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琅琊榜外传 » 第三十章:皇帝犒赏大军

第三十章:皇帝犒赏大军

    捷报很快传至金陵,大梁朝廷欢欣鼓舞,大臣们都非常兴奋,一派喜庆。朝堂上皇帝景琰说:“各位爱卿,前方将士英勇向前,奋力杀敌。蔺晨主帅不负林殊主帅的期望,在兖州败摆一字长蛇阵,大渝军一败涂地。我大梁军士如猛虎下山乘胜追击,消灭大渝军四万多人,现深入大渝地界安营扎寨,在夺取兖州之战与兖州排兵布阵之战,两次大战共歼灭大渝军近八万之众,可保我大梁,十年安泰。”大臣欣然上奏,户部沈追出列说:“陛下,自陛下登基以来,我大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前方捷报频传。此乃陛下洪福齐天,护佑我大梁。”刑部尚书蔡荃向前:“陛下,沈尚书所言极是,前方打胜仗,而后方安定,臣已有很多时间已无案可办,无事可做,臣都想改行了。”

    听蔡荃所奏,众大臣哄笑起来,过了一会儿,中书令柳澄大人出列:“陛下,此二次大战,我大梁军士必有死伤,应尽快安排抚恤,以鼓舞我前方将士士气。”皇帝景琰说:“柳爱卿说得好,要对前方受伤将士优待安置。沈爱卿,此事交由你来督办,一定尽快处理好”。沈追说:“是,陛下。”

    言侯言丞相出列:“陛下,可否有巡视犒赏夺回兖州将士之意?”皇帝说:“言丞相最知朕意,想前方将士英勇杀敌,夺回兖州,追击大渝军至大渝腹地,犒赏是应该。”

    其实景琰接到密报,已召见过纪王叔、言侯以及柳澄大人,已把林殊之意与之讨论过,意见已经统一。

    众大臣听说皇帝要出金陵巡视兖州,想要劝阻。沈追出列说:“言丞相年前代陛下已经去兖州犒赏过将士。国内虽说安定,但仍希望陛下留在金陵,派大臣代陛下巡视即可。”

    中书令柳澄大人出列说:“征战兖州的赤焰军,一战夺兖州,杀敌三万有余,两战大获全胜,歼灭大渝军四万多人。两战合计杀敌近八万。与当年林帅梅岭之战,歼灭数量相近。足保我大梁十年安康,真是可喜可贺。”

    沈追疑惑地问:“柳大人何意?”柳澄讲:“朝中安定,国泰民安,朝中有纪王坐镇,言丞相担纲,我皇巡视犒赏,提振士气。只要做到沿途安全也无不可。”

    “柳大人所言极是。”景琰说道。这时,言丞相说:“陛下,兖州功高确实需要嘉奖,还有西北大营、夜秦地方军、与东海交战的卫铮部以及霓凰镇守云南军,都需要一并犒赏。”景琰说:“言丞相所言甚合朕意。所有边疆将士一并犒赏,此事交由沈尚书督办。”沈追说:“是,陛下。”

    这时纪王叔出列说:“陛下,臣有一事想同众大臣一起商议。”

    景琰忙说:“王叔请讲。”纪王说:“数十年来,大渝人一直有侵占我大梁的野心,鼓动邻国讨伐我大梁。每次起兵抗击,都有大批大梁儿郎为国捐躯。百姓也遭涂炭。而大渝军屡战屡败,但仍野心不改。之所以有如此野心,无非是想灭我大梁。合大渝与大梁为一国,到那时,大渝国黑土肥沃为后方,而我大梁为前方,与南楚东海夜秦相邻,进可攻退可守,成为一方霸主,号令天下。”

    言丞相出列奏到:“纪王爷见识卓越,老臣实在是佩服。按纪王爷之言,如果大梁能攻下大渝,岂不是也能雄霸一方,现在大渝生力军已经歼灭十之三四,如今能乘胜追击,扩大我大梁江山,为将来灭大渝打下基础,不知陛下意下如何?”纪王说:“言丞相之言和本王完全一致。”

    皇帝景琰说:“王叔、言丞相,这是朕多年之愿望。朕此次犒赏三军到前线会与众将军商讨此事,再做最后决定。”蔡荃自言自语说:“林殊主帅如果尚在该有多好。”“放心,蔺晨主帅定能不负林帅之托,不辱使命。还有,蔡爱卿要尽快安排好刑部事物,随朕巡视兖州。”蔡荃一听,马上说:“请陛下放心,臣会尽快安排好所有事物,随陛下北上。”“好。”

    三日后,皇帝景琰在刑部尚书蔡荃陪同下,率大队人马北上兖州。大军队伍整齐。战英将军护驾,威猛等一干众将相随,浩浩荡荡向北进发。

    三日两夜抵达兖州。兖州城门大开护卫军出兵五十里前往护驾,兖州城中将军在蔺晨和蒙挚的带领下,列队迎接。待皇帝下车后,众将山呼“万岁”,景琰疾步向前说:“爱卿请起。”说着扶起蔺晨。蔺晨低声说:“陛下,主帅林殊在府中候驾。”景琰说:“好”然后又大声说:“各位将军,辛苦了。”说吧,欲随蔺晨进城,这时战英说:“陛下请上车吧。”景琰说:“不必了,我与蔺晨主帅一起进城。”说着左手握着蔺晨的手,右手握着蒙挚的手举起来,向众将士示意问候,众将士大喊:“万岁、万岁!万万岁!”群情激奋,最后来到帅府,进入帅府后,皇帝景琰对蔡荃说:“爱卿稍作休息后与各部将军交接,代朕问候众将士。”蔡荃忙说:“是,陛下!请放心。”

    景琰又对战英说:“战英带领众将士在屋外守候。”战英答到:“是,陛下。”景琰皇帝转身和蔺晨、蒙挚进入房中,穿过两间房屋进入最里间,只见林殊已守候在门口,见到景琰到来,赶紧跪地施礼,飞流也跪下,林殊说:“林殊叩拜陛下。”景琰见状,赶紧上前说:“你我兄弟如何行此大礼?”林殊说:“陛下乃当今皇上,林殊岂敢无礼。”

    皇帝景琰扶起林殊说:“此时不在朝堂,我们仍像过去在梅宗主处一样,围炉喝茶,畅谈国事,不分君臣最为自在。”说着坐下。“林帅、蔺晨将军、蒙挚将军请坐,不必拘礼”。林殊笑笑说:“好吧,大家-起做吧。”林殊说:“太后身体安好?”景琰说:“很好,母后很担心你。”林殊想起聂锋含泪说:“聂大哥为救我而死,今日我活在世上,就要为聂大哥、夏冬、夏秋大人报仇。为琅琊阁孩子以及江左盟的男女老幼报仇。”景琰说:此仇定报,可我想知道你下面该如何打算?”

    林殊起身来到地图前,手指地图说:大渝国国都渝城离兖州一千多里,大渝国共有城池近六十座。渝城前有三十多座,渝城左右后方有二十多座,现在我军先头军队,在离首座大渝城前五十里处安营扎寨,待命等候。”景琰说:你在密奏中的建议,我与言侯、纪王叔以及柳澄大人已经商议过,与众大臣也议过,众大臣无意义。想那大渝建国近百年,不但侵略我大梁。现在你率赤焰军夺回兖州,杀入大渝腹地,准备攻打大渝。后备军需你不必顾虑,及时展开对大渝的攻势,我全力支持”。

    林殊说:“有陛下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陛下请看这座城名字。宇城。在宇城左右,右后及后面各有一座城,宇城最大是主城。三座城市拱侯,此城易守难攻,四城配合连动,相互支持,则更难破城。臣准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如能攻下宇城最好,如不能便设计灭之。”

    蔺晨说:“只是这次再用佯败诱敌需要更大的心思和耐心。林殊点点头,说:“是啊。”蒙挚说:“现在玄布被打怕了,让他再次上当挺难的。”景琰看到林殊的气色和状态,很开心说:“小殊你的气色很好啊,应该喊你林帅”。林殊笑笑问:“无所谓,陛下,冬姐的孩子还好吧?”景琰听到说起夏冬的孩子后说:“经言承相提议,加封聂锋将军忠义侯,与夏冬一品夫人进皇陵安葬。共享世人烟火,夏秋为忠勇将军,可以随时进出皇宫看望聂锋夫妇的孩子,我本想给他赐名,但言侯说,聂锋临终把孩子托付给您和郡主,要我询问你的意见。”

    林殊用力闭闭嘴后说:“此事我想了很久,就叫他聂东吧,乳名东东,纪念聂大哥和冬姐。但东是东方的东,不是冬天的的冬,我不希望孩子的命数和冬姐一样,希望他能像东边的日出,快乐的长大,我想郡主也会喜欢的。”景琰高兴的说:“东东好,聂东好!好名,寓意也好!果然好名字,以后他就是聂东小王爷!”

    蔺晨说:“王爷?”林殊也质疑的看着景琰。景琰说:“哦,忘说了,聂将军与夏冬大人夫妇功劳感天动地,他们的孩子托其齐天之功,加封为王爷,非常适合。”

    林殊明白,聂锋救他而死,景琰是想把世上最好的都给聂锋的孩子。更何况聂锋把孩子托付给他和霓凰。把孩子加封小王爷,其实就是把林殊的地位提升为兄弟。因此说:“谢陛下。林殊心领了。不知聂东小王爷身体状况如何?”

    景琰说:“我经常去看聂东小王爷,开始体质较弱,现在好多了,孩子也很可爱,你放心吧。”林殊说:“我很期待能尽快见到这个孩子。”蒙挚说:“我也很想抱我们的聂东小王爷。”蔺晨说:“那我们就尽快打败大渝,早日凯旋去见聂东小王爷。”

    “陛下,既然我们定下攻打大渝,我们就要通盘考虑!”林殊说。景琰说:“林帅如何打算?”林殊说:“待我们打下宇都城便昭告天下,我林殊还活着,到那个时候,我们要对大渝展开全面攻势,不仅是攻打大渝,还联络周边各国,稳定边疆。陛下,我建议起用豫津出使北燕、东海,重启南楚和亲,为我攻打大渝解除后顾之忧。”

    皇帝景琰说:“很好,豫津能文能武,特别是在纵横计谋及语言方面很像言侯爷。”蒙挚说:“对,只要这些邻国们不给我添乱,我们就能全力打击大渝。”

    蔺晨说:“攻打大渝需要更多的人马兵将,如果能把北燕边陲的部队以及东海的卫铮部调回来就好了。”蒙挚说:“还有郡主也能前来助阵更好。”

    林殊说:“不可,南楚国力雄厚,本就有伺机而动之心,唯有郡主的雄兵威震方可,北燕近年内乱国力衰微,目前看太子在朝中深获燕皇信任,我修书一封,可稳住北燕。东海国小以我大梁目前之势并不敢妄动,地方军挡之足以。”蒙挚说:“我这不是想让郡主来你身边吗。”

    皇帝景琰说:“好,待你攻下宇城,便告知天下,赤焰军主帅林殊身体康复,统帅大军,攻打大渝,报夏冬、夏秋大人之仇报火烧琅琊阁、江左盟之仇。诛杀滑狼王”。调西北大营五万人马,卫铮两万人马,加上兖州十万人马,合计十七万人马。”

    蔺晨说:陛下现在兖州人马已不足十万,二次大战阵亡近万人,再加上伤病,目前兖州应有八万多兵将。加上聂锋、卫铮部共有十五万大军。”

    林殊说:“蔺晨说的对。十五万足矣,但应注意一点。第一,刚刚陛下提醒此次北征大渝是为报夏冬大人、江左盟琅琊阁之仇,而非为灭大渝,因此豫津出使列国游说,以报仇告知,而非剿灭大渝,以免引起列国恐慌与忌惮。二聂大哥卫铮之兵也应隐晦退之,不可大张旗鼓。”

    林殊想了想说:“陛下,过一段时间,我想派人去大渝都城渝城,去渝城有很多事情要准备,晚上我写下来,陛下带回去后安排人去落实要做的事情!”

    景琰说:“好,就按你的计策行事,然后看着蒙挚笑着说:“蒙爱卿刚才说的也对。”大家一愣,景琰接着说:“你和郡主的事也该有个结果了,分离十几年,郡主也该守得云开见日出了。”蒙挚一听,高兴的手舞足蹈说:“陛下说得对,说得对。”景琰说:“不过不是现在,等到冬季岁末不能用兵之时,大家回金陵之后,喜事可办!”

    “好、好、好。”蒙挚笑着说。蔺晨说:“飞流,你苏哥哥要成亲啦。跟着我好不好?”飞流说:“不好!我要抱抱小王子。”大家都笑了,林殊的脸微红低头沉思半晌说:“感谢陛下体恤,感谢父母为我定下了这份婚约,更感谢霓凰为我守约至今。我耽搁霓凰太多年了。我是该给她一个家了,也给小王子一个家,谢谢陛下。”

    皇帝景琰说:“谢什么谢?我们都盼着这一天呢。你们说是不是啊?”“是,是。”大家都笑着说。

    这天,林殊提笔给霓凰修书一封,信中说:霓凰吾妹安好,我身体已康复,望勿多念,今陛下于兖州提议待冬日不能用兵之时,操办吾与妹婚囍之事,令我夜不能寐。泪思感恩父母亲、穆老王爷,为吾与妹早定终身。逐望能与妹尽早成亲,以安长辈之心,还长辈之愿,同时也给妹一个家,以报多年守约之恩。还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愿。前些日子病重,常梦有小儿女唤吾与妹父母亲,现梦已成真,聂大哥与冬姐之子便是吾与妹的之子。

    吾为其取名聂东,乳名东东,以纪念聂大哥和冬姐,想妹一定会喜欢,我们要给他一个家,让孩子欢欢喜喜长大。以慰藉聂大哥冬姐在天之灵。另外穆青长大成人镇守边陲,但实战经验尚缺。望妹遣小王爷来我身边对其磨练。以其担大任,接妹之职也”。谨此。兄长林殊

    霓凰这个春节过得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大起大落,她的心情也很焦虑,郁郁寡欢,惴惴不安。又过了两周,军士来报,兖州摆出一字长蛇阵,击败大渝军,杀敌四万多。霓凰的心情转忧为喜,可仍没有林殊哥哥确切的消息,但霓凰感觉这是他的林殊哥哥的诈死之计,诱敌深入,一举击败玄布大军。霓凰心情忐忑,常常在梦中醒来。

    皇帝派大臣前来慰劳将士,因此得到很多准确的信息,兖州摆出一字长蛇阵,击败大渝军杀敌四万多人。虽说大家认为此阵是林殊生前安排,蔺晨执行,但霓凰仍然相信这是他的林殊哥哥的诈死之计,诱敌深入,一举击败玄布大军,这个手段,这个设计,这个胜利也只有他的林殊哥哥才能做到。只是没有林殊哥哥更多的消息让她着急,再加上冬姐产子而亡,聂锋大哥为救林殊血枯而逝,喜忧参半,情绪很不稳定,有些抑郁了。

    穆青小王爷看着姐姐从兖州回来后,大喜大悲,忽喜忽忧,再加上上次带画的信,特别是姐夫的死讯传来,姐姐的表现很异常,现在又传来打败玄布的消息,姐姐的表现都不对,感觉姐姐有事瞒着他,穆青一直不停的追问林殊的情况,而临近崩溃的郡主,也把握不住自己的情绪,又特别想找一个人倾诉,而合适的倾诉人夏冬大人产子身亡,最后霓凰说:“我告诉你,你保证不对任何人讲。”穆青说:“姐,我发誓绝不对任何人讲。”“他的事只有几个人知道,当时下令,外传着,斩。”穆青说:“放心,姐,我绝不外传。”

    然后郡主把琅琊阁老阁主与少阁主对话,以及聂锋以死相逼誓救林殊的事情告诉穆青,一个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将军,一个是自己的姐夫,活着的人为救奄奄一息的人而死,而另一个人却起死回生,真是不知应该哭还是应该笑,穆青发自内心的为姐姐高兴,但又不敢表露出来,毕竟夏冬姐姐替丈夫聂锋而死,而聂锋又为姐夫而亡,聂鋒夫妇的遭遇太让人难过,太让人伤感。

    穆青犹豫一会儿:“姐姐,我现在当舅舅了。冬姐的孩子一定很漂亮很可爱,我会好好疼他、爱他的。”霓凰一听孩子便高兴起来,冬姐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更何况聂大哥以死救他,我一定要好好待他,教育好他,以报聂大哥恩情。”

    穆青说:“姐,听说皇上封她为小王爷了啦。”霓凰说:“是的,皇上一是感谢冬姐为国而亡,二是感谢聂大哥救林殊哥哥齐天之功。你是知道的,皇上和林殊哥哥亲如兄弟,感情深厚,景琰皇上封他为小王爷,还有一层意思,是彰显景琰与林殊哥哥兄弟之情,他是小王爷,他就是王爷了。”“哦,皇帝还真是有情有义啊。姐,以后你就别他他的了,多别扭,就说你姐夫行了。”

    霓凰初听姐夫二字还有点害羞,但心里欢喜。穆青说:“姐,既然这么说,兖州的一字长蛇阵也是姐夫幕后指挥的。”霓凰脸一红说:“是这样的。”“我说吗,一仗杀大渝军复四多人,太厉害了,也只有姐夫能做到。”霓凰说:“小点儿声,别这么说,琅琊阁少阁主也是高人。”穆青说:“是吗”?霓凰说:“是的,难得帅才。”

    卫铮率领将士也得到了犒赏,大家很高兴,而卫铮却高兴不起来,他的少帅林殊毒发身亡,嫂夫人夏冬夜袭受伤产子身亡,他很担心聂大哥承受不住打击,还有江左盟被火烧,盟中之人被杀,以及琅琊阁被烧,孩子们被杀,万幸的是义父得到消息退入山中。此情此仇何时能报?因此忧心忡忡。

    皇帝景琰要上前线慰问将士,林殊说:“陛下,前线深入大渝境内的近百里,安全保障很难保证,让少阁主代为转达就可以了”。景琰说:“当上皇帝就不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了吗?我戎马出身,沙场铁血半生,去前线犒赏将士不在话下,如遇大渝军,仍能上马征战,不足惧哉”。林殊见劝说无果,便安排蒙挚护驾到大渝前线犒赏将士。

    前线将士见到皇帝亲自前来慰问,高呼:“万岁,万岁。”景琰来到前线,并没遇什么危险。景琰大喊:“勇士们辛苦了!朕会记住你们,等你们打败大渝朕会给你们庆功,给你们封赏,给你们加官进爵。”士兵群情激奋,他又高呼:“打败大渝!打败玄布!杀死滑朗王!”将士们士气高涨,跟着大喊:“打败大渝!打败玄布!杀死滑朗王!”

    皇帝景琰返回金陵。林殊、蔺晨、蒙挚做好战略部署。出兵攻打宇城,若不胜,佯败诱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