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刘备传 » 第四十二章 稳定

第四十二章 稳定

    雪亮的刀光闪过,前方二十人身上冒出血雾,就一个个翻滚在地。

    因为这些官兵还是新手,导致他们有些人一时不死,就发出声嘶力竭的惨叫,悲惨之极,让人观之瑟瑟发抖。

    “提人!”

    “斩!”

    又是一片刀光闪耀,夹着血腥味弥漫,又是二十人翻滚,鲜血若小溪一样流淌。

    “斩!”

    刀光血光不断暴起,不论官民人等,人人看得脸色苍白,这种行刑场面太震撼人心了。

    一些人本来是来看热闹的,看有人高呼“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或许有人还会唱几句戏文。

    但这种场面……

    很多人只觉得双脚颤抖厉害,县丞张耀采也觉自己有些哆嗦,旁边的县丞主簿,更若感染了风寒似的。

    终于,宵小恶徒全部杀光了,场中血流成河。

    一些队兵上前查验,没死的,用腰刀长矛再补一下。

    着哆嗦的众人,刘贝神情不变,他说道:“通贼恶棍,死不足惜,澄城乡梓父老,亦当引以为戒!前番说过,我澄城城内,有非常多的百姓饱受恶棍荼毒,甚至有家中子女被骗行拐走。对此,本官非常的重视,特意成立追寻总办,追寻那些被拐的孩童!曾经遭受恶棍荼毒者,亦会有所抚恤、赔偿。”

    “刚才杨大人有说过,县衙内成立了追寻总办,追寻被拐孩童……本官在这里郑重承诺,不论这些孩童被拐往何处,本官等一定会将他们寻回来!若这些孩童残疾了,就会送入养济院内,让他们在院中安养!”

    一时百姓都是如潮跪下,个个高呼青天大老爷。

    特别杨三姐等喜出望外,更是用力磕头,感激涕零。

    士绅们也都是惊叹,县尊此举,可谓仁义啊,当可载入县志,传为美谈。

    刘贝又出来,表示义民也会有所奖励,如发奖金,发放匾额,有开商铺的,还会减免税收等。

    这场肃杀后,澄城县内,所有人都在有鼻子有眼的传刘大人是天杀星下凡。

    但他有霹雳手段,亦有菩萨心肠,霹雳雷霆,一口气解决了残害百姓多年的恶棍恶差,还澄城县内一个朗朗乾坤。但又有菩萨心怀,救助孤残,抚恤苦主。

    雷霆雨露,对恶贼毫不留情,但对百姓又充满怜爱,一时间,城中不论士绅百姓,皆是对他又敬又畏。

    这日后,澄城市面清平,蝇营狗苟不见,百姓们感觉前所未有的安心。

    三日后,刘贝在澄城最大的一户财主赵乡绅家,很亲切的会见了全县乡绅。

    在场所有的乡绅见到刘贝,无不交口称赞,只不过是不是心口如一就没人知道了。

    现在的乡绅已经没有一个敢把刘贝当毛孩子看了,不说那些公门中人和青皮地棍,他们这些联名宴请刘贝乡绅里面,已经有好几个不能准时到场了。

    这倒不是因为那几个乡绅财大气粗架子大,而是因为他们已经来不了了。

    比如王宏东,他的外甥乃是回贼奸细,顺藤摸瓜的又在他宅院里面搜出来不少张大彪勾连回贼的证据,而且还私藏甲兵,大明朝不禁五兵,但是你家里面藏着铁甲,你想干什么?

    再加上不少的差役和青皮地棍的口供,刘贝甚至于都无须再审他儿子奸杀女子,打死梁重四一家的时期,直接老实不客气的抄了王宏东的家,王宏东本人陪着那些奸细二十八日被斩首了,他儿子被押入大牢,等待秋决的时候给梁重四一家偿命。

    在刘贝直接大刀阔斧的强力打击之下,这些乡绅的道德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当然,这其中不是没人和州府里面有关系的,也不是没考虑过州府举报,但是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刘贝的手段太酷烈了,已经吓破了他们的胆,万里有一举报失败,他们将面临刘贝怎样的打击报复,简直想想就胆寒。

    而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刘贝毕竟没触犯到他们的利益,至于王宏东那些人,谁是苦主谁去喊冤,自己何必做这个出头鸟,烦恼只因多开口,是非皆因强出头,这个道理他们还是懂得的。

    最关键的,是刘贝手里面有大义,州府的公文就在那里放着,万历四十三年的惨剧依然历历在目,刘贝为了维护朝廷,这么做最多也就是个过激。

    而且刘贝在斩首奸细之后,第一时间的安抚了这些乡绅,同时还降低了他们今年的税收,还给他们提供了其他的各种优惠,比如巡检司负责保护他们的货物进出安全。

    后世不少人总认为,大明朝对乡绅是免税的,其实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朝廷从来没有免过乡绅的税务,但是士绅勾结县令胥吏等基层官员事实上做到了不交税。

    比如对于官府分派下来的赋税,乡绅、豪强地主往往采用“飞洒”、“诡寄”、“包纳”等手段逃避,向农民转嫁,这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飞洒”就是地主把自己应纳的赋税分成细数,洒派到在籍的农民身上;“诡寄”就是地主把自己的土地假称属于逃户、绝户的名下,借以免去赋税;所谓“包纳”,就是地主虽然买了农民的土地,但不肯接受应承担的赋税,仍由出卖田地的农民交纳。

    明朝定额税制,每年田赋总计2600万石粮食左右,当绅士大量占田之后,为了保证税收,只能让农民承担了。

    也就是说,没有地方官的默许或者支持,乡绅想逃税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这也是为什么乡绅都会想方设法和县太爷搞好关系的根本原因。

    刘贝在利益方面给了他们足够的好处,甚至于比前任县令还好,比如,他将王宏东、郁旺财等人的生意都分给了他们,他们吃饱了撑的反刘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至于王宏东等人,抱歉,老子和他们不熟,他们是谁啊?

    刘贝也不是不想一鼓作气连乡绅一起拿下,但是他深知这个时候这么搞就是自掘坟墓,毕竟,自己的官职太小了,地位也太低了,声望更几乎为零,做事情要一步步来,绝不能贪功冒进。

    好在自己这次收入颇丰他,他有把握让百姓过上一个好日子,既然可以两全其美,自己没来由的往死胡同里面逼这些乡绅,来个赶狗入穷巷。

    无论到什么时候,稳定都是大于一切的

    PS:如果各位书友觉得此书尚可,还请推荐收藏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