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黑云遮月 » 6 结安答

6 结安答

    赵不弃朝着王帐的方向纵马狂奔,虽值冬季,万物凋敝,但草原上辽阔的风光还是让他心旷神怡。

    又行了几日,才见到几个牧民,赵不弃向他们打听丘处机的消息,结果他们一无所知,只好在他们的指点下,继续朝王帐方向赶去。奔驰半日,聚集的牧民越来越多,处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蒙古包,赵不弃知道王帐已经不远了。

    赵不弃下马,向一个老年牧民问道:“老丈,可曾听过全真教丘处机道长来此的消息?”。

    谁知老年牧民听到丘处机三个字后,表情一惊,随后欲言又止的摇了摇头。

    赵不弃见他如此表现,心中大疑,不过由此也能确定四师兄却是到过这里。见牧民不愿回答,赵不弃再向其他人询问,众人都不愿相告。最后还是在一个居住此地的汉人口中探听到,四师兄确实曾在此住过数月,后来大帐发生过一次骚乱,他便不知所踪了,而汗廷传出命令,不许人们提及有关丘处机之事。

    赵不弃预感事情不妙,但他心中坚信自己的四师兄一定没有遇害,肯定还在王帐之中,于是他就在王帐附近住了下来,打算暗中调查。好在蒙古牧民生性淳朴,对待外来投靠的人从不派斥,所以王帐附近的其他族人着实不少。这里面包括以各种原因从中原迁居草原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等族人,也包括蒙古大军征伐时大量俘获的中原人口。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常年对外用兵,俘获了大量中原的各族人口,并挑选精壮之人组成新军,其中包括汉人、畏兀儿人、党项人、女真人,新军的称号有怯薛军、八都鲁、质子军,他们作用不同,称号也不同,但同样都是蒙古大汗扩张的工具。

    赵不弃年幼尚不记事的时候就被恩师重阳真人收留,成长过程中,重阳真人对他武艺、经史的学习要求极严,但在生活中却关怀备至,甚至“不顾身份”的会与年幼的他玩上一些小游戏,可以说重阳真人对于赵不弃即是严师又是慈父。十年前从西域回到终南山的恩师,因为年事已高加上长途跋涉,终于倒下了,随后便“驾鹤西去”。临终之前,他把跟随自己数十年的清修剑赐予了赵不弃,并让他一定要有一颗赤子之心,不忘做一个心怀正义人,那一年赵不弃刚好十岁。

    接下来的十年岁月里,赵不弃跟随着各个师兄学习武艺和经史,大师兄马钰温和、二师兄谭处端严格、三师兄刘处玄耐心、五师兄王处一老成、六师兄郝大通诙谐幽默、七师姐孙不二对他如姐如母,然而赵不弃最喜欢的还是四师兄丘处机。四师兄性格豪放不羁,一点也不把他当小孩子看,只要他远游回来总会给他讲很多见闻与故事,指导他习武时更是不遗余力。等到赵不弃成年后,两人也曾数次下山远游,如今四师兄突然在王帐“消失”,赵不弃怎能不心急如焚,但师兄们常常教导他遇事需冷静、要有耐心,他对此一直铭记于心,所以才会选择在草原先住下,暗中慢慢查访。

    王帐很大,其间分布着十几处军营与无数牧民聚集的蒙古包,而王帐中间正是蒙古王公们的所在,大汗的汗廷被拱卫在中间,如果以人口计,王帐中兵民不下数十万,比起宋金境内的帝都重镇一点也不遑多让,“如果四师兄被关押在这里,想找到着实不易!”,赵不弃站在王帐之外的一处山头上忍不住忧心忡忡。

    赵不弃来到王帐已经一个多月了,却始终寻找不到四师兄的踪迹,有意无意的提起丘处机,居民们也都是讳莫如深。最近他经常会来到此处山头向王帐遥望,因为这里可以把整个王帐尽收眼底,他不知道的是,几个月前他的四师兄丘处机也经常来到这里,而他的目的是为了观察那座神秘的“军营”。而那处有着众多巨大帐篷的军营在这一个多月的搜寻中,也被赵不弃注意到了,只不过自从上次丘处机夜闯军营之后,那里的护卫严格了数倍,不管白天黑夜,军营四周都安排了众多卫兵,几乎将军营围成了一圈,一般人根本无法靠近。

    赵不弃虽然也想知道神秘军营里面的秘密,也想过很可能跟血魔有关,但是想要进一步探查,却毫无办法。于是他还是把重心重新放回了寻找丘处机的事情上,他隐隐觉得“四师兄可能已经查到了事情的真相!”。

    就在赵不弃思考着下一步该如何行动的时候,他的前方不远处从天而降一个黑色物体,走进一看,居然是一只老鹰。赵不弃捡起老鹰,才发现,一直劲箭穿过了这只鹰的脖颈。“好箭法!”,赵不弃情不自禁的赞叹了一声,突然身后发出一个浑厚的声音“这是我的猎物。”。

    赵不弃连忙回头,只见一个蒙古贵族模样的青年正拿着弓箭向他走来,而青年背后跟着几个蒙古护卫。

    赵不弃连忙把鹰递给青年,准备转身离开,可是青年并没有伸手去接,而是在上下打量着他。“你是汉人?”青年问道。

    自从在王帐附近住了下来,赵不弃就已经换上了蒙古牧民的皮袄,但是汉人与蒙古人举止上细微的差别还是瞒不过别人。

    赵不弃也不否认,“我是汉人,这是您的猎物,还给您。”,赵不弃说道。

    青年还是不接,只是得意的问道:“我的箭法如何?”。

    “能一箭射中空中飞翔着的老鹰脖颈,确实箭法了得!”,赵不弃由衷的赞叹道。

    这名青年更是得意,哈哈笑道:“你说的不错,不过蒙古比我箭法好的大有人在,我们蒙古人本来就是善于骑射的,不比你们汉人只会耕织。”。

    赵不弃听见青年的口气似乎有着贬低汉人之意,心中恼怒,于是忍不住反驳道:“汉人之中也有神箭手,想当年李广可以一箭双雕!”。

    “对,对,对,飞将军李广!”,青年听完并不恼怒,反而表示赞同,也许是看到赵不弃气质不凡,他心中有些喜欢,于是说道:“这只老鹰就送你了...你是习武之人?”。青年突然看见了赵不弃背着的宝剑。

    赵不弃一惊,连忙说道:“稍微会些拳脚,上不了台面的。”。

    青年只顾盯着清修剑说道:“把剑拿过来让我看看!”。

    赵不弃当然不能同意,只要剑一出鞘,是人都会知道这是一柄举世无双的宝剑,他的身份很可能就会暴露,于是推辞道:“这是家父留给小人的传家之剑,本身并无什么特别。”,说完转身就要离开。

    青年突然上前一拉,赵不弃本能的一个转身,一推之下把青年推得往后退了两步,青年身后的护卫连忙呼喊着打算上前拿人,却被青年伸手阻止。

    “看来你确实有两下子,我们较量较量!”,青年说道。

    赵不弃连忙摇手道:“小人只会几下不入流的手段,实在不是您的对手。”说罢便往山下走去。

    青年有些怒气,高声说道:“在我们蒙古,如果有人向你挑战,你拒不应战,会被别人说是懦夫!”。

    赵不弃并不答话,快速的奔下山去。

    青年看着赵不弃下山的背影,再看看扔在地上的死鹰,转头对护卫说道:“去查查,他是什么人?”。

    经过这次事情,赵不弃好几天都没有离开自己的帐篷,不过这期间也没有人找上门来,毕竟这么大的王帐,如果不大张旗鼓的搜寻,想找一个人犹如大海捞针。果然护卫暗地里查了两日没有查到,也就放弃了,而那位青年转头也忘了这件事。

    这一日,赵不弃再次来到山坡附近,突然听见一个老妇人的哭泣之声,只见一个蒙古贵族模样的老妇人正由两名婢女搀扶着从山顶走下,从她们所带之物可以猜到,他们刚才定是在此祭奠了某位死去的亲人。

    老妇人被搀扶着,一边走一边自顾自的哭道:“儿啊,你为救恩公而死,死的高贵,可是那邱道长还在地牢里,你算是百死啦!”。

    一听“邱道长”三个字,赵不弃大喜,连忙奔到老妇人跟前,老妇人与婢女同时一惊,婢女连忙斥责道:“你,你要做什么?”。

    赵不弃找了块两个月,突然有了线索,心里一激动,连忙握住老妇人的手说道:“老嬷嬷,您刚才说的邱道长是不是全真教的丘处机邱道长?”。

    这位贵族老妇人,正是当初放丘处机离去的那个百夫长的母亲,她的丈夫原本就是百夫长,战死之后,他的儿子自然继承了父亲的地位与部众。当初自己身患重病,靠着丘处机几日不间断的医治才得以康复,他的儿子为了报恩,在丘处机逃跑时,放任他离去,还丢下了一匹战马。没有不透风的墙,当天下午他的儿子就被告发,接着下了大牢,汗廷为此让速不台领军追赶,最终还是把丘处机抓了回来。而他的儿子却因为违反军令、欺瞒汗廷,在一个月后被斩首示众,家族世袭的百夫长一职也被剥夺。但是老妇人好歹也是蒙古贵族出身,所以知道丘处机被关押在地牢之事。赵不弃经过一番诚恳相询之后,终于知道了师兄的下落,也问清楚了地牢的位置。

    可是当赵不弃来到地牢附近之时,却再次感到失望,原来地牢建在一处军营中的一个蒙古大帐之内,而大帐之外看守严密,除非硬闯,否则很难进入,不过能够知道四师兄所在位置,也算是这两个月来最大的收获了。

    连续几天不分昼夜的暗中观察,对于如何营救师兄,赵不弃仍然一筹莫展,这日傍晚,他又来到了那处山丘顶上。望着远处王帐升起的缕缕炊烟,好一副祥和的画面,赵不弃不禁在想,为什么要彼此杀戮,为什么要分汉人、蒙古人、女真人,为什么会有血魔这种怪物?

    就在赵不弃陷入这难解的思考中时,山后突然传来一阵打斗之声,赵不弃连忙转身望向山坡的另一边,只见数十个黑衣武士正围着七八个蒙古人厮杀,定睛一看,被围的其中一人正是前些时日在山坡上碰到的那个贵族青年。

    赵不弃在全真教学艺多年,一身侠肝义胆,生平最恨倚强凌弱,此时那几个蒙古人正处于下风,照此下去,很快他们就会被全灭。赵不弃越看越怒,也不管那些血魔正是蒙古贵族们所饲养,拔出宝剑便跃下了山坡。

    黑衣武士原本占尽上风,可是没想到从山坡上杀来了一个武艺高强的“蒙古武士”,顿时阵脚大乱。赵不弃手持宝剑,剑走游龙,这些黑衣武士也有不错的身手,但在他的面前还是无法过上几合,再加上自己兵器与此人的利剑一碰就断,更加无法再与之匹敌,而原本处在下风的蒙古战士见到突然有位剑术高超的“自己人”加入战局,立刻士气大振,很快局势就发生了逆转。

    黑衣人仗着人多,立刻就有七八个人将赵不弃围住,打算挽回颓势。“唰,唰,唰”,赵不弃连续三剑刺向前面的黑衣人,剑入剑出快如闪电。面前的三个黑衣人来不及哼一声便倒在了地上,赵不弃乘机向前一个跟头就脱离了包围......

    一番激战之后,黑衣武士丢下十几具尸体,向东南方向逃去。蒙古护卫们查看尸体,见到他们所持兵器上的刻字,确定这是一群金国刺客。

    原来蒙金战争不断扩大,金国一败涂地,为了挽救亡国灭族的危机,他们用了各种手段,包括贿赂蒙古贵族、收买蒙军大将,甚至让巫师作法降咒。这群刺客也是金国派来的,他们原本的目标是刺杀监国托雷或者别的贵族重臣,但是在潜伏了数日后,根本找不到行刺的机会。刚刚不久前他们正好看见一个贵族青年模样的人在率众打猎,便乘他们下马在溪边饮水之时发动了突袭,准备拿了这个年轻贵族的头颅回去交差,于是才有刚才的一幕。

    贵族青年刚才激战之时就已经看清,这个神勇的剑客正是自己前几日见到的那个汉族青年。

    “想不到你的武艺如此高强!”贵族青年说道:“这次多亏你相助,不如我们恐怕不能全身而退。”。

    赵不弃谦逊了两句,转身便要离去,却被贵族青年叫住,“你对我算有救命之恩,我们蒙古人有恩必报,你叫什么名字?”,青年问道。

    “小人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而已。”赵不弃不愿再生枝节,急欲离开此地。

    蒙哥并不死心的追问道:“你如此英勇救我们脱难,对我有大恩,我当然应该知道你的名字!”。

    赵不弃见无法再推脱,只得答道:“在下赵不弃,见义勇为并非什么大恩,贵人过誉了!”

    “不不不,你我很有缘分,你又对我有救命大恩,何必如此谦虚。赵不弃,赵不弃,好怪的名字!我叫孛儿只斤.蒙哥,不如我们结为安答如何?”,蒙古人一向豪爽,上次见面,青年就觉得赵不弃气质非凡,如今又逢他相救,更加对他倾慕,于是提出结为兄弟的要求。

    赵不弃一惊,一方面因为这位贵族要和自己结为兄弟,另一方面,这个青年居然姓孛儿只斤,是蒙古大汗家族的成员,一时之间,赵不弃竟然愣在当场,不知如何是好。

    见到赵不弃没有反应,蒙哥疑惑的问道:“怎么了,难道你不愿意吗?”。

    赵不弃这才缓过神来,连忙说道:“您是贵人,而我只是一介草民,结安答之事如何使得!”。

    蒙哥哈哈笑道:“你说的不对,我们蒙古人只敬重勇士,出身并没有那么重要!”,说完便拉着赵不弃的手,要和他一起结拜。

    赵不弃感到无法推脱,就这样糊里糊涂的跟着蒙哥朝着东北雪山的方向拜了起来。

    “伟大的雪山,伟大的长生天,您的两个孩儿,蒙哥、赵不弃今日再此结为兄弟,希望得到上天的赐福......”,蒙哥诚恳的说着,然后跪拜磕头,赵不弃无奈也跟着跪拜。

    蒙哥说道:“我们蒙古一族起源于东胡,原本叫做室韦,发源于辽东雪山之北,突厥人失势之后,我蒙古一族才迁入这草原之中,大雪山是我族的发源地,所以按照蒙古人的习俗,结拜当先遥拜雪山,以求得到它的赐福。”。

    赵不弃虽然感到十分荒唐,但是不禁也被蒙哥的豪爽所打动。

    蒙哥让手下从马匹上取来酒囊,并递给赵不弃说道:“我比你要年长几岁,当是兄长,来,让我们兄弟痛饮一场!”。

    赵不弃生平滴酒不沾,哪怕是跟着丘处机下山远游时,也从不喝酒。于是拒绝道:“我从来不会饮酒。”。

    蒙哥听完一愣,然后笑道:“哪有勇士不会饮酒的,莫非你是怕这酒中有毒?”,说完又哈哈大笑起来。

    赵不弃知道蒙哥这是戏言,但是仍然坚持不饮,蒙哥也不强求,于是提起酒囊,“咕噜咕噜”,喝了个干干净净,显然他今日十分高兴。

    蒙哥突然想到什么,一拍自己脑袋,然后看着赵不弃说道:“光顾结拜,差点忘记问了,你这一身好本领是跟谁学的?”。

    关于自己的武艺的本源,当然不能如实相告,赵不弃只能编了个故事“我的身手是家父传授,前几年家乡遭灾,父母双亡,我只得孤身一人背井离乡的来到草原。”。

    蒙哥十分喜爱这位刚刚结交的兄弟,自然对他的话丝毫不做怀疑,于是接口道:“要不是你家乡遭灾,你我兄弟也不能相识,看来这都是天意,也好,找个时间,我引你去见父汗,就凭你的一身本领,定会得到父汗重用!”。

    “父汗?”赵不弃心中默念了一声,随即一惊,问道:“令尊是?”。

    “什么令尊不令尊,你我已经结拜,你应该称他阿瓦,就是你们汉人说的义父!”,说完,蒙哥又用崇敬的口吻说道:“我的父汗就是当今蒙古的监国托雷!”。

    赵不弃听完吓了一跳,“眼前这位刚刚结拜的安答竟然是托雷的儿子。”,其实托雷并不是大汗,只是在窝阔台从西域归国,并在忽里勒台召开,正式继位大汗之前的监国而已。但是蒙古一直有着幼子继承家业的传统,而且托雷的才能有目共睹,很多蒙古王公都在私下串联,要在忽里勒台召开之时,废除成吉思汗的遗诏,推举托雷成为大汗,所以蒙哥才会在赵不弃面前称自己的父亲为父汗。

    就在赵不弃不可置信的时候,蒙哥继续说道:“现在已经开春,王帐就要迁徙了,我已奉父汗之命,押送一些中原的重要人物先行,到时你就跟在我的身边。”。

    赵不弃听完,心中再次一惊,“中原的重要人物”,四师兄一定就在其中,这是营救的绝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