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刘备传 » 第六十六章 正阳门外

第六十六章 正阳门外

    进京述职?刘贝看着手中的急递,心中诧异。

    按照急递中所写,今年朝廷要陕西、山西、辽东三地的正职官员到京城接受考核。

    京察?不对啊,京察时隔六年以此,上次京察万历四十五年已经做过了啊,这才刚刚两年,怎么可能会再次京察?而且京察是全国范围,也不会是仅限于这么几个省份。

    虽然不明白,但是刘贝不敢怠慢,将县里的工作交代给县丞和主簿,自己则收拾行囊赶往京城,这次出门,他没带王朝等人,而是让他们看好了张耀采等人,别让他们出什么幺蛾子。

    所谓京察,就是到吏部考功司报到,将上级给的年终考绩上呈,然后再被问上几句。虽是六年一次,但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也要胆战心惊一回。毕竟是来真格的,一旦京察被免官,就算彻底完蛋。

    京察年的时候,各地官员来京都是要给吏部官员送上厚礼,不提尚书、侍郎,就是考功司的郎中、员外郎也不能怠慢。尤其是那些协理京察的给事中、御史,更得小心打点。

    虽然这次并没说是京察,但到京的官员也一样小心谨慎,他官吏,都是派遣心腹先行进京打点,倒是刘贝,只是组织孤身前往,没安排一个人进京,虽然这一世刘贝不可能在搞出来鞭打督邮的事情,但是让他送礼托关系,那是想也不要想,他重生多少次也不是做那种事情的人。

    这一曰,来到京城,陕西的官员们有的住在陕西会馆,有的则是住在亲朋好友家里,不过一到了地方,大家的表现都是一样。不等屁股坐热,就去拜码头。

    刘贝是个例外,只是到街上闲逛,想要欣赏一番京城的风光。上辈子他和公孙瓒混的时候,也曾经来过燕京,不过那个时候的燕京和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如今也算是故地重游,他自然要好好的看一看,走来走去就到了京城最繁华的正阳门外。

    明代嘉靖时,前门外大街已经成为北京最繁华的街市之一。《皇都积胜图》描绘了明嘉靖末年至万历初年正阳门外的商业情景。画面上,前门外大街各种店铺林立,从五牌楼经正阳门到大明门前,布棚高张,纵横夹道,从珠宝古董、绸缎皮货、字画笔砚,到衣裳布匹、刀剪陶瓷、纸花玩物,应有尽有,一摊儿连着一摊儿,游人不断,好一番热闹景象。

    刘贝走着走着,就走到卖手工艺制品的摊贩聚集地。

    走到一个竹木器的摊位前,刘贝驻足看了看上面的一张竹席,这张竹席做的很精巧,他不禁伸手摸了一把。

    “这位公子好眼力,这副席子乃是名家所作,您看看这席子上的雕花…….”摊主见刘贝气宇不凡,上前热情的介绍道。

    “你这席子雕花手艺也太粗糙了,做的这些玩意,也好意思拿出来现眼。”一个声音在刘贝身边响起。

    刘贝转头,只见一个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少年,政撇着嘴不屑的嘟囔,身边站着一个面色白净,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在少年身边显得十分恭谨、老实。

    摊主是个五十多岁左右的老头,见一个半大孩子如此说自己,老脸马上拉的老长。“这位公子,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如果嫌弃,不买就是。”

    “怎么?你做的不好,还不行让人说几句。”少年又随手抓起一个木头做的梳妆盒,说道:“瞧你这梳妆盒周边的雕刻,根本是模糊不清,四不像么,谁能看出你雕的是些什么。还有这底座,棱角也不分明,做活的时候分明是敷衍了事。”

    老头气的半死,但自己就是一个做木匠活的,见对方的穿戴,便知是有钱人,不敢得罪。可被一个孩子数落,实在是丢不起那个人,说道:“这位公子爷,照你这么说,你的手艺一定是比我强了。”

    少年倒不谦虚,笑道:“自然是比你强,要不然也不敢说这话。你这点手段,不要在街头丢人现眼了,回家再练几年。”

    “你这孩子,越来越不像话了,我王大刨子在这街上摆了二十多年摊子,还从来没人这么说我。你若不买,别在这里挑三拣四的,赶紧走。”

    少年对摊主的倚老卖老似乎也有些不满,拿起一个木雕的麒麟镇纸,嘲笑道:“你这也算是麒麟,我看跟狗也差不多……”

    少年继续嘲讽,正在兴头上的时候,没想到身边有声音传来。

    “这位小兄弟,你有些太过份了吧,何必咄咄逼人。”

    “你算那颗葱?”少年这才意识到旁边来了个人,扭头看去,见是个身材高大的少年人。这少年自然是刘贝。

    “就是,你算什么东西,也有资格跟我们少爷称兄道弟!”少年身边的中年人,一听到刘贝管自家少爷叫“小兄弟”,立刻来了火。

    刘贝并没有在意,也不多言,突然从怀中取出一柄小刀,拿起少年批判过的麒麟镇纸,刷刷点点地雕刻起来,在历代帝王中,刘贝的文治武功也许未必是历史上至今最强的,但是只说手艺,到现在为止还绝对没有任何一个帝王能在刘贝之上,手艺皇帝的外号绝非浪得虚名。

    只见刘贝手中的刻刀上下翻飞,好似蜻蜓点水,只几下功夫,那麒麟已经被他修的是栩栩如生。

    “小兄弟,你说的这些瑕疵,已经被修补好了。如果没别的事,请走吧,不要影响这位老伯做生意。”

    “都说了,不许和我们公子称兄道……”中年人见刘贝还口称小兄弟,随即发飙。可不等他把话说完,少年却伸手拦住了他,示意不要再说。

    接着,就见少年转头看向刘贝,眼神中尽是惊喜之色,开口道:“你叫什么名字,真是好手段。可敢和我比试一下吗?”

    “和你比,你行吗?”刘贝可是手艺皇帝出身,上辈子织席贩履,练了一把好手艺。再看那少年,年纪和自己相仿,应该也不会和自己一样是重生的,难道还能是打娘胎里出来就学木匠。所以,语气中尽是不屑之意。

    PS:如果各位书友觉得此书尚可,还请推荐收藏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