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传承之再创地球文明 » 第16章 解救巨猿3

第16章 解救巨猿3

    要想把体型硕大,重达300多斤的巨猿移回山洞,夏禹面对着陡峭光滑的崖壁,只能仰天长叹,徒呼奈何。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利用杠杆原理来进行解决。

    杠杆原理要实现的关键装置有两个,一个是要有足够坚硬的支点,另一个是要有一根足够坚硬且足够长度的杠杆。将杠杆放置在支点上之后,以支点为界,支点两边的杠杆部分,可以分别称为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一般为施加压力的的地方,阻力臂一般为放置重物的地方。当人们在动力臂上施加压力的时候,动力臂越长,阻力臂越短,就能以越小的力量来撬起位于阻力臂上的重物。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整个地球”。就充分说明杠杆原理,以轻博重,四两拨千斤的可能性。对于杠杆原理的使用,或许最早可以追溯至原始人时期。当原始人拾起一根棍棒和野兽搏斗,或用它撬动一块巨石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是在使用杠杆原理。

    我国古代对杠杆原理的使用也非常普遍,并且颇具智慧。例如我国传统的称量工具——杆秤,就是对杠杆原理最典型的智慧运用。杆秤是在一根杠杆上安装吊绳作为支点,一端挂上重物,另一端挂上砝码或秤锤,当两端保持平衡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悬挂重物的位置来确认重物的重量了,这样就可以称量出物体的重量。

    对于我们生活中而言,玩跷跷板游戏是帮助我们理解杠杆原理的最好方式之一。

    跷跷板同样也是一个支点加上一根杠杆。当一胖一瘦两个小朋友,坐在跷跷板的两端玩跷跷板的时候。如果瘦一些的小朋友A,要想在不借外力的情况下,只利用自身重量,将胖一些的小朋友B抬升到空中并在空中保持静止。那么瘦一些的小朋友A,必然要向离跷跷板支点更远一些的位置移动,才有可能将胖一些的小朋友B翘起来并使其在空中保持静止。由此可知,在杠杠原理中,发力点离支点越远对杠杆支点另一端产生的力量就越大。

    夏禹要运用杠杆原理,将巨猿吊到离地面垂直距离有5米落差的山洞之中,首先他必须要找到一个支点,由于落差巨大,所以这个支点,必须要位于山洞的上方。

    夏禹回到自己的山洞,借着火光观察良久,终于发现了山洞上方1米处,刚好有一棵大树斜着从山崖上长了出来,简直是不可多得的坚固支点。夏禹于是爬到大树之上,用石斧将大树上方的树皮去掉并涂抹上一层厚厚的猪油,以起到润滑作用。

    支点找好之后,夏禹还要准备足够长的绳子,将巨猿固定起来并吊升到山洞之中。可是看遍四周一圈,都没有合适的替代物。虽然从四周岩壁垂下来了无数根的千年树藤,可夏禹并不敢轻易使用,他必须自己来编织绳子。编织绳子的原料,只能将那些千年树藤的皮一一扒下来,为了保持足够的韧性,夏禹还将蟒蛇皮扒了下来,撕成条状以便备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夏禹就利用编织蒲鞋的技术,将千年树藤皮和蟒蛇皮交叉编织在一起,最终得到了一根韧性十足的绳子。这一步十分耗费时间,虽然夏禹在编织草鞋的时候已经练就了非凡的编织速度,但这仍然耗费了他大量时间。

    眼见就快要天亮了,时间也更加紧迫。

    可是在制作完绳子之后,实际操作中,夏禹却发现自己实在是想的有些天真了。他根本无法找到一根足够长且足够坚硬的木头,直接架在山洞上方的支点上,来作为杠杠一次性将巨猿吊起来。

    夏禹很无奈,只能另想办法。他先是将绳子都涂满野猪油,这样既可以加强绳子的坚韧程度,还可以,起到极好的润滑效果,防止绳子断裂。

    夏禹先将绳子绕过山洞上方已经被去掉树皮的支点。然后一端垂到巨猿身旁,牢牢将其固定绑好,以免在将巨猿吊起来的过程中使其滑落;另一端夏禹把绳子,连在了一个用树藤编织的框子里面,框子悬在空中,然后往框子里逐一添加巨大的石块,增加重量。他要是框子里的石头重量慢慢超过那一端巨猿的重量,最后在加上自己的力量,最终把巨猿逐渐抬升到洞口附近,将巨猿运进山洞。

    这种无奈的方法,极其考验绳子的坚固程度和韧性,好在夏禹用的原材料都是千年树藤皮和蟒蛇皮,这才使得绳子在承受巨大的压力之后没有直接断裂,不然的话后果很难预料,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的话,夏禹绝对不会冒这样的风险。他还可以用滑轮组的方法,更轻松和更安全的把巨猿升到高处。

    PS:为了华夏民族之传承,请大家多多推荐此书。本书将尽可能详尽的介绍我们现在和之前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使我们的孩子能够读到一本真正的有意义的书,而不是那些只能用来提高作文技巧的教辅书籍。

    本章简单的介绍了什么是杠杠原理,以及杠杠原理运用可能受到的限制条件,同时还介绍了要将重物运到高处的另一种方法滑轮组,受到故事情节限制,将会在后面加以介绍。如有考虑不周到和错误之处,请广大读者朋友多加指正批评。

    最后请大家多多鼓励支持和推荐,争取以后能够出版并配上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