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 » 第一百一十四章 有仇必报朱大典(求追读!!)

第一百一十四章 有仇必报朱大典(求追读!!)

    平水镇,坟岗。

    这里是一处地势较高的小山包,也是附近村子下葬死人的目的。

    小山树木稀少,倒是竹子野蛮生长。

    上山的只有一条小路,其余地方,竹林密不透风,其中虫蛇遍布。

    此时的小径上,明军士卒正举着长长的竹子挥扫着试图冲上来的乱民。

    山头上,朱大典看着魂幡飞扬的一座座坟墓,心中有些瘆得慌。

    他不时焦急地北望,心里期盼着援兵赶到。

    “大人,这帮乱民围咱们作甚?”刘宗周的弟子问道。

    “你问我,我问谁去!”朱大典没好气地说道,记得直在地上转圈。

    他哪里知道碰上了这档子事,那帮乱民是一点不听劝,到现在为止,朱大典还没有搞明白原因。

    稀里糊涂的就身陷险境之中。

    “藩台,您下令吧,末将保您冲杀出去!”亲兵哨长拱手道。

    其实以朱大典身边的一百亲兵,杀出去也不算难,可朱大典没弄明白其中内情,不愿平白伤了百姓,所以迟迟不肯下令士卒动刀。

    “不可,此时伤了百姓,还如何清丈田亩?”朱大典虽然焦急,但是脑子依然清醒。

    在大事上,他还是不含糊的。

    亲兵哨长无奈,只能退下,带领着士卒用竹子阻拦冲击的乡民。

    两个书生躲在远处,他们从未见过这场面,吓得瑟瑟发抖。

    “狗官,杀人偿命!”

    “天杀的,你们真是丧了良心!”

    “后娘养的,什么狗屁清丈,我看就是糊弄我们!”

    “对!弄死他们!”

    为首的,是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举着扁担高声吆喝鼓动着。

    数百乡民被煽动地个个义愤填膺,要为孙村死去的人讨个说法。

    孙村虽然都是外来得了流民聚居而成,可时间久了,那也是乡里乡亲的,多少有来往。

    现在阖村死的不明不白,这谁受得了?

    再看人群末尾,一名男子面无表情的观察着情况。

    他的身边,跟着两个莽汉。

    “大哥,差不多了吧,咱该撤了!”

    身边,一人悄悄地提醒道。

    那为首的汉子点点头,他正是昨夜打扮成衙役的那为首班头。

    此时,俨然一副农人装扮,身后还背着一个竹篓。

    “叫弟兄们撤出来。”男子吩咐道。

    那两名莽汉便悄悄混进了人群,开始一个个通知。

    很快,一队人便先后混到了队伍后面。

    正声讨愈烈的乡民丝毫没有发觉异常。

    男子一阵冷笑,随即准备带着人开溜。

    轰隆隆~

    沉闷的马蹄声传来。

    山脚下,出现了一排整齐行进的骑兵,正朝着乡民行来。

    醒目的军旗,为首的大将,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那男子见状大惊,暗道官军来得好快,于是左右看了一眼,急忙带人拔腿就走。

    这坟岗四周俱为平地,脱离人群的一队人实在是太过显眼。

    黄得功一下子就注意到了他们,当即取下背上的雕弓,三箭连珠,急速射去。

    正欲走脱的男子忽闻霹雳弦惊,下意识的缩头躲闪,却不想一箭正中其大腿,巨大的惯性将其直接钉在了地上。

    其余两箭直接射死了他身边的两名莽汉,精准的扎穿了脖颈,一点也没有给他们留下活命的机会。

    男子抱着大腿痛苦的哀嚎起来。

    看到这一幕的乡民瞬间安静下来。

    黄得功神威大显,顿时将所有人镇住,不敢乱动,生怕被一箭射杀。

    骑兵们队形严整,纷纷捻弓搭箭,对准了那帮乡民。

    强大的压迫感就像是一盆冷水,浇在了那些失去了理智的乡民头上,让他们瞬间清醒。

    再看看地上被射翻的那几人,聪明人已经看出了端倪。

    “方才是不是他们鼓噪的最凶?”

    人群中,不知是谁嗫嚅了一句,却是瞬间将所有人点醒。

    黄得功见人群冷静下来,这才策马上前,来到了那被射穿大腿的男子面前。

    “何人指使?”

    那男子仰面朝天,看着眼前这宛如神像般的将军,吓得肝胆欲裂,汗毛竖立。

    “谢......”

    话还没说完,黄得功行云流水,又是一箭,射穿了男子的另一条腿。

    惨叫声直冲云霄。

    令在场的乡民们顿时胆寒,看向黄得功的眼神,变得畏惧起来,有的人悄悄将手中的家伙事藏在了背后。

    此时,山头上的朱大典见援军到来,算是松了一口气。

    他在亲兵的护卫下,拨开了不敢乱动的人群,从山上走了下来。

    “何人指使?”黄得功冷酷地声音,就像是地狱里传来的询问。

    “谢雨!是谢雨!饶命啊......”那男子疼的满头大汗,双腿被钉死,连在地上打滚都做不到。

    见其应当不是说谎,黄得功收起了雕弓。

    那男子以为要饶他一命,正心中庆幸,却见黄得功又举起了马槊,想要结果了他。

    “将军饶命啊,将军,小的句句属实,小的愿意戴罪立功!”

    哀求,丝毫没有打动黄得功。

    马槊寒光一闪,冲着男子胸前刺去。

    “且慢!!!”

    朱大典一声大喊,黄得功的槊尖抵在了那男子的胸膛前,只差稍一用力,便能将其捅死。

    见黄得功收住,朱大典松了口气,这可是证人啊!要不然怎么向这帮乡民解释原委。

    朱大典小跑上前,朝着黄得功拱手行礼道:“多谢将军驰援,还请留此贼一条狗命,交予本官来处置。”

    黄得功拱手行礼,驱马回到了军前,等候命令。

    他与朱大典不熟,而且他是京营总兵,还有侯爵在身,所以他也可不必听从朱大典的命令。

    但黄得功觉得,能下乡的布政使应该是个好官,所以他给朱大典一个面子。

    朱大典站在那男子身边瞧了瞧。

    “多谢......”

    男子正要感谢朱大典的救命之恩,却没想刚一说话,朱大典冲着他的头狠狠就是一脚。

    “就你小子刚才喊的最凶,想把本官打杀了是吧?”

    朱大典解气的说道。

    那男子虽然挨打,却眼神古怪的看着朱大典,暗道这官怎么这般小肚鸡肠。

    本以为对方已经解气,没想到朱大典又是狠狠一脚。

    男子被踢地有些发懵,眼睛看向了黄得功,似乎在说:要不你还是把我杀了吧。

    “方才心里偷偷骂本官了吧?”朱大典低声说道。

    男子疼的龇牙咧嘴,可依旧能看出他脸上的无语之情。

    朱大典解了气,这才转身面向众乡民,指明了那男子身份,道出了其险恶用心。

    众乡民一听,竟然是谢家派来的人,不禁开始议论纷纷。

    这时,朱大典回头看向了地上的男子。

    那男子下意识的抱住了脑袋。

    朱大典这回没有踢他,而是和颜悦色温柔细语地对他说:“来,一五一十的讲出来,让乡亲们都听一听!”

    男子点点头,腿上还在流血,他的嘴唇已经有些泛白。

    为了活命,他只能将自己知道的全部倒豆子般讲了出来。

    一旁,他那些跪在地上的手下也颤抖着声音不时的附和着。

    其中一人骨头硬,大骂那男子不忠,结果被黄得功随手一箭送去见了阎王。

    谢雨派男子连夜乔装出城,伪装成衙役进了孙村。

    趁车村民熟睡,再加上又对衙役没有戒备,被一户一户的挨个屠戮。

    然后他们再化为乡民,栽赃嫁祸,散布消息,就说是官府清田实际上是为了加税,一番巧言令色,煽动着乡民对抗朝廷。

    男子吐了个干净,这下,那些乡民才恍然大悟,自己被人利用了。

    瞬间,就有几人想上前弄死那男子。

    但都被朱大典好言劝住。

    “诸位乡亲,朝廷清丈田亩,非是为了加税,而是为了使耕者有其田,将那些大户侵占的田亩,为大家讨回来!乡亲们一定要擦亮眼睛,莫要被奸人蛊惑!”

    “咱平水镇,十六万亩田地,这其中十万多亩都是谢家的,他们串通奸佞,修改图册,隐去了这些田地,原本应该十六万亩土地交税,可最终都分摊到了那其他六万亩的头上,乡亲们说说,这合适吗?”

    朱大典趁机宣传一波朝廷政策,百姓们纷纷明白过来。

    “大人,怪不得我们这税越交越多,原来是替这谢家交了去!”

    “娘的,这谢家竟是伪善!”

    乡民瞬间沸腾起来,不同的是这回是声讨谢家不义了。

    朱大典见状,满意地揪了揪小胡子。

    “大人,咱回府城吗?”佐官问道。

    “回什么?趁此良机,一举将全镇土地清丈完毕!”朱大典毫不犹豫的说道。

    朱大典命人将那作乱男子带回去交予卢若腾处置,自己则带着人马,在乡民簇拥下,开始全面清丈。

    这回,可是顺利多了,各乡都十分配合,派去各乡的队伍也都动作麻利起来,开始加速干活。

    黄得功完成任务,率本部骑兵折返府城。

    府城内,某处茶楼。

    谢雨摇头晃脑,听着台上伶人唱着清曲。

    楼梯上,转出一人。

    正是谢风。

    “你来作甚?”

    “来为你收尸。”