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琅琊榜外传 » 第一章:大渝新君

第一章:大渝新君

    梅岭的大火,熊熊燃烧,浓烟滚滚,冬天积雪被大火融化。大渝的皇城军被大梁的军队诱入了一个很大很大的U字型地形中,这是大梁军事先安排好的,在U字型的壕沟中放满了油毡柴火和干草,倒上火油,又用大雪覆盖,等大渝的皇城军进入这个U型圈套后,点燃干草,很快U字型壕沟就大火燃烧起来,浓烟四起,烟熏火燎。而入口处却被事先埋伏好的大梁军堵死,回头往回冲,大渝军自相踩踏死伤无数,大梁军杀声震天,弓箭手万箭齐发,三边又被宽大的壕沟阻住,大火融化了积雪与泥土,被大渝军的士兵和马匹践踏成泥潭,被烟火熏呛的士兵在泥潭中失去了战斗力,哀嚎声、咳嗽声在寒冷的梅岭的上空回荡。大梁军杀声咆哮,大渝的十万皇城军被大梁军屠杀,火光、浓烟、杀声、惨叫混成一片。

    颖登猛然醒来,全身虚汗淋漓,他双手捂住脸庞,痛苦不已,残像挥之不去,整夜整夜的噩梦,让他疲惫不堪,心力憔悴,让他害怕每天黑夜的到来。

    大渝自十三年前的梅岭之战,皇城军被大梁赤焰军打败,十万大渝军队,仅余两万多人,由于正处严寒的冬季,重伤的不必说了,连轻伤的也得不到救治,并且粮食匮乏,伤、病、饥饿,回到大渝国都渝城的仅有一万多人。

    大渝的皇室姓颖,是古时王族颖氏的一个分支,封地渝城,所以国名为‘大渝’。大渝皇族的祖先骁勇善战,南征北伐,把一个小小的渝城发展成以渝城为中心,前后左右六十多座城池的大国。大渝的皇帝为了时时提醒自己光大大渝边界,把起居的宫殿起名‘光大殿’,而议事的大殿起名‘英武殿’。

    光大殿内,大渝皇帝颖登寝食难安,夜夜噩梦不断,原本一个不怒自威八尺大汉强势难挡的霸主,而此时却萎靡不振,郁郁寡欢,由于太过崩溃,以至于抑郁成疾,眼见大势已去,思虑良久,最后做出决断。

    第二天升朝,颖登坐上龙椅,强打精神,英武殿上,琅琊榜第一高手大渝玄布立于皇帝之侧,文武百官立于堂前,百官山呼“万岁”施礼叩拜。

    皇帝说:“多谢诸爱卿多年来的奉献与鼎力支持,感激之余,却犹觉愧对各位爱卿,朕今天宣布一个决定,也是对梅岭之战的一个交待,我朝与大梁梅岭之战惨败,乃至有灭国之危的现状,全是朕之责也。”随后皇帝颖登看着皇弟颖鸿说:“幸之有吾皇弟颖鸿前往解救,严防死守,才解危难,保国平安。想想之前对大势的分析,大梁赤焰军的战力、国力的对比,时间、季节对战事的影响,朕感均不如皇弟颖鸿也。”

    此时,殿前大臣均听出了弦外之音,于是出现恐慌杂乱,皇帝看了一眼左边的太监,见他浑身颤抖,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往右边看了一眼玄布,玄布立即大声喊道“肃静。”整个大殿立时鸦雀无声。

    皇帝说:“众爱卿,稍安勿躁,”接着一字一顿的说:“从即日起,朕宣布退位换代。”下面立时乱了起来,劝喊声、保驾声乱作一团。玄布立时跪拜于地大声劝阻道:“不可、不可。”而殿前的颖鸿却冷眼旁观,镇定自若,顺口也说了一句:“陛下不可。”

    这时,皇帝颖登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面带怒火,大声道:“别吵了,听朕把话说完,朕虽决定退位,但对之前的决定从没后悔过,为什么?那是因为我大渝土地肥沃,恩养国民足足有余,从战略上讲,假如能胜大梁,把大梁纳入大渝版图,到那时兵多粮足,向东可灭东海,向西也灭西历,向北可战北燕,南向楚国也不足为虑,夜秦小国便不在话下。朕身为颖氏后代,颖氏从先古时代便世代为王,延续至今,虽说我大渝只是其中的一支,但光大我颖氏门楣是朕责无旁贷的责任,朕至死不悔。”

    至此颖鸿已听出皇兄颖登的心意,上前一步说:“陛下,退位是何等大事,切勿意气用事。”皇帝说:“皇弟,朕去意已决。”摇了摇头说:“退朝。”大太监也慌慌的喊道:“退朝。”

    众臣慌乱退去,皇弟颖登说:“颖鸿、玄布随朕去光大殿。”颖鸿稍有犹豫,随后跟着去了光大殿,到光大殿后颖鸿立即跪于皇帝之前说:“万望陛下收回成命,陛下乃国之根本,怎能轻易退位。”颖登之弟颖鸿与之别无二致,皆有光大颖氏之野心,而有过之而不及,但较颖登更为理智,且理智有余,治国有方,但遇凶险急事不如颖登杀伐果断。

    皇帝说:“我心已决,且国败如此,谁人之责,若无人承担,今后还有谁会与之共谋,谁会与之奋勇向前,谁与之光大颖氏朝堂。”然后斩钉截铁的说:“拿圣旨来。”大太监颤颤巍巍的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帝说:“别念了,拿与吾弟便是。”颖鸿跪地接旨,接过圣旨,伸开看完,脸色立变,红润的脸色变得蜡黄,浑身颤抖,惊吓哭拜于皇帝龙椅前。玄布见状,上前急看,看后立即站立不稳,跌倒与圣驾前,哭喊着:“陛下不可!陛下不可呀!”

    圣旨写着什么令二人如此失态,圣旨如此写道:‘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去年秋季,我大渝国出兵十万,欲一举战败大梁,然两败俱伤,渝国伤之更重,十之有九阵亡,使大渝有灭国之虞,此错不在众臣,乃国君之错也,大渝子民,国之精英,竟有九万之众死于梅岭,此情此痛使朕夙夜难眠,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无颜面对众爱卿,更无颜面对大渝子民,惟愿已死谢罪,更愿与九万英灵同在。已此明志,光大颖氏,至死不渝,死后愿与九万英灵共盖梅岭之土,葬于皇陵,与之共眠,方平我心。吾弟颖鸣天生异稟,雄才武略皆在我之上,可谓智勇双全,应立为新君,而太子年幼,无从知其才,今日立新君而废太子,望皇亲及众爱卿大臣与新君共图大业,光大颖氏朝堂,开疆扩土,周国封王,上对的起列祖列宗,对的起九万英灵,下对得起大渝子民,伤痛之心望与吾弟新君颖鸿共谋之,钦此!’

    稍后,皇帝拉着玄布的手说:“玄布与朕情同手足,如同兄弟,从小一起学文习武,同生共死,富贵共享,今兄先你而去,望吾弟能扶持颖鸿共图伟业。”

    玄布忙说:“陛下视我为弟,愿同生共死,今吾兄欲驾鹤西去,我便会陪之左右,决不独活。”

    皇帝心疼诉责:“不可,吾弟玄布你之心意,朕岂能不知,但国难当头,岂可鲁莽,皇弟将手拿来。”说着将颖鸿、玄布之手握在一起说:“朕殡天之后,玄布待新君之心,与待朕一般,吾弟待玄布也要像朕待玄布一般,你们可能做到。”稍后皇帝又说:“望吾弟能够在日后善待我儿及皇后众妃。”此时此刻颖鸿早已乱了方寸,忙不迭的说:“仅遵陛下圣命。”皇帝顿了顿后表情凝重的说:“皇弟,以后贵为天子,定会遇上凶险危急之事,记住一定要杀伐果断,万不可犹豫不决。”颖鸿慌忙说:“是。”皇帝颖登说:“好了,你们都下去吧。”玄布不愿意离开,皇帝挥挥手让他们下去。

    傍晚,王公大臣谋土们都已来到颖鸿王府,因为皇帝宣布的决定让他们一干人等,大感意外。谋士们说:“往日皇帝刚愎自用,强势难劝,今日怎么宣布退位了。”另一个说:“这把我们的的计划全打乱了。”有一个人说:“但皇帝的决定,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梅岭之战总在有个交代吧。”“是呀,今日朝堂大臣,仅有玄布及几个亲近之臣,仍然效忠皇上,大部分朝臣已经转向,所以与其被推翻,不如自己先退位让贤,这也是大趋势呀。”“那陛下留下王爷是要王爷表态,支持太子登基?”这是一个瘦瘦高高的大臣阴沉的说:“自己谢罪,即对得起死去的将士,更为激发起国民报仇血恨的决心。陛下这种以退为进办法,既有光大颖氏的决心,同时也有保全儿孙后代,及皇后嫔妃与母后的意志。这份决心和意志还是让人钦佩的。”这个人叫赤民,是颖鸿的死忠。

    实际上颖鸿,也已经开始谋划推翻皇帝的计划,并开始联络朝臣,图谋除之,而朝堂上皇帝宣布退位,使他的计划未实施而功成,惊喜之余,亦有点惊恐失措。

    师爷问:“主子不知皇上留下主子是何用意?”颖鸿默默沉思了很久后,沉吟到:“我不如他呀!”一谋士紧切的问到:“主子皇上到底说了些什么?”所有大臣都急切的想知道,颖鸿便一五一十的说与他们,各位王公大臣、谋士惊得目瞪口呆,面面相觑,等回过神来,听到颖鸿说:“从今往后,希望朝堂之上,要团结一效,不能打击报复过去有过芥蒂的大臣,要力精图治,共同匡扶我大渝王朝。”那位瘦而高的大臣高兴的说:“王爷,啊,不,陛下,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颖鸿听闻‘陛下’二字心头一震,看了看说话的臣子,稳稳心神说:“现在紧要任务是休养生息,男耕女织,恢复国力,更要养军,练军,迅速恢复军力,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一切要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们每个人开始,各位臣子可听清楚了,明白了吗?”各任大臣齐声回道:“是,陛下。”

    当晚皇帝颖登饮毒酒身亡,一代枭雄陨落。次日圣旨下,废除储君及皇后,迁居圣城,颖鸿立为皇帝。

    圣城在大渝国都渝城之外二十里处,即是皇家亲贵居住之所也是皇陵所在之处,新帝颖鸿挑选黄道吉日举行鸣钟国葬,鸣钟二十三响。道士大做法事,新君携众臣祭拜先皇遗体,用梅岭之土葬于皇陵以示记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