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这是仙侠,娘子请低调 » 第二十二章:文宝现世

第二十二章:文宝现世

    严翊步履稳健,一派淡然。

    在这种时候,他这种面瘫脸,是最能稳定气氛的。

    赵元春屈指远招。

    文气激荡间,沉香木盒脱手飞出。

    在虚空中划过一道灿金色的弧线,稳稳落于高台上的赵元春手中。

    谷内谷外,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到这一幕。

    游烽眼神敏锐,一直盯在那四位问题儒生身上,果然发现他们的态度比方才看到护送队的木盒要认真得多。

    ‘果然是一伙的啊……’

    他心中暗暗做出判断。

    “开!”

    文道禁制解除,这次打开沉香木盒,内里爆发出极为强烈的文意,灿金色的光辉顷刻笼罩全场。

    将在座所有文道修者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

    一个个儒生张大嘴巴,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

    若非赵元春金口禁言,恐怕场中已然爆发激烈的讨论声。

    ‘天啊,如此强烈的文意激荡,意境深刻到如此程度,这究竟是何等境界的文宝啊?!’

    ‘六品文宝?不、该不会是五品吧?!’

    ‘五品文宝根本不可能拥有这般恢弘的意境!这、这是四品!!’

    已有眼界不错的儒生,第一时间辨认出文宝的层次。

    整个燕朝历史上,一共才诞生过几件四品以上的文宝啊?

    像赵元春四品文豪境的大儒,在燕朝境内已然非常罕见,是文道出类拔萃的顶尖修者……

    就算有金笔书圣这样的二品圣境儒者、文震一国的半圣诞生。

    可……即便是二品半圣,倾尽毕生心血汇于一作中,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只能孕育出四品文宝。

    足可见高境界文宝的珍稀程度!

    聚文气、凝文意、独辟意境,不为历史流逝而消弭、不为乾坤颠倒而失色,囊括儒道修者一生之精气神的文道至宝,是为文宝。

    四品层次以上的文宝,拥有着独占一方文道大运的威能。

    仅靠文宝中的意境,久加钻研,四品升三品指日可待,后辈末学加快进境速度更是容易。

    在座儒生激动地几欲昏厥。

    这、这可是他们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机缘啊!

    一个个瞪大眼睛,不敢错过任何一丝细节。

    就连长亭内的客卿,也随之激动起来,他们都未曾有缘得见三千字书帖的真容……三千字书帖上书三千字,哪怕能参悟透其中二三字,也够他们苦心钻研许久的了。

    炙热的瞩目下,赵元春双手一抖,将文意缠绕宛若实质的文宝抖开。

    咚——

    咚——

    咚——

    天地如有仙钟奏鸣,磅礴的古来圣贤传诵经典之音,从四面八方涌来,在场所有人都能看到数不清的圣贤虚像显影闪烁。

    万马奔腾,经篇流转。

    真人露相,圣人传书。

    真的是四品文宝!

    数不清的虚影显现中,一位身穿青衣、相貌堂堂的文士双手持古卷,立身于浮碑谷高空内。

    口唇翕动,念念有词。

    欠身深施一礼。

    他并非朝向在座儒生施礼,而是在朝着漫漫天穹、茫茫大地施礼,是在朝着儒道传承万千年的风骨脊梁行礼,朝着古来无数圣贤表达敬畏之心……

    唰——

    唰唰唰——

    一个人不由自主的站起身。

    紧接着,以点及面,连绵成片。

    在座儒生纷纷起身,一片惊震。

    这幅形容、这道虚影显圣,其身份已昭然若揭。

    隆回半圣!

    是那位在燕朝历史上,冠绝文坛六百载的隆回半圣!

    在座凡是了解文道典故的人,全都认了出来!

    是那位一百四十年前,绝笔留下三千字书帖的隆回半圣。

    当日其在世时,有大气运者为其测算,称其一人独揽燕地六百年之文道气运,在其死后,燕朝文道将由辉煌走向衰落,渐至一蹶不振。

    该评价果然一语成谶。

    隆回书圣仙逝后一百余年,燕朝文道果真日显凋敝。

    连大儒境都极少出现。

    直至八年前,金笔书圣半部论语出世,一朝封半圣。

    盖前六百年之大运,将活在历史中的隆回半圣的文运彻底镇压,撕破文运独揽之大势,才为燕朝文道再续文运。

    才有赵元春这样的文道修者,成功吸收更多的文运,突破文道。

    隆回半圣独揽文运六百年。

    金笔书圣则在为儒道开大运。

    二者谁对文道未来的影响力更大,就可想而知了。

    但隆回半圣毕竟是燕朝历史上最惊才绝艳的文坛巨匠。

    古人比今人声明更高,这是常态。

    更何况,属于金笔书圣的时代,才刚刚开端。

    隆回半圣在燕朝乃至天下文道界的“粉丝量”相当高,在座就有不少儒生以隆回半圣作为目标,也想独揽百年文运封圣。

    那是何等的威风啊!

    尘封一百余年,今日,隆回遗书,三千字书帖终于现世!

    赵元春神情肃穆,饱含着对百年文宝的钦慕与敬畏,手上动作一刻未停,将整个三千字书帖展开在众人面前。

    蓦地里,宛若银瓶乍破水浆迸,平地起惊雷。

    圣人显像寸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烫金大字,浮现在浮碑谷的上空,与高耸入云的大浮碑交相辉映。

    远来文气文运,皆被这满天金影囊括其中。

    赵元春声音浑厚,鸣如洪钟:“请见隆回半圣三千字书帖!今日为后人扩文道、增文运,众生且观!”

    儒生们群体瞪大眼睛,不肯错过这一幕,手上、心中都在对着天地间的金字不断写画、临摹,意图将整个三千字书帖完全在心中临摹一篇。

    对于这些还未入境,或者至多只有八九品的儒生来说……

    莫说是记录全篇,只要将其中的几十字,铭刻入心碑之内,都将受益终身!

    长亭内。

    一众客卿肃然起敬,躬身施礼。

    以吴怀弯腰幅度最甚。

    魏冬水也在恭敬行礼……

    只有游烽一人淡淡看去,毫无表示,似与周围格格不入。

    也似乎对这四品文宝完全不感兴趣。

    金影显现,大道启行。

    一炷香后。

    六十儒生中已有近半儒生坐倒在蒲团上,仅在心碑铭刻不足十字,便觉头晕目眩,不敢再贪心。

    将方才铭刻的金字在心中反复铭刻,加深印象,不敢再看虚空金影。

    又是两炷香后。

    在场儒生还能站着临摹三千字书帖的,仅剩下寥寥几人。

    剩下的诸儒生,都在闭目沉思、反复深究文中之千万大意。

    再盏茶功夫后。

    站立者仅剩两人,其中一人已然面如金纸、气喘如牛,但还在贪婪留恋在漫天金字中不可自拔。

    赵元春淡淡审视,眼神一顿。

    “止!”

    金口已开,那人顿时停止临摹,也摇晃着倒地不起。

    身上儒衫已被汗水浸透,若是再在三千字书帖内留恋片刻,只怕三魂七魄也要被抽得一干二净!

    “文道一途以缘为重,不可贪呐……”

    赵元春摇头慨叹,目光落在最后仅剩的那人身上。

    一位身着灰布衣的儒生。

    境界只有八品,但深入三千字书帖意境中畅游,不断铭刻临摹,居然没有半点意识恍惚之感,反而还在不断深入临摹!

    “嗯?这是哪家走出的儒道修者?文道根基竟如此深厚?心石不移,心碑深扎……”赵元春神色一喜,爱才之心升起。

    虽然明知道对方在八品境界,就能打下如此深厚的根基,必是出自某些大世家、或是大的儒道传承之地,但他还是想要助对方一臂之力。

    文气汹涌之间,朝着那灰布衣儒生聚拢而去。

    漫漫金章,在布衣儒生眼中,更加便于理解,不再那么精深奥妙。

    长亭内,游烽也将目光再度落于这儒生身上。

    ‘心石如磐,心碑固健,果然是金笔山走出来的儒门后生啊,来找我的?看来这春州府更不能久留了……’

    游烽揉揉鼻子,心里叹息。

    念头转动。

    临摹会如火如荼,三千字书帖高调现世,这可是抢夺的最好时机。

    幕后真凶,也该出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