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荒岛求生之漂流之路 » 第十四章 农作物与木炭与陶器

第十四章 农作物与木炭与陶器

    房子建造完成,但我们并没有立即入住,因墙皮的泥巴没干,显得非常潮湿,而且目前天气还不错,我们在简陋的小窝棚住着也没什么大碍,这些天我们一直在努力干活,基本上就是靠着艾晴捡些海货和那些肉干撑着,现在肉干马上没有了,建房也告一段落,我们需要补充些食物,同时也需要放松心情。在海滩边绕了一个小时,我们捡拾到足够早上和中午吃的的贝壳和小鱼,然后我拿着长矛带着艾晴去附近丛林转转。那个有些变形的背篓和艾晴都市风格衣着根本不搭,显得怪异。但我也没资格嘲笑他,我也好不到哪去。慢慢悠悠走了半个多小时,我们发现一些鸟和兔子,但没有一个能顺利抓到的。我有些不甘心,稍稍深入了一些,然后我在纷乱的植物中发现了豆荚,我惊喜的跑过去,挑开阻挡的野草和树枝,确认了这是豌豆,和市场上卖的相比,豆荚和豆粒都有显得小一些,豆荚已经枯黄了,有些开裂,里边的豆粒早已不知落向何处。我心疼的割下剩余的豆荚,不想放过一个。越割我越兴奋,因为这并不是一颗豆秧,而是一片,大概铺满有十几个平方米,我和艾晴快乐的采摘。这一块豌豆田,我们就收获了大约3斤豌豆,这些豌豆可以马上吃也可以做种子。或许是好运来了,紧挨着豌豆田相隔不远我又发现一株结满果实的木瓜树,我的天,我上辈子也许是把幸运女神给啪啪了。木瓜树并不高,只有3米左右,下部分的木瓜已经发黄成熟,上部分还是青皮,我踮踮脚摘下七八个熟透的木瓜,放进艾晴的背篓,同时还笑道“听说木瓜有特殊作用,我有福气啊”

    艾晴听懂了我在开车,朝我哼了一声。

    再转了一会,没什么其他发现,我们返回小屋。

    豌豆我们仔细挑选了百十颗最饱满的准备留种,其余的我们打算吃掉,每天都吃海货让我很怀念淀粉的味道。

    我坐在岩壁投下的阴影中,考虑着我下面该做什么,我现在需要做的工作太多,我需要捋出一个顺序。我缺盐,房子要粉刷,要翻地种植豌豆,要做几个鱼笼增加食物供给。。。。很多事情,但我想现在最主要的还是要砍柴烧木炭。有了木炭我就可以烧制各种陶器,这些陶器能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有木炭可以烧点石灰,粉刷我的小房子。千里之行始于撸树,下午我就开始了这项伟大的工作,艾晴她来大姨妈了,我没让她干什么重活,顶多就是烧水做饭照顾好自己。我看过木炭的制作视频,实际操作还是第一次,我动工前虔诚的祈祷老天爷给面子,然后把大大小小的干枯树干、树枝按照里粗外细的顺序竖着码放,围成一个直径2米,高1米左右的木柴堆,把干树叶撒满树枝表面,最后用厚厚的湿泥巴将这个柴堆严密包裹,成品是一个馒头形状的泥壳,只在顶部留下一个,最底部留下4个通气口,这样炭窑就完成了。在虔诚祈祷后我从顶板开始点火,用吹管吹,弄了好一会才把柴堆点着。我不时用湿泥巴封堵开裂的泥壳,观察到火烧至底部的通气孔后,我就把这个通气孔严密封死,最终我把上部也用石块和泥巴堵了个严实。接下来就是等待木柴的闷烧。我在炭窑旁边无事可做,便用细木条和藤蔓编一些筐子,准备用来盛放烧好的木炭。我没有着急打开木炭窑,因为我担心有尚未熄灭的木柴,那样我就前功尽弃了,所以我安安稳稳的编织完3个筐,直到第二天才开窑。我没有暴力破拆,而是在窑壁上画了一个小门,相对温柔的沿着划线给窑开了一个洞,拆下的窑壁还是完整的一块,基本没什么破损,这样窑就能多次使用,等再次烧炭我只需要把拆下的窑壁堵回去,缝隙稍微密封就行,不用再重新建一个。由于是第一次操作,难免有些失误,但整体还是让我满意的,有些树枝用的过细,直接烧成了渣渣,屁都没给我剩下,有些木头选择的太糟,成了木炭也不够结实,稍稍一碰就成了炭末,而有些比较粗又比较硬的木头烧出的炭就非常好,碰撞时发出咔咔的脆响,非常棒。这一窑的成功让我信心大增,很快开始了第二、第三窑。三天后我积攒了满满6筐木炭。这些应该够我用一阵了。

    我在海边寻找到一块相对平整的厚石板,准备把它当我一个砧板和操作台,为了把这个不低于100斤的东西弄到我的地盘,我把吃奶的力气都用光了。但它后来为我作出了很多贡献,确实值得我费尽千辛万苦把它从海边弄回来。最终我把它安置在我的房子左侧,这是规划出的手工坊区域,准备有时间在这搭些遮阳挡雨的棚子,但现在没时间只能先放放。

    艾晴是个好女人,我这几天忙的脚不沾地,她则为我提供了最好的后勤保障,我身边的水瓶总会有凉白开,自从她看到森蚺在小溪活动后就再不许我喝生水。做好的饭食会直接端到我身边,甚至她还给我做了一顶草帽,虽然手法粗糙但让我心理非常满足。盐我们现在存量应该有2斤了,都是艾晴这些天一点点用小罐头盒提取的,制盐的原理非常简单,在她这个学霸级的人物面前根本不算个事,她只是缺乏动手的经验,尝试一下就成功了,即便如此食盐足够日常消耗。她依旧每天不停的制盐,她相信以后我们会有很多地方需要用盐,艾晴这个女人是个合格的管家婆,有她在真是太好了。

    我用木筐在海边捡贝壳,这些贝壳都是年积月累死去的贝类留下的,非常多,但大多都是碎片,我选完整的捡了两筐。我又去挖泥,把泥熟化后我做了一个鼓风机,还有一个直径40公分,厚度在3公分的泥饼,这个泥饼上有很多手指洞,看起了像是泥质的笼屉。这个鼓风机形状有些像短柄的水瓢,瓢底部有个拇指粗的孔,那是用来放传动轴的,瓢把是开口的,那里就是出风口,使用时把这个瓢倒扣在地上,通过穿过小孔的木棒连接扇叶旋转产生风,由于鼓风机扣在地面,形成了相对封闭的风箱,风便会沿着瓢柄开口,其实就是出风口,集中吹出,达到鼓风的效果。两样东西阴干后,我点了堆火把它鼓风机和大泥饼统统放进火里烧不停的烧,为了尽可能一次烧成,我烧了大概5个小时,能看到鼓风机都被烧的通红,自然冷却后,鼓风机颜色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但是敲起来铛铛铛,生音清脆,质地已经发生彻底的改变。切割两块长方形,大小相近的树皮十字交叉后塞进十字开口的木棍中绑结实,这样我的风扇页就做好了。有了鼓风机缺少的就是炉子,我选了手工坊比较靠中间的位置设置这个炉子,以后我的陶器也准备在这里烧。所以我计划把炉维设置的稍大些,估计直径在40公分,确定位置后我原地挖了一个宽度深度都在30公分长40公分左右的槽,取出烧好的泥饼当做炉箅,再次拌泥,除了把刚才挖槽的土用上了,我还加了些枯草。弄好后就在槽内点了火,用泥条法一圈一圈的把炉膛圈出来并留下了鼓风机的通风口,炉箅下方的火苗能快速让我的泥炉子变干变硬。待炉子彻底干燥后,我在把鼓风机固定在炉子前方,为了保证鼓风质量,我还用些湿土把下方的出灰槽堵上了。一切就绪开始填料,一层木炭一层贝壳再一层木炭如此直到把炉子塞满。点火,烧,不停的烧,也许是我这一炉放的太多了,我感觉时间过了很久才烧到最顶层的木炭,我用绳子绑在连接扇叶的木棍上,缠绕几圈后一拉,风扇转动,同时绳子又反方向缠绕到木棍上,如此拉扯,我就能让扇叶不停转动,炉火也明显随着扇叶的转动发出呼呼的剧烈燃烧声。我担心火候不够,中间我又加了一次木炭。直至炉火熄灭,温度降下,我把一片贝壳从炉中掏出,用手碾碎,不用加水实验了,我确定这一炉石灰成功了。趁着感觉正好,我又去挖泥开始diy,经过过一番煅烧后我得到了奇形怪状陶罐5个,陶盆3个,带盖陶锅2个,陶盘6个,陶碗4个,陶杯子4个,失败品。。。咳咳,你出去。其中艾晴做的带盖的陶锅相当精制,或许她有这方面天赋,做的东西都很细腻,比我那些三扁四不圆的东西强的太多,疯狂的陶器烧制告一段落了,因为木炭没有了,我也忙了很多天,真的需要歇口气,换一样工作了。

    现在每天艾晴都会用那个陶锅煮饭,她对这个锅喜爱异常。原本我视若珍宝的罐头盒早就被扔到角落吃灰,女人啊,喜新厌旧。

    我把贝壳用水熟化,得到了品相非常好的熟石灰,用这些把我们的小房子里里外外粉刷一遍,立刻屋子显得明亮许多。看着艾晴那喜悦的笑脸,我几乎沉醉其中。

    剩下的石灰膏我把他们全部用草木灰和失败陶器砸碎的粉末拌合,均匀细致的抹在屋顶,因为屋顶是泥质的,即便再密实也无法抵挡雨水长时间浸泡,所以我期待我涂抹的混合物能发生我所期待的化学反应加固表层,起到防水的作用。如果还不行,我就只能选择烧些瓦,但那是在是个大工程,我暂时不想兴师动众。

    站在小屋旁边,我看向丛林,心想,白芷香你怎么还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