧,郑主任热情的带着他们两人往教育处预科管理办公室那里走去。到了那边后,郑主任亲自帮忙与教育处处长谈好了余朝景先过来旁听和下半年入学预科的事宜。然后又带着余朝景找到他这段时间将要跟班旁听的班级,让他与这里的老师和同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找到了这边的辅导员,拿了一份这边上课用的书籍清单和课程表。

    至于住校的问题,由于现在只是中途跟班旁听,再加上在北都本身就有房子,这个问题就没有与辅导员提及。

    前前后后一阵忙碌,郑毅明帮着他们把进预科跟班学习事情全部办完。至于后面的正式委托协议,就只等刘晓慧的华兴电子公司那边派人过来签署并缴费,但是不用刘晓慧亲自去办。

    下午的时候时间终于空闲出来,刘晓慧与小余元浩一家来到了手帕胡同。到了胡同进了专门留给小余元浩一家的四合院,刘晓慧发现昨天的那个小肖正在这里帮着对房间进行布置。

    在院子里,昨天买回来的床单被套都已经洗好挂在了那里。看着这些床单被套,刘晓慧觉得眼前的这个四合院比自己上回来的时候更多了些生活的气息。

    见到主人家回来了,小肖赶忙把帮着请来的人给叫了过来,一一给刘晓慧做了介绍。

    因为怕刘晓慧不满意,所以黄一山安排叫来的七八个人供她挑选。

    考虑到这些人最终是要长期与小余元浩一家相处,所以最终选择哪个最好还是由他们来做决定,于是刘晓慧说:

    “伯母,这个选人还是你来吧,毕竟今后是要长期与你们相处的。”

    听到刘晓慧这样说,张雨睛有点忐忑的审视着眼前的几人。由于她现在还很年轻,也没多少社会经验,所以选人的时候很是犹豫不决。

    看到张雨晴这样,刘晓慧说:“没关系的,你就选和你眼缘的就好。毕竟大家又不熟悉,要想一下子就选对也不容易,所以最好先相处一段时间,看看是不是适合。”

    听到刘晓慧的劝慰,张雨绮一下子放轻松了许多,然后她在人群中选出了两个最符合他眼缘的人。

    选定了人之后,刘晓慧让那些没被选上的也不急着走,先在这里按照自己的要求帮着归置四合院,当然酬劳也不会少了他们的。

    人们总说人多好办事,今天这点就体现出来了!余朝景和张雨晴只是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屋里的家具和昨天买回来的东西,就在飞快地按照他们的意图放在了他们指定的地方。

    当天下午,这个四合院就算归置妥当了,但是由于洗的床单被套一时半会儿还干不了,所以入住还得等几天。

    1979年3月28日,北都,星期三

    昨天安排好了余朝景的学习问题,今天有必要再把张雨婷的学习问题落实一下。

    至于落实张雨晴的学习问题,那是非常简单的,毕竟刘晓慧在选房子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余元浩上小学。现在张雨晴要补习小学文化,完全可以就近请实验二小的老师。

    当然,如果张雨晴愿意的话,他还可以就近在实验二小跟班就读。但是说实在话,一个20多岁的大人,跟在一群小学生中间学习,总让人感觉违和。

    其实张雨晴在夜校扫盲班的时候,就遇到过类似的问题,那时她一个人带着小余元浩在里面上课就由于一群人指指点点的。现在如果跟在小学生班里,大概说闲话的人也不会少!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实验二小挂个学籍,具体的学习还是把学校的老师请到家里来。

    在征询了张雨晴的意见后,他们最终决定还是只在实验二小挂个学籍,学习还是把老师请到家里来进行一对一辅导。毕竟大人的专注力和小孩是不一样的,一对一辅导可以加快学习的进度,更快地对张雨晴进行扫盲。

    在刘晓慧的疯狂赞助之下,实验二小答应了,张雨晴在学校里挂个学籍的要求,并且还帮助安排了愿意在她家进行教学的语文与数学老师。

    由于张雨晴的家距离学校很近,小学老师的课也并不多,在上完学校里的课程之余,完全可以抽出空闲时间,到张雨晴的家中上课。

    当然由于走的是学校的路子,来对教育局进行教学的老师也不用担心被人说闲话。毕竟那一大笔赞助费可是实实在在的交到了学校,实打实的改善了老师们的生活。

    把小余元浩一家安排妥当了后,刘晓慧终于感到了轻松了下来。

    “伯父伯母,这边现在既然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我也该去处理公司里的事情了。

    你们在这里如果生活有不便的地方,可以直接打电话给黄一山。我与他们房管所名下的那个三产公司签的有管家服务协议,你有什么事情完全可以找他们帮忙。

    至于家中的生活开支问题,你们也不用担心。我已经把你们两个挂在了我的那个华兴电子公司的名下,那边会每个月给你们发工资的。

    至于学费问题,这个你们也不用操心,他们都晓得直接与我在清华大学的那个计算机室联系,那边会直接支付他们费用的。

    另外这里是一些备用金,还请收下,毕竟现在是在北都,身处京城大不易,处处都需要钱。余元浩现在又小,万一有个伤风感冒的,也需要钱来应应急。”

    说完后,刘晓慧拿出来了一摞钱和一些已经兑换好的侨汇券。

    看见刘晓慧放在桌子上的那一摞钱和侨汇券,张雨晴和余朝景表现的手足无措,实在不知道该不该拿。

    从内心来讲,他们是有心拒绝的。毕竟现在他们已经从刘晓慧的那里得到了太多,再收下这笔钱,实在是不好意思。但是现实是,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没有钱又是万万不能的!

    正如刘晓慧所说的,什么时候都应该有比备用的钱,尤其是在这陌生的地方。想到现在已经欠了那么多,都有点债多不愁的感觉了,最终他们还是收下了这笔钱。

    见到余朝景和张雨晴夫妇把钱收下,刘晓慧笑着说:

    “这就对了,咱们今后本来就是相互帮衬的关系,不要考虑那么多。

    在这边你们就安心做好一件事,好生的培养余元浩!

    家里那边,如果你们怕他们担心的话,有空的时候发个电报回去,给他们说一下这边的情况。当然他们如果愿意过来的话,我这边也不介意,总之这个三进的四合院就由你们来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