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李平凡的愿望清单 » 第一章 降生

第一章 降生

    仁皇历426年。

    十二月,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人们基本在没什么事情都不会出屋,只有在太阳十分充足的时候出来晒晒太阳。

    今天的阳光很足,难得的好天气,刘家村中的村民都聚集到村口唠嗑。

    “二叔,你家今年收成怎样?”

    一名穿着打着补丁的棉袄的汉子问旁边一名长着山羊胡的男人。

    “哎!还能怎么样,今年收成都不好,你也知道今年没下几场雨,导致庄稼长得都不怎么好,还是你家嫂子在闲时到山上弄了点山货,不然今年冬天都不知怎么过呢?”

    “我家也是,不知这两年年头怎么了,上次我去集市上,听人说有地方还闹蝗灾呢,千万到咱们这里来。”

    旁边一名二十出头的小伙也插嘴说道,之后旁边的村民都在说自己的所见所闻,人们说着正起劲时,远远的传来一阵吆喝声。

    “老乡,请问这里是刘家村吗?”

    村民停止讨论向着吆喝声处望去,看着一名小麦色皮肤的三十岁左右精壮汉子,赶着一辆有着车厢、车篷的马车,现在正勒紧缰绳,让马车停下,正在等着村民回答。

    “这里正是,请问你从哪里来?来我们村做什么?”

    那名被叫二叔的站起来回答他的问题,也十分好奇这大冬天的还有人赶着马车来他们村,要知道他们村是相对比较偏远的。

    李震听到二叔回答,感叹道终于找到了,之前跑了很多冤枉路,现在终于到地方,他们一家中可以有落脚地方了,随后回答了二叔的疑惑。

    “我是从曦城过来的,来找村长的。”

    村民听到曦城,都议论起来,曦城是哪里,都没有听过这个城市,估计是很远的地方。

    “你是来找村长的呀,他家就在那里。”

    二叔将村长家指给李震,李震看着方向,正好是村中,就谢过二叔,驱赶马车向着村长家走去。

    路过村口的村民时,都笑着点了下头。

    等李震走过后,人们都十分好奇来他们村干什么?

    李震来到村长家门前,看到村长家的院子挺大的,就将马车拴到门前的桩子上,对马说:“你老实待着。”

    随后下车来到村长家门前,喊了一声:“请问,村长在家吗?”

    村长在家里休息,听到院子外喊,这是谁呀这么有礼貌,竟然还喊一声,因为之前村民都是直接闯进来的,他说了很多次来时要喊一声,但是都记不住。

    村长感叹着走出房子,看到院子外站着一名陌生汉子,旁边还拴着一辆马车,心中疑惑这是谁呀。

    “我就是村长,你是?”

    村长问出自己的疑惑。

    “村长,这是有人托我跟你的一封信,你先看看。”

    村长好奇走过去将信拿过来读了一下,一看信是集市中一个长辈写给他的,信中有说道,他前面的汉子叫李震,由于老家受了灾,就拖家带口逃荒来了,自己有着一门手艺,现在想加入刘家村。

    村长起先看完信,心里很纠结,因为他很尊敬那名长辈,但是这两年他们村出了一些事情,想让村民同意收留李震一家,应该有些困难,心里想了一下,对李震说道:

    “我大致知道你的情况,但是收留并不是我一人说的算,我召集一下村民,问一下他们的意见。”

    “这个我理解。”

    李震听到村长的回答并不意外。

    随后村长回道村里,拿出一个海螺样式的东西,对立面说了一句,“都来我家一趟,有事情说一下。”

    说完,就对李震说“等一下吧!村民一会就到。”

    村口二叔他们听见村长的声音,好奇李震到底跟村长说了什么,村长竟然召集他们过去。

    其实刘家村人口并不多,满打满算也就五十来户,不一会各家都来一名,到了村长院子中,问村长有什么事情,村长说李震家要留下,村民听到都极力反对。

    因为如果他们家一来,就意味着要从他们手中收回一部分地分给他们家,这是规矩,但是这两年的收成都不是很好,如果在拿出一部分,那自家的收入不是更少了吗,所以都反对李震家留下。

    这个年代农民的唯一收入来源就是种地,如果农民不能种地就基本断绝了收入来源,虽然说是也能弄点山货或者其他东西,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土地才是农民的经济支柱。

    没听说南边闹灾荒、蝗灾,农民年年颗粒无收被活活饿死,所以农民有地才可以生存,刘家村人谁都不想分出自家地。

    李震好像了解村里人的担心,给出了一个承诺,承诺不要他们手里的地,不过得让他开垦村边没人要的荒地。

    村里人听他这么说,才勉强同意让他们家留下,村长看到村里人没有人反对,就给他们家找了村北头一户闲置房子。

    村北头这户房子,原房主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嫁到邻村后,见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就和丈夫商量了一下,将父母接了过去,于是这里的房子就闲置下来,交由村长处理。

    房子是三间土坯房,主体框架还算完整,中间那间有两个灶台,两个灶台连通另外两间房子,只要在一个灶台烧火,房间里面的炕就会很暖和,李震看着房子很满意,只需要稍稍修缮一下就可以。

    李震和村长交接完房子后,就把马车赶到这户院子里,拴好马,他妻子和女儿这时也下了车,一家三口开始从车上卸东西,然后拿出工具开始打扫房子。

    一家三口忙到晚上房子勉强可以住人,就是窗户和门还是漏风。

    第二天一大早,李震就跑到山上砍了一些树木,做起木匠活,在李震的修理下窗户和门不漏风了,屋里炕和灶台也可以用了,之后又修补一下院子的篱笆,将房顶也重新弄了一下,房子焕然一新。

    村里人看着他家修缮的不错,也知道李震了是一名木匠,之后谁家里坏了东西都来找他修,他们不会再运到好几里地外的集市上去修,或者丢掉,这给村里人省了不少钱。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震家慢慢融入刘家村,村里人也知道他妻子叫崔茹氏,也挺能干,现在怀了身孕,不过这不影响她干活还是将家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

    李震家还有一个女儿,叫李雯宵,现在已经四岁了,也很懂事,经常看着她帮妈妈干活。

    仁皇历427年,三月土地基本已经化冻了,李震找村长挑选一块村周边没人要的荒地开垦,开垦好了之后好种地,种好了到了秋季有个好收成,能够解决一家温饱。

    五月五日,李震在开垦的荒地都种上了庄稼,由于之前种下不久下了一场及时雨,现在苗长的还不错,临近中午,他在地里锄草,每天这时他都回去做饭,因为妻子要生了,就不让她干活了。

    今天看着还有一小块地就弄完了,想着弄完再回家,就没有回去,突然听见女儿哭喊着从远处跑来,把他吓了一跳,以为出什么事了,连忙放下手里活,跑去问女儿发生什么事。

    女儿说妈妈肚子疼的厉害,叫他快回去,他一听就知道妻子应该是快生了,连忙抱起女儿往家跑去。

    到家门口才想起来要请接生婆,于是放下女儿,叫她去找村里的刘婶,她是这个村的接生婆,跟他说妈妈要生了,让她过来帮忙,女儿又呼哧呼哧往刘婶家跑去。

    他到里屋看到妻子满头大汗躺在炕上,他立马关紧门窗,跟妻子说接生婆一会就到,让她先忍一会,之后跑到外屋去给妻子烧炕,顺便烧热水、煮鸡蛋,准备一些接生用的东西。

    不一会儿,刘婶领着她儿媳妇就跑来了,后来听女儿说她去时刘婶家正好吃午饭,看到她跑来,问怎么了,当听说崔茹氏要生了,立马放下饭碗叫上她儿媳妇就来了。

    她儿媳妇现在正和刘婶学接生的活计,学好后她就是这个村新的接生婆,她们先在外屋洗了一下手,刘婶然后进里屋看了一下崔茹氏的情况,凝重地对李震说道,

    “他婶子好像胎位不正,你要有个心里准备。”

    李震一听刘婶这么说吓坏了,这个年代如果胎位不正,很容易闹出人命,他连忙让刘婶仔细看看。

    刘婶又仔细瞧了瞧,说问题不大,让他快将接生用的东西都拿进去,让她带着李雯宵出去等着,她和她儿媳妇就可以了。

    李震在外屋哄着女儿,听着妻子痛苦的喊叫心里很不是滋味,默默祈祷希望妻子能够顺利。

    好赖时间不长孩子就出生了,这时正好在晌午太阳升到天空最中间的时候,他听见一阵婴儿啼哭。

    刘婶在里屋也喊道“他婶子生了!生了!是男娃。”

    随后刘婶让她儿媳妇出来先回家,叫李震把准备的吃食拿过来,她要喂给妻子吃,给她补充补充体力,说李震和李雯宵就先不要进去,等过会在进去,免得现在他们进去吵着婴儿,让妻子受了风。

    李震也知道这些,就将东西都给刘婶,让她帮忙照顾一下妻子,到这时他才放下心来,忽然想起来自己还没有给女儿弄午饭,赶忙给她弄一些吃的,在吃饭过程中,李震对李雯说道,

    “丫头,你有弟弟了!你之后要好好照顾他,知道吗?”

    李雯宵抬着吃饭的小脑袋好奇问道:“弟弟?好玩吗?”

    李震笑了笑,也没在解释什么,等之后李雯宵自然就知道应该怎么做,现在说了也没用。

    下午,妻子情况稳定了,李震带着李雯宵进了里屋,让她看看弟弟,李雯宵第一眼看到弟弟就很喜欢他,他看着熟睡的妻子和孩子,还有在那端详弟弟的女儿,感觉很满足。

    村里人听说他妻子生了,之后碰着他都祝福两句。

    孩子出生第四天,正好有一队驼商队路过他们村,李震从商队那买了一些给妻子补充营养,也有给儿女买的,李雯宵后来说记得驼商队中有人来过他们家。

    之后几天,村里人都拿些东西来他家,庆祝他家喜添新丁,过了几天妻子也可以下地干活,但是他并没让妻子干啥活,就让她在屋好好哄孩子。

    刘家村这里有个习俗,孩子十二天这天他家要摆酒席,除了庆祝孩子降生十二天,还有给孩子起名字。

    眼瞅就到十二天,李震看着摆酒席用的东西还有点缺,他前两天虽然从商队那买了一些,但是还不够,于是又托人从集市上买了一些,把所用东西准备充足,省着到时候不够。

    关于孩子起名字问题,他也与妻子也商量几次,但是都没有商量好,其间还被妻子埋怨几顿,说他没用,要不然他们能在这受苦。

    李震听着妻子的埋怨,也叹了一口气,想起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于是就跟妻子说了一下孩子的名字,妻子听后看着怀里的孩子默默哭泣,后来也没反对。

    孩子十二天那天,他专门托人找了一伙专门摆十二天酒席的人,这伙人专门做这个的,当天很早就来他们家了,看到他准备的东西都很满意,因为之前他们就遇到准备的不充足的,闹得很不愉快。

    他家跟村里人关系处的都不错,临近中午村里人都来了,村长最后到的,这时菜都差不多准备好了,他就让人开始摆桌,村长被邀请到上座,以示他家对他的尊敬,以及感谢对他家的帮助。

    期间妻子也抱着孩子出来一趟,让村里人都看看孩子,后来怕把孩子冻着也就回屋了。

    等菜摆齐,村里人看着桌上一共十盘菜,有肉有素,这个年代摆这样的酒席花费都不低,感叹他家为了这个孩子真下了血本,吃饭间都在问李震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

    李震算着时辰也差不多,于是就站起来说道,

    “各位乡亲应该都知道,我李某人不是什么文化人,唯一手艺就是木匠活,这一生过的很平庸,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也能够平凡的过一生,所以就叫他‘李平凡’吧!”

    他说完心里想道,希望孩子今后不要怪我给他起这个名。

    直到临近下午酒席才结束,等村里人都散去,李震给人结清钱财,之后让他们收拾收拾东西,直到傍晚才收拾好,他们带着东西离开,赶往下一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