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建文四年开始 » 第62章 又有人拜师了

第62章 又有人拜师了

    解缙虽颇显愤愤不平,却也无可奈何。

    人家不愿意,你也强迫不了人家。

    当下科学昌盛,很多士子都对科学满腹好奇,即便不存为乡梓出个连中三元的后辈,想要找个上进,品行好,学识优的同乡士子加以提拔都很难办到的。

    目前,不就已经有三个江西籍士子投到科学门下了吗?

    解缙独自喝闷酒时,陈瑛父子心情倒还不错。

    “爹,秦政学明确表态了,说是让我们有事吩咐,难不成我们任由秦锋收拢士子做门人,最终赢了与爹的赌注不成,有秦政学在或许就将是我们一枚重要棋子。”

    要想保证赌注不败,现在就该出手了。

    陈瑛拧眉沉思,绞尽脑汁半晌后,最终还是道:“你专心会试,这些事情不用你过多操心。”

    儿子做帮手可好过任何人的,陈朔一旦高中,陈瑛在朝中就能增加一个可信的臂膀,可靠的靠山了。

    即便输了赌注,也一定得保陈朔高中的。

    陈朔在陈瑛面前顺从的很,一般情况下是绝不会忤逆陈瑛的。

    对陈瑛的叮嘱二话不说,随之应允。

    陈朔离开,陈瑛许久都没想出办法。

    相比较于输掉赌注,还是保自身安全才为重中之重。

    今年的科举是朱棣登基之后的第一次,不仅朱棣自身需要这些人才填充建文皇帝忠臣孝子空缺出来的岗位,且举国上下斗都盯着了,是不容是一丁点差错的。

    若有人胆敢破坏这次的科举,势必是要吃不了都兜着走的。

    陈瑛即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为了赢得这个赌注破坏了这次科举的,所以陈瑛要赢赌注也不能以破坏科举为代价。

    只是如此一来,这个办法就更不容易了。

    就在陈瑛辗转反侧几日都没能想出个所以然的时候,朱棣主动把他召集了过来。

    因陈瑛只负责监察,一般情况都是由他向朱棣汇报的,很少有朱棣主动召集他的时候。

    这次的主动召见,让陈瑛受宠若惊。

    召集过了陈瑛,朱棣先是问及了些一些不怎么紧要的公务,随后又说了些秦锋在科学一门搞出的大声势。

    陈瑛跟着朱棣的时间也不短了,自不会是冒失之人了。

    在朱棣提及这些,虽心里想着或许是朱棣对秦锋的高调有所不满了,让他过来是为了让他出面弹劾的。

    毕竟即便要惩处,也得有个由头。

    没有由头,朱棣也不方便下旨。

    就在陈瑛案子庆幸,准备腹稿时,朱棣竟又画风一转,称赞起了科学了。

    当时科学成品问世的只有那热气球了,朱棣话里话外都是热气球与军事行动的重大意义。

    科学与当下所存世的程朱理学明显格格不入,朱棣作为皇帝,肯定是不能堂而皇之支持科学的。

    别看科学现在这么火,满朝公卿反对者仍不少的。

    朱棣作为皇帝,只能让这两种学说相互冲击,绝不能随便站队。

    不过若能被皇帝默认存在的学说,那也已是很了不起了。

    很明显,科学就是如此。

    听着朱棣之言,陈瑛逐渐变了脸色。

    他怎觉着朱棣这话是冲着他说的,若非如此,他与科学又没什么关系,朱棣闲的慌才会与他说这些。

    说了一大堆之后,朱棣话锋一转,开口道:“卿家有机会的话不妨接触一下秦锋的那科学,还是很有意思的。”

    这话很明显,是为科学定调了。

    不说陈瑛创造对科学不利的证据,即便他真的抓到了科学的过错,这个时候也很难呈秉上来的。

    皇帝才说了科学的好,你就来质疑,那质疑的就不仅仅是科学了,而是皇帝了。

    陈瑛脸上的笑容虽难看,却也还是道:“臣也看了些简单的算数,倒是有几分意思,对变通思绪有些许作用。”

    他那里倒是有本科学的书,但只翻了几页并未认真看过里面的内容。

    他说的这好处,不过是科学自己宣传的罢了。

    都是聪明人,简单几句该清楚的清楚就是。

    在听了陈瑛的回答后,朱棣不再多言,只道:“那就多看看,听说入科学一门又三个要求,其中一个就是要能他们出的试题的满分,算数倒还能接受,物理着实难了些,朕若去考怕也拿不了满分。”

    还要满分,这不就是为了召能高中的士子吗?

    陈瑛心里不快吐槽,嘴上却是异常恭敬地回道:“陛下若去定是能拿满分的。”

    朱棣若真去,秦锋那厮必定是要放水的。

    皇帝能入科学一门,多大的荣耀,傻子才会拒绝。

    朱棣并不在意,摆摆手道:“算了,让他们年轻人折腾去吧,你也去忙吧。”

    这明显是说给陈瑛听的,也是最后的定调。

    陈瑛出来,满脸沮丧。

    朱棣都说话了,他还怎么弄?

    其实陈瑛没想明白的是,朱棣对朱瞻基的培养甚为看中,若一开始就不看好囊括算数的科学的话,就不会让朱瞻基跟着陈瑛学习了。

    另外,若非怕新科士子拜入科学门下,也就不会让他们两人打这个赌了。

    朱棣受过儒家教育,却又着重与军事方面的学习,最重要的还是在北平待了些年的缘故。

    性格上与洪武皇帝有极大的相同,却又比洪武皇帝多了些包容。

    因而,在接受科学的时候也能够更快一些。

    短短几日时间,朝中倒有大臣对士子专研科学,而懈怠本业弹劾过秦锋。

    这个弹劾的确有道理在的,这些士子是为科举的,而不是为了考入科学一门的。

    为了科学耽误了本业,孰轻孰重。

    刚开始的时候朱棣倒也放任了秦锋几天,后来士子追捧科学的热度一直不减,朱棣才下了道口谕命秦锋不能让士子因小失大,耽误了自身本业。

    都已经到了这一步只差一哆嗦了,若不能多些士子拜入科学一门的话,那折腾了这么久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经过仔细考虑,慎重分析,秦锋觉察出朱棣对科学一门的支持后,增加了一条要求。

    考虑参考士子不因科学影响本业,特此规定所有参与的士子必须得交篇文章,现场发挥自由书写不设题材。

    如此的话,要秦锋更多了些好处。

    有文章在,也可更好判断士子们在经史子集中的水平,以预料将来能有多少人中举。

    都是举人,写个不设题材的文章岂不手到擒来,对这条新加的要求大部分人倒也没有不满。

    毕竟都已经准备拜入科学一门了,总归得站在科学一门上考虑。

    为了一条本为了你好的要求,大肆责怪科学一门也不好看。

    当然,也会有人小肚鸡肠之人觉着突然增加的一条是出尔反尔,他们即便能写出来,也誓死不再加入。

    这样的人即便将来入了科学一门,也很难沉心专研学术,不拜就不拜吧。

    大概过了十几天,就在刚把最后一条加上的时候,又有人寻了过来。

    在那之前,倒也有不少人过来,可浪费了笔墨,无一人通过。

    很大一部分人,连及格都办不到。

    虽然费了些时间,但既已答应的事情,当然就不能反悔。

    更何况,能过来的也是对科学有着热情的人呢。

    倘若在会试之后,他们仍有这个热情,降低一下要求,把他们收入外门弟子也是可以的。

    几人寻过来的时候,那天恰好秦锋也在。

    平日的时候,会是曾棨,周孟简,周述三兄弟轮值的。

    他们负责监考欲要拜师的人,最后把考完的卷子交给秦锋,由秦锋来判断是否合格。

    最后,把名单公布在飞腾实业外面。

    有的人开始用的是真名,但瞧着那些实在难看过眼的分数,后来便有人钻了空子,直接用假名了。

    真假名字不重要,只要最终能中进士就行。

    随同秦锋一起的,则是周孟简。

    几人进来还不等报名,周孟简便一一报出了他们的名字。

    对此,几人脸色还是很难看的。

    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原因如何,周孟简也清楚。

    几人不高兴,周孟简笑得眉开眼笑。

    “你们好歹都是读书人,祖宗之姓,父母之名说不认就不认了?今天恩师也在,能得恩师现场亲自阅卷,那是你们的荣幸。”

    反正已经报了,再怪怨也无济于事了。

    几人拱手与秦锋见了礼,喊了一声秦先生。

    还没入门,只能以先生相称了。

    “你们都是江西籍的?”

    几人纷纷点头,自行做了介绍。

    “学生杨相。”

    “学生王训。”

    “学生杨子环。”

    “学生周枕。”

    秦锋微微一笑,道:“江西多才俊,期待各位共创科学。”

    之后,秦锋抬手,招呼周孟简发放了考卷。

    考的人多了,每人的题都差不多,唯一变化的也就是顺序了。

    这也是防止有人记住题目,拿出去作弊。

    虽说以他小小科学不至于,但也为了以防万一不是。

    很快,四人落座,秦锋当然不会椅子待在屋子,唯一留在屋子的只有周孟简。

    周孟简眼睛不眨的盯着这几人。

    其实说来拜入科学一门没什么利益可选,凡拜入者都是因为热爱,因此去作弊可能性极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