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琅琊榜外传 » 第三十二章:滑狼王为帅

第三十二章:滑狼王为帅

    玄布与滑狼王、赤民护柴鹏率领大军后撤几十里。撤至另一座城一益狼城。在守将的府中,玄布非常沮丧,大喊:“大战三场,大败三场,我十二万大渝将士,几乎全部阵亡。又丢掉四座城池,我怎么对得起先帝,怎么对得起皇上。”

    “父帅,不要难过,是我们中林殊炸死之计了,是我们轻敌了。”赤民说:“滑朗将军说的对,是我们中了林殊的诈死之计。”

    玄布说:“不管什么原因,我们都败了,十二万大渝军队,现在仅剩五万多人,我才该死呢。”

    滑狼王说:“父帅,请想宇城之战,假如我军胜后不去追击,那是他们败了。我们之所以追击,是因为我们相信林殊已死,军中无帅,所以才乘胜追击,导致失败。以后,我们知道林殊未死,便会小心应对,也就不会再失败了。”

    赤民说:“主帅,滑朗将军分析的对,以后要谨慎应对。”“父帅,林殊诈死,真是狡诈。当今之计是传令各城池,小心谨慎,如遇大梁军攻城,只许守,不许攻,严防死守。再传令谍探,全力搞清林殊的真实情况。”玄布说:“对,包括他的护卫情况。”“父帅想刺杀他?”“玄布说:“我恨不得剥他的皮,抽他的筋,喝他的血。”“父帅,林殊身边像蒙挚、琅琊阁少阁主这样的高手很多,很难得手。不过我也希望他们百密一疏。”赤民说:“主帅皇上已下旨,亲率五万精兵来前线慰问大渝将士。请主帅赶快安排府邸迎接皇上。”

    玄布说:“罪人有何颜面见皇上。”赤民说:“主帅不要自责,如说有罪。我也罪该万死。”“军师何罪之有。”“主帅,请勿叫我军师,我怕玷污了这两个字。兖州城下,若能听从滑朗将军计策。你摆你的阵,我攻我的城。是我在主帅面前力推进攻之术,如果我能主张采取滑朗将军的战法,何至于损兵折将四万之众。”

    玄布说:“攻打一字长蛇阵是我的决定,与军师无关,是我决策失误。”赤民说:“主帅,近日我常常反思自己,近年来我研读几本兵书,便以为自己可以带兵打仗了,实际我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实战经验,与主帅及滑狼将军差之千里。皇上亲临益狼城,我便请辞卸任军师之职。”

    益狼城是宇城的三倍,城宽,墙高,是大渝的第二道防线。这日大渝皇帝颖鸿带领众大臣及五万精兵来到益狼城犒赏三军,体恤将士。

    这日朝堂议事。主帅玄布:“陛下,罪臣无能,三战三败,丢四城,请陛下降罪!玄布,罪该万死!”滑狼王出列:“陛下,父帅虽败,皆因我们轻敌,上了林殊诈死之计。错不在父帅一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赤民上前说:“滑朗将军说的对,错不在主帅一人,我这个军师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譬如兖州城下滑朗将军建议你摆你的阵,我攻我的城。当时主帅正在犹豫,是我力主攻打一字长蛇阵,导致重大失败,罪责在我,是我影响主帅的决策。”

    这时伤重的柴鹏说:“陛下,滑朗将军和军师说的对,不是主帅一个人的错,想宇城一战是我急功求胜,想有一场大胜以雪兖州之耻,没有听从滑朗将军的劝阻,导致惨败。”

    玄布说:“各位将军为我分责,玄布没齿难忘,感激不尽。陛下,作为主帅,我难辞其罪。请陛下免去玄布主帅之职,定我之罪。玄布愿戴罪立功。”

    皇帝颖鸿在渝城听到惨败的军报后,十分震怒。当时起了杀玄布之心。但想到临阵换帅这是兵家大忌,况且杀帅乎。今见众大臣为之求情,怒火渐消,于是说:“朕今见各位爱卿因战失败相互承担责任,而不是互相推卸责任,朕心甚慰。团结一致才是制胜的基础。将帅失和,互不信任。才是失败的主因,胜败乃兵家常事。各位将军,不要气馁。刚刚听闻大梁军主帅原赤焰少帅林殊,也就是那个诡计阴狠的梅长苏诈死是怎么回事?”滑狼王说:“那林殊只是病重,琅琊阁老少阁主不知给用了什么药,不但没有死。反而大病痊愈了。可他们让蒙挚押送灵棺会金陵,在金陵城中敲金钟,报死丧,在兖州城内披麻戴孝,让我们相信他死了。采取诈死之策,让我们误以为大梁军无帅,用一个琅琊阁的少阁主做主帅,诱我们上钩,其心计之狠,做法之绝,确实无法让人相信。”

    皇帝说:“听爱卿一说,此人之计,狠绝毒辣不输其父原赤焰主帅林燮。”滑狼王说:“陛下,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以前我们不知他尚在人间,因此轻敌。既然现在已经知道,只要我们谨慎应对,况且在我们大渝,我们占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一定会打败林殊,请陛下放心。”颖鸿皇帝说:“滑朗将军如此有信心,朕心宽慰,舒畅了很多。希望众位爱卿都能像滑朗将军一样,现在国难当头,要有保家卫国的决心。”

    赤民说:“陛下,臣有一建议。”。皇帝说:“爱卿请讲。”赤民看着玄布真诚的说:““主帅请别误会,赤民绝无轻看主帅之意,只是国难当头,一切从保国出发,因此提议主帅由滑郎将军担当。想之前两战,独滑狼将军冷静沉稳判断准确,大梁林殊恐只有滑狼将军能与之抗衡一战。”柴鹏说:“滑郎将军乃大渝难得的帅才!”滑狼王说:“陛下,不可。谢谢军师、柴将军抬爱。我自小长在父帅身边,所学所用全部师承于父帅。衮州之战是初次交手,谁败谁胜都有可能。攻打一字长蛇阵与宇都城之战,皆是以为林殊已死所致。况且我太年轻,父帅经验丰富。所以陛下,我父帅才是主帅的不二人选。”

    玄布说:“郎儿,假如你从出生便在我身边,可以说一切师承于我,但你是七岁来到我身边,只能说你的武功、剑术师承于我。老话说得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你毕竟出自于皇族,七岁前格局以定。近日我常想为什么林殊用琅琊阁的少阁主为主帅?为什么不用蒙挚做主帅?而琅琊阁的生意就是品评天下,所以那个少阁主与蒙挚的格局不同。而我与蒙挚的情况非常相同,都是将才而非帅才,格局天定。”滑狼王说:“不是的,父帅。”“郎儿,我三战三败,已无必胜的信心,国家危难,大渝儿郎的宝贵生命,决不能毁在我的手上。”

    颖鸿看着玄布说:“爱卿之意?”玄布说:“陛下,各位将军所言正是臣心中之意,只是朗儿是吾之子,不便举荐罢了。若陛下允准朗儿为帅,玄布愿戴罪立功。”

    皇帝:“爱卿确有此意?”玄布说:“陛下,玄布愿为大渝抛头颅洒热血,在郎儿属下冲锋陷阵有何不可。”

    颖鸿大喜说:“爱卿之意我已明白,我大渝将士,众志成城,坚不可摧。”颖鸿说:“滑朗将军,朕命你为抗击大梁军主帅,保家卫国守护大渝。”滑朗说:“谢陛下、谢父帅,臣一定不让陛下和父帅失望。”

    这时左侧户部尚书范平出列说:“陛下,臣有一事想问滑朗将军。”颖鸿皇帝说:“爱卿请问。”

    其实这些文官是想来前线问罪的,但见此时气氛不合时宜,也没有问玄布之罪。范平说:“滑朗将军三战皆败。大渝儿郎,阵亡十万之余。而大梁仅万余人阵亡十分之一。又有赤焰少帅林殊复活。听闻我大渝军中士气低落,不知滑朗将军如何取胜?”

    滑朗王冷冷的说:“范大人是想求和了?”“求和有何不可,如能用些财帛换取宇都四城,化干戈为玉帛,有何不可?”

    滑朗王说:“范大人不用说给大梁金银财宝来换取停战。就是把宇都四城划割给大梁,大梁也不会停战。我认为范大人。可以去和谈,摸摸大梁的底细,也为我们争取些时间。”

    范平说:“好,我谈我的,将军备战你们的,只是我想知道将军如何激励士兵的斗志。”赤民说:“陛下、范大人,这个时候去大梁求和,如何鼓舞士气,激励士兵的战斗激情。将士们会怎么想?难道是我们的陛下后怕了吗?”皇帝有些不悦的说:“好了,不要讲求和的事了。”

    滑朗王说:“范大人所说之事,正是我近来思考之事。如何提高士兵的士气。陛下,当下情况正如范大人所说士兵士气低落,如果想打胜仗,必须要有激励手段。刺激将士不畏生死,勇往向前。”

    颖鸿一听说:“爱卿可有激励的办法”?滑狼王说:“国难当头要想守住大渝河山,让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办法只有一个,改变现在加封进爵的制度。现在的制度很难调动士兵的战斗积极性。普通的士兵无论在战争中立下多大的功劳,都会被看做是应该的。是每个大渝人的义务。军功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作用不大。应该是食有劳而禄有功,建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有功者显荣的任官赐爵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士兵为立功而不顾生死,勇猛杀敌。大功大赏,中功中赏,小功小赏,无功不赏。”

    皇帝听闻大惊。改变多年的制度,那是几句话能改变的。但他知道滑朗王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众大臣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这毕竟侵犯他们的利益,因此有些骚乱。

    只是皇上不说话,他们不能发言。滑狼王说:“陛下,想我滑国如有此制度何至于亡国,国亡制度何用?当前的首要任务安国定邦,应该为此目标而改变!”

    皇帝说:“滑朗将军的建议很好,只是要改变制度需要时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阻止大梁的进攻,打败大梁军队,守住我大渝的疆土,至于奖赏有功的将士,可以先用金银财物奖励加大奖励力度。阻击大梁的进攻之后,再从长计议,彻底解决。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臣齐声说:“陛下英明。”滑狼王也知道这是实情,说:“陛下英明,臣鲁莽了,臣还有一个建议,希望陛下派使臣劝说北燕、东海、南楚兴兵牵制大梁。唇亡齿寒,兔死狐悲。目前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将来各国将面临着一个强大的大梁,对他们各国都是不利的。”

    皇帝说:“好,这次朕带来五万大渝军归滑朗将军节制。明天要犒赏大渝将士,并告知众将士,如有立功者,大功大赏,中功中赏,小功小赏,无功者不赏,激励将士奋勇杀敌,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